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

指生理情况下,机体能自觉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

  • 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酸碱超量负荷或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稳定性的破坏.

酸的来源

  • 来源:代谢、食物

    • 挥发酸(代谢)
      • CO2+H2O=H2CO3=(H+)+(HCO3-)
    • 固定酸(食物)
      • 蛋白质分解产物硫酸磷酸尿酸(主要)
      • 糖酵解产物甘油酸丙酮酸乳酸
      • 糖氧化过程的三羧酸
      • 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

        碱来源

  • 来源:代谢、食物

    • 有机酸盐(代谢)
      • 蔬菜瓜果来源的柠檬酸苹果酸草酸
    • 氨(食物)
      • 氨基酸脱氨基

酸碱平衡的调节

  • 血液缓冲系统
  • 组织细胞
  • 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

  • 特点

    • 由弱酸及其公轭的碱所构成的缓冲对组成
    • 缓冲作用强
    • 缓冲作用迅速
  • 全血的缓冲系统及其分布

image.png

  • 碳酸盐缓冲对特点
    • 含量高,约占全血缓冲碱一半
    • 缓冲能力最强
    • 开放性缓冲系统
    • NaHCO3+HCl—>NaCl+H2CO3;H2CO3–>CO2+H2O
    • 不能缓冲挥发酸

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 通过细胞膜内外的离子交换实现:H+-K+ 、 CL—HCO-3等
  • 被细胞内液缓冲对缓冲
  • 最主要的细胞内的缓冲是红细胞
  • 例子:肌细胞、骨骼

肺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 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实现。
  • 作用快而有效。10-30min发挥最大作用。

肾脏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 酸碱平衡调节的最终保证。
  • 维持血液pH的作用缓慢而有效。4-5h后发挥作用,4-5d后出现明显效果。
  • 主要机制:
    • 肾小管泌H+,重吸收NaHCO3
    • 肾小管产NH3,排出NH4+
    • 酸化磷酸盐

泌H+和重吸收NaHCO3

  • 泌H+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
  • H+分泌是主动的,近曲小管以H+-Na+交换形势进行,远曲、集合管以H泵形式进行。
  • 远端、集合管H+-Na+交换与K+-Na+交换相互竞争。

产NH3排NH4+

  • NH3由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产生。
  • NH3能自由进入肾小管腔,而NH4+不能返回肾小管上皮细胞。

排出可滴定酸

  • 可滴定酸主要由H+与HPO42-形成。
  • 生成可滴定酸的部位是远曲小管与集合管。


    反应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 pH
  2. PaCO2
  3. buffer bases (BB)
  4. base excess (BE)
  5. SB 与 AB
  6. anion gap (AG)

image.png

image.png

H+浓度与pH值

  • 正常值:7.35-7.45
  • 意义:
    • pH<7.35-失代偿性酸中毒
    • pH>7.45-失代偿性碱中毒
  • 当pH正常时,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状态

    • 正常
    • 代偿性酸碱中毒
    • 混合性酸碱中毒(原发病导致HCO3-与H2CO3同时下降

      PaCO2

  • 定义:溶解在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 动脉血PaCO2的正常值:4.39-6.25kPa(33-47mmHg)
  • 意义:反应呼吸性因素 | 指标 | 表现 | 意义 | | —- | —- | —- | | >46mmHg | CO2潴留 |
    - - 原发性:呼酸
  • 继发性:代偿后代碱
    | | <33mmHg | CO2不足 |
    - - 原发性:呼碱
  • 继发性:代偿后代酸
    |

缓冲碱(buffer base, BB)

  • 定义: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也即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的总量。
  • 正常值:45-55mmol/L。
  • 意义:
    • BB减少,见于代酸或慢性代偿性呼碱。
    • BB增加,见于代碱或慢性代偿性呼酸。

碱剩余 (base excess, BE)

  • 在标准条件下,即38℃、PaCO2 5.32kPa(40mmHg)、血红蛋白150g/L氧饱和度100%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0时所用酸或碱的mmol数
  • 正常值:0±3mmol/L。
  • 意义

    • 用酸滴定表示碱剩余用+
    • 用碱滴定表示碱缺失用-
    • BE>3mmol/L,见于代碱或慢性代偿后呼酸。
    • BE<-3mmol/L,见于代酸或慢性代偿后呼碱。


    AB(actual bicarbonate) 、 SB(standard bicarbonate)

    SB-标准碳酸氢盐

  • 定义:SB是指血标本在标准条件下,即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PaCO2 5.32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 正常值:22-27mmol/L。
  • 反映代谢性因素
  • 意义:

    • SB增高见于原发性代碱慢性呼酸代偿后
    • SB降低见于原发性代酸慢性呼碱代偿后

      AB-实际碳酸氢盐

  • 定义: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和血氧饱和度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 反映代谢性因素
  • 意义:(AB升高或降低同SB升高或降低,但要注意以下两点)
    • AB﹥SB,表示有CO2潴留,见于呼酸代偿后代碱
    • AB﹤SB,表示过度通气,见于呼碱代偿后代酸

AG(anion gap)

  • 定义: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ndetermined anion,UA)减去未测定阳离子(undetermined cation,UC)的差值,
    • AG=UA-UC
    • Na+UC=HCO3+Cl+UA
    • AG=UA-UC=Na-(HCO3+Cl)
  • 正常值:10-14mmol/L
  • 意义:
    • 反映固定酸含量,区分代酸原因。
    • AG↑,见于代酸。

单纯性算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Respiratory acidosis

定义

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原因和机制

  • CO2排出障碍。(基本机制)
  1. 呼吸中枢抑制:颅脑损伤、脑炎、药物等
  2. 胸廓病变:
  3. 呼吸肌麻痹:
  4. 呼吸道阻塞:喉痉挛、水肿、异物等
  5. 肺疾患:广泛的肺组织病变
  6. CO2吸入过多。通风不好

image.png

对机体的影响

  • 与代酸对机的影响相似,但其影响更大尤其是对中枢的影响
  • CO2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
  • 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CO2麻醉)

CO2麻醉:肺性脑病,表现为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等

呼酸的血气特点

  • pH↓
  • PaCO2 ↑
  • 代偿后:AB、BB、 SB↑ ,HCO3↑AB﹥SB,BE正值↑

    代谢性酸中毒

    定义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指细胞外液 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及机制

  • HCO3-减少

    • 经消化道丢失
    • 经肾脏丢失:
      • II型4肾小管酸中毒
      • 碳酸酐酶抑制剂
    • 经皮肤丢失:大面积烧伤
  • H+增多
    • 摄入酸过多
      • 水杨酸酸中毒
      • 含氯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
    • 排酸减少:肾衰、I型肾小管酸中毒
  • 高钾血症(与细胞内液的H+替换)

    代谢性酸中毒分类

  • AG增高型酸中毒

    • 特点
      • 固定酸增加
      • AG增高
      • 血氯正常
    • 原因
      • H+生成增多: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 固定酸排出障碍:肾功能衰竭、Ⅰ型肾小管酸中毒
      • H+摄入过多:水杨酸中毒
  • AG正常型代谢酸中毒

    • 特点
      • AG正常
      • 血氯增高
    • 原因
      • 碱丢失过多:消化道的直接丢失
      • Ⅱ型肾小管酸中毒
      • 碳酸酐酶抑制剂使用过多


    image.png

    机体的代偿调节

  • 血液

    • H+-外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CO2排出增强-血液H2CO3下降-[NaHCO3]/[H2CO3]接近 20:1
  • 细胞
    • NaHCO3的重吸收增加
    • 产NH3排NH4增加
    • 酸性磷酸盐排出增多

对机体的影响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心脏
      • 心脏室性心律失常:高钾
      • 心室收缩力下降
        • H+升高抑制Ca结
        • H+影响Ca的内流
        • H+影响肌浆网释放Ca2+
    • 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下降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表现:乏力、知觉迟钝、嗜睡、昏迷
    • 机制
      • 生物氧化酶活性下降,ATP合成下降
      • 谷氨酸拖羧酶活力上升,y氨基丁酸生成上升

        代酸的血气特点

  • pH↓

  • HCO3-↓
  • PaCO2代偿性↓
  • AB、SB、BB↓,AB<SB,BE负值↑

防治原则

  1. 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 应用碱性药物:
  • 碳酸氢钠:迅速、确切,较为理想,首选
  • 乳酸钠:慢。肝功不良、乳酸酸中毒时,不宜用
  •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THAM+H2CO3→THAM.H+ + HCO3-。呼酸、代酸均可用,但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低血压、低血糖,需慢滴入。

呼吸性碱中毒

定义

  • 是指肺过度通气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分类

  • 急性 <24h

  • 慢性 >24h

    原因与机制

  • 低钾血症和肺疾患

  • 呼吸中枢受直接刺激或精神障碍
  • 机体代谢旺盛
  • 机械通气使用不当

    机体的代偿调节

  •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作用

  • 肾脏代谢

    血气特点

  • PaCO2降低,pH升高,AB<SB

  • 代偿后:AB、SB、BB降低,BE(-)加大

    代谢性碱中毒

    定义

  • 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增多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分类

  • 盐水反应性中毒

    • 主要见于呕吐、胃液吸引或利用利尿剂,给予等张或半张的盐水来扩充细胞外液
  • 盐水抵抗性中毒

    • 常见于全身性水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严重低血钾和Cushing综合症

      原因或机制

  • H+丢失过多

  • HCO3-过量负荷
  • H+向细胞间移动

    肝功能枯竭时血氨过高,尿素合成障碍等也可导致

机体的代偿调节

  • 血液:HCO3-、Buf-升高,细胞内H+溢出,外液K+进入,可导致低钾血症
  • 肺的代偿调节:由于H+浓度降低,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呼吸变浅变慢
  • 肾的代偿调节:血浆H+减少和pH升高使肾小管上皮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受到抑制,分泌H+和NH4+减少,HCO3-重吸收减少,发挥作用较晚

    血气特点

  • pH升高,AB、SB、BB均升高,AB>SB,BE(+)加大

    对机体的影响

  • 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脑脊液[H+]降低,呼吸中枢抑制,病人烦躁不安,精神错乱

  • 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表现为腱反射亢进,面部和肢体肌肉抽动,惊厥等
  • 代谢性碱中毒往往伴有低钾血症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 双重酸碱平衡紊乱
    • 呼酸合并代酸
    • 呼酸合并代碱
    • 呼碱合并代酸
    • 呼碱合并代碱
    • 代酸合并代碱
  • 三重酸碱平衡紊乱

    • 代酸+代碱+呼酸
    • 代酸+代碱+呼碱

      酸碱平衡紊乱判定步骤

  • 根据pH判定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 根据病史、定HCO3-PaCO2谁为原发改变或继发改变
  • 根据原发改变,定代谢或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 计算AG,看看有没有代酸
  • 根据代偿公式,定单纯型或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公式/代偿公式

image.png
代偿极限:指单纯性酸碱失衡代偿所能达到的最大或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