• 规划过程组是对项目章程的细化,细化目标为管理指标、细化管理指标为待办事项、细化待办事项为计划,同时做好协调资源、沟通与协同细化相关方、有效管控好风险的过程组。PMP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按照“项目经理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征求专业人员职能部门经理等相关方意见”模式进行。
  • 4.2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过程输出《项目管理计划》**该文件包含19个组件,分别是“10个子计划、3大基准、5个全局组件以及3大基准**构成的绩效测量基准”。具体如下图:

    项目管理计划(PMBOK第五版定义)

  1. 所选的项目管理过程
  2. 所选过程的执行程度
  3. 工具技术
  4. 生命周期模型,与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的过程。
  5. 如何用所选过程来管理具体项目的描述(包括:这些过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影响,输入输出
  6. 如何执行工作来实现项目目标的描述。
  7. 变更管理计划,用来明确如何对变更进行监控。
  8. 配置管理计划,用来明确如何开展配置管理。
  9. 维护绩效测量基准的完整性。
  10. 干系人的沟通需求和适用的沟通技术
  11. 管理审查,为处理未决问题和制定决策所开展管理审查

项目管理计划的用途:

  1. 指导项目执行、监控和收尾
  2. 为项目绩效考核和项目控制提供基准
  3. 记录制定项目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4. 记录制定项目计划过程中有关方案选择
  5. 促进项目干系人之间沟通
  6. 规定管理层项目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项目管理计划一览表格

三大基准 范围基准 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WBS、WBS词典
进度基准 批准的,计划进度模型
成本基准 批准的,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不含管理预算!!)
6大全局组件 生命周期的选择 选择生命周期模型,如何完成这些项目的生命周期和相关的各阶段
管理方法 项目的管理过程,执行程度。如何管理具体项目,如何执行工作来实现项目目标
变更管理计划 如何对项目变更控制
配置管理计划 如何对实施配置管理
管理审查 为了解决遗留问题和未定决策,对其严重程度、紧急度的进行管理审查
绩效测量基准 PBS 如何绩效测量基准的完整性
十大子计划 范围管理计划
1. 制定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
1. 依据上述1,创建详细WBS
1. 审批和维护范围基准
1. 验收已完成可交付成果
1. 处理范围说和WBS变更
需求管理计划
1. 规划、跟踪、报告需求活动
1. 配置管理活动
1. 需求优先级排序
1. 测量指标、使用理由
1. 那些需求属性列入RTM
进度管理计划
1. 进度模型的制定
1. 发布和迭代周期长度
1. 准确度
1. 计量单位
1. 控制临界值
1. 进度维护
1. 绩效测量规则
1. 报告格式
成本管理计划
1. 计量单位
1. 精确度
1. 组织程序链接
1. 控制临界值
1. 绩效测量规则(挣值规则)
1. 报告格式
1. 过程说明
质量管理计划
1. 质量标准(质量政策)
1. 质量目标
1. 角色与职责
1. 质量审查
1. 质量管理活动
1. 质量工具
1. 统计抽样频率
1. 纠正程序
1. 过程改进
资源管理计划
1. 资源获取
1. 角色与职责
- 角色、职权、职责、能力
3. 项目组织图
3. 团队(人力)资源管理
3. 培训
3. 招募
3. 团队建设
3. 奖励与认可
3. 团队章程(基本规则)
沟通管理计划
1. 沟通需求
1. 沟通信息详细程度
1. 上报步骤
1. 发布阴影
1. 时限和频率
1. 负责沟通相关信息人员
1. 授权保密信息发布人员
1. 接受信息的群体
1. 沟通技术和方法
1. 沟通分配的资源
1. 术语表
1. 信息流向图
1. 会议、邮件指南和模板
1. 沟通渠道
风险管理计划
1. 风险管理战略
1. 方法论
1. 角色与职责
1. 资金预算
1. 时间安排
1. 风险类别 RBS
1. 风险偏好(承受力)
1. 风险概率和影响定义
1. 概率和影响矩阵
1. 报告格式
1. 监控跟踪
采购管理计划
1. 合同类型
1. 风险管理事项
1. 独立估算
1. 采购角色与职责
1. 采购文件
1. 如何管理供应商
1. 采购绩效指标
1. 影响采购的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1. 采购订货日期
1. 自制外购分析
1. 采购交付日期
1. 履约保证金
相关方管理计划
1. 干系人当前与需要的参与程度
1. 影响范围
1. 相互关系和潜在影响
1. 沟通需求
1. 信息需求
1. 为干系人发布信息的理由
1. 优化干洗人管理方法

10个标准子计划

范围管理计划

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

  1. 制定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
  2. 依据上述1,创建详细WBS
  3. 审批和维护范围基准
  4. 验收已完成可交付成果
  5. 处理范围说和WBS变更

    需求管理计划

  6. 规划、跟踪、报告需求活动

  7. 配置管理活动
  8. 需求优先级排序
  9. 测量指标、使用理由
  10. 那些需求属性列入RTM

    进度管理计划

  11. 进度模型的制定

  12. 发布和迭代周期长度
  13. 准确度
  14. 计量单位
  15. 控制临界值
  16. 进度维护
  17. 绩效测量规则
  18. 报告格式

    成本管理计划

  19. 计量单位

  20. 精确度
  21. 组织程序链接
  22. 控制临界值
  23. 绩效测量规则(挣值规则)
  24. 报告格式
  25. 过程说明

    质量管理计划

  26. 质量标准(质量政策)

  27. 质量目标
  28. 角色与职责
  29. 质量审查
  30. 质量管理活动
  31. 质量工具
  32. 统计抽样频率
  33. 纠正程序
  34. 过程改进

    资源管理计划

  35. 资源获取

  36. 角色与职责
    • 角色、职权、职责、能力
  37. 项目组织图
  38. 团队(人力)资源管理
  39. 培训
  40. 招募
  41. 团队建设
  42. 奖励与认可
  43. 团队章程(基本规则)

    沟通管理计划

  44. 沟通需求

  45. 沟通信息详细程度
  46. 上报步骤
  47. 发布阴影
  48. 时限和频率
  49. 负责沟通相关信息人员
  50. 授权保密信息发布人员
  51. 接受信息的群体
  52. 沟通技术和方法
  53. 沟通分配的资源
  54. 术语表
  55. 信息流向图
  56. 会议、邮件指南和模板
  57. 沟通渠道

    风险管理计划

  58. 风险管理战略

  59. 方法论
  60. 角色与职责
  61. 资金预算
  62. 时间安排
  63. 风险类别 RBS
  64. 风险偏好(承受力)
  65. 风险概率和影响定义
  66. 概率和影响矩阵
  67. 报告格式
  68. 监控跟踪

    采购管理计划

  69. 合同类型

  70. 风险管理事项
  71. 独立估算
  72. 采购角色与职责
  73. 采购文件
  74. 如何管理供应商
  75. 采购绩效指标
  76. 影响采购的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77. 采购订货日期
  78. 自制外购分析
  79. 采购交付日期
  80. 履约保证金

    相关方管理计划

  81. 干系人当前与需要的参与程度

  82. 影响范围
  83. 相互关系和潜在影响
  84. 沟通需求
  85. 信息需求
  86. 为干系人发布信息的理由
  87. 优化干洗人管理方法

3大基准

范围基准

  • 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WBS 和WBS 词典,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变更,它被用作比较的基础。范围基准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
  • 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除外责任、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
  • WBS(工作分解结构)。WBS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工作分解结构每向下分解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更详细的定义。WBS 的 100%原则包含了全部的产品和项目工作,包括项目管理工作,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中间层为控制账户,最底层为工作包。
    • 工作包:WBS 的最低层级是带有独特标识号的工作包。控制账户拥有两个或更多工作包
    • 规划包: 一个控制账户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规划包,其是一种低于控制账户而高于工作包的工作分解结构组件,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的进度活动未知。
  • WBS 词典。WBS 词典是针对WBS 中的每个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WBS 词典对 WBS 提供支持,其中大部分信息由其他过程创建,然后在后期添加到词典中。 WBS 词典中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账户编码标识
    • 工作描述
    •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负责的组织
    • 相关活动进度
    • 质量要求
    • 验收标准
    • 成本估算
    • 进度里程碑
    • 所需资源
    • 技术参考文献
    • 协议信息

      进度基准

  • 进度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进度模型

  • 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变更,用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的依据。经相关方接受和批准,进度基准包含基准开始日期和基准结束日期。在监控过程中,将用实际开始和完成日期与批准的基准日期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偏差。进度基准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

    成本基准

  • 成本基准是经过批准的、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不包括任何管理储备,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变更,用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的依据。成本基准是不同进度活动经批准的预算的总和。

  • (1)先汇总各项目活动的成本估算及其应急储备,得到相关工作包的成本;
  • (2)然后汇总各工作包的成本估算及其应急储备,得到控制账户的成本;
  • (3)接着再汇总各控制账户的成本,得到成本基准。
  • (4)最后,在成本基准之上增加管理储备,得到项目预算

    6大全局组件

    变更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计划

    绩效测量基准(PMB)

    项目生命周期描述

    开发方法

    审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