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image.png

体内过程

  • 吸收:红霉素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新大环内酯类耐酸。
  • 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 消除:红霉素主要经肝脏代谢红霉素、阿奇霉素主要经胆汁排泄克拉霉素及代谢产物经肾排泄

抗菌谱

image.png

抗菌机制

image.png

耐药性

  • 特点
    •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
    • 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 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
      • 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 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 机制
    • 改变靶位结构:23s rRNA腺嘌呤甲基化
    •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
    • 产生灭活酶:如脂酶、磷酸化酶

临床应用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2. 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
  3. 也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以及放线菌病、梅毒等的治疗

不良反应

  1. 直接刺激反应
    1. 口服——胃肠道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
    2. 静滴——血栓性静脉炎
  2. 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
    1. 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
    2. 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3. 伪膜性肠炎
    1. 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肠炎

image.png

image.png

林可霉素类

  •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氯取代衍生物。
  • 抗菌谱
    • 作用强:G+球菌、厌氧菌
    • 敏感:G+杆菌、
    • 无效:G-杆菌、肠球菌、艰难梭菌
  • 抑菌机制
    • 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活性,阻止蛋白合成。
    • 注意:林可霉素 + 红霉素——拮抗作用
  • 临床应用:骨组织浓度高。
    • 用于金葡菌感染的急、慢性骨髓炎等。
    • 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 伯氨喹合用于治疗艾滋轻、中度卡氏肺囊虫病。
  •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万古霉素类

  •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肌注刺激性强,宜静脉给药
  • 抗菌谱:对G+菌作用强大,G-菌无效
  • 抗菌机理: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繁殖期杀菌剂
  • 不易产生耐药性
  • 临床应用:用于耐药金葡菌(MRSA)G+菌所致严重感染(其他药物无效或过敏时)
  • 毒性大
    • 耳毒性: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
    • 肾毒性:蛋白尿、管型尿等
    • 变态反应——抗组胺药 + 皮质激素
    • 血栓性静脉炎
  • 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以及高效利尿药合用

替考拉宁

  • 与万古霉素相比,亲脂性更高
  • 肾毒性明显降低;
  • 半衰期更长,每天仅需注射一次;
  • 给药更方便,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 体内抗菌活性为万古霉素的数倍,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安全性高,具有长PAE 。

利奈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