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抗凝血药

概述

  • 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中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 临床主要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阻止已经形成的血栓进一步发展

凝血因子

编号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Ca2+
前加速素易变因子
前转变素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r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抗凝血药的分类

  •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如维生素K抑制药、水蛭素、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肝素

heparin

概述

  • 由D-葡糖胺、L-艾杜糖醛酸及D-葡糖醛酸交替组成的粘多糖硫酸酯
  • 分子量大小不一
  • 强酸性,带大量负电荷与其抗凝作用相关
  • 提取自猪肠黏膜和猪、牛肺脏

体内过程

  • 吸收:与给药途径有关
  • 分布:血管内皮
  • 代谢:肝脏,t1/2与给药剂量有关
  • 排泄:肾

药理作用

  • 抗凝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
  •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
  •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内源性组织因子通路抑制(TFPI)而产生抗血栓作用

抗凝作用特点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可逆结合,反复利用 口服无效, 极性大,静脉注射

  • 抗动脉粥样硬化
  • 降脂:促进脂蛋白脂肪酶释放水解乳糜微粒和VLDL
  • 保护动脉内皮作用
  • 抗血管内膜增生
  • 抗炎

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游走、趋化。

临床应用

  • 血栓栓塞性疾病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
  • 体外抗凝

不良反应

  • 出血

轻度:停药 重度:静脉缓慢注射硫酸鱼精蛋白

  • 血小板减少症:与免疫反应有关
  • 其他

皮疹、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等

禁忌症

  • 肝素过敏
  • 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机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紫癜
  • 严重高血压、颅内出血、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
    外伤及术后
  • 肝肾功能不全
  • 细菌性心内膜炎、内脏肿瘤
  • 孕妇、先兆流产及产后

药物相互作用

  • 不宜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氯丙嗪、奎尼丁等
  • 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加重出血危险
  • 与胰岛素合用可致低血糖
  • 静脉同时给予肝素和硝酸甘油可降低肝素活性
  • 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用可致高血钾

低分子量肝素

概述

  • 分子量:<6.5KD
  • 来源:普通肝素分离火降解后再分离而得
  • 特点:(与普通肝素相比)
  • 与AT-III结合后,主要灭活Xa,对其它凝血因子影响小,抗Xa能力强。
  • 灭活Xa时,仅需与AT-III结合
  • 出血危险小:对抗Xa/IIa活性比值增强
  • 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 对PF4的抑制作用减少
  • 常用药物:伊诺肝素、磺达肝素。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来匹卢定(重组水蛭素)

药理作用

  • 抗凝

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凝血酶的水解作用

  • 抗血栓

抑制V. VIII. XII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优点(与肝素比较):

  • 抗凝作用不需ATⅢ存在;
  • 抗血栓作用强而持久,对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亦有抑制。

临床应用

  •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梗后的溶栓。
  • 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透中血栓形成

维生素K拮抗药

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华法林、醋硝香豆素等

体内过程

  • 口服易吸收
  • 生物利用度100%
  • 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 可通过胎盘

药理作用

  • 仅有体内抗凝作用

临床应用

  •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 常用作肝素后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不良反应

  • 自发性出血

解救:输送新鲜的血浆或全血(静脉注射VitK1(植物甲萘醌)对抗)

  • 胎儿出血和畸胎生成
  • 皮肤坏死、过敏等

药物相互作用

  • 阿司匹林、保泰松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使活性增强。
  • 口服大量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维生素K合成减少,协同作用。
  • 肝药酶诱导剂加速代谢,降低疗效。

新型口服抗凝血药

NOACs

  • Ⅱa因子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 Ⅹ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

替代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体外抗凝药

枸橼酸钠

  • 与Ca2+结合,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发挥抗凝作用
  • 输血,血沉检查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解药抑制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 能够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药物

链激酶

streptokinase,SK

  • 提取自C族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的一种蛋白质。
  • 本身无活性,与内源性纤溶酶原结合成SK-纤溶酶复合物,使之激活。
  • 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对早期血栓疗效较好。
  • 具抗原性,可致过敏。
  • 严重出血可用纤溶抑制剂氨甲苯酸对抗。
  • 出血性疾病、溃疡、术前、月经期禁用。

尿激酶

urokinase,UK

  • 由肾脏合成,自人尿分离而来的蛋白质
  • 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 无抗原性

阿替普酶

又称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t-PA)

  • 第二代溶栓药
  • DNA重组技术合成
  • 选择性激活结合在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
  • 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 不良反应较少
  • 出血性疾病禁用

瑞替普酶

r-PA

  • 第三代溶栓药
  • 起效快、耐受性好
  • 半衰期长,可静推给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氨甲苯酸

  • 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 用于纤溶系统抗进引起的出血。
  • 对癌症、创伤及非纤溶亢进的出血无效。
  • 过量可诱发血栓。
  • 有血栓形成倾向或血栓栓塞史患者禁用或慎用,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抗血小板(聚集)药

包括

  •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

阿司匹林、利多格雷、潘生丁

  • 特异性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物

噻氯匹定

  • 凝血酶抑制剂

水蛭素、阿加曲斑

  •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受体阻断药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

潘生丁

药理作用

  • 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增加
  • 兴奋腺苷酸环化酶
  • 增强PGI2活性
  • 轻度抑制COX

临床应用

  • 防止心脏人工瓣膜置换者血栓形成
  • 与华法林合用预防心梗再发作

阻碍ADP介导血小板活化的药物

噻氯匹啶

药理作用
抑制ADP诱导的α颗粒分泌,抑制血小板糖蛋白受体上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的暴露。导致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 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

  • 骨骼抑制
  • 皮疹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临床应用

  •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低凝血酶原血症(吸收和利用障碍)。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胃肠广泛手术后患者 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新生儿出血 口服过量香豆素类和水杨酸类等所致出血

不良反应

  • 局部潮红,出汗,胸闷,支气管痉挛,血压剧降等(静注过快)
  • 溶血和高铁血红蛋白症

抗贫血药

  • 贫血: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现象。
  • 缺铁性贫血 — 铁剂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维生素B12、叶酸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
  • 摄入不足--胃肠疾病干扰吸收、营养不良
  • 需求过大--婴儿、妊娠妇女、哺乳妇女
  • 丢失过多--慢性失血

铁剂

药理作用
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组织酶系如过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的必需元素

临床应用
各种原因所致缺铁性贫血,如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所致贫血

代谢

  • Fe3+需还原成Fe2+方可被肠道吸收

凡能将Fe3+需还原成Fe2+的物质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及能与铁离子络合的物质均有利于铁的吸收。

  • 铁进入体内后可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到骨骼供造血,或以铁蛋白形式贮存

主要通过肠粘膜细胞脱落及胆汁、尿液、汗液排泄。约1mg/d,经期妇女约2mg/d。

不良反应

  • 恶心、腹痛、腹泻
  • 便秘
  • 急性中毒(小儿误服1g以上)

解毒以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并以去铁胺灌胃或注射以结合残存铁剂

药物相互作用

  • 稀盐酸、Vc、果糖、半胱氨酸同服可促进吸收。
  • 抗酸药、考来烯胺、四环素、VE、氯霉素同服可抑制吸收。
  • 高磷、高钙饮食及饮浓茶,有碍吸收。

常用铁剂

  • 口服

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枸橼酸铁

  • 注射

山梨醇铁、右旋糖酐铁

叶酸

药理作用

  • 参与氨基酸和核酸的合成

临床应用

  • 辅以VB12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应用甲氨喋呤、甲氧苄啶后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甲酰四氢叶酸钙

维生素B12

存在形式
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甲钴胺素,5‘-脱氧腺苷钴胺素

药理作用
细胞分裂和神经组织髓鞘完整必需物质

临床应用

  • 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神经炎、神经萎缩症

血容量扩充药

右旋糖酐

  • 为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

药理作用

  • 扩充血容量,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 阻止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

生白细胞药

  •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骨髓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