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的概述

  • 应激(stress):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适应性反应。
  • 疾病中都伴随应激
  • 一定强度的各种刺激 即刻发生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增强机体适应保护能力,但过强、过久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 病因能引起应激;疾病中的体内变化也能引起应激应激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同时,也能引起诱发疾病
  • 应激原(stressor)
    • 达到一定强度可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
      • 外环境因素
        • 高热、寒冷、射线、噪声、强光、低氧、病原微生物化学毒物
      • 内环境因素
        • 贫血、休克、器官功能衰竭酸碱平衡紊乱
      • 心理、社会因素
        • 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离婚、丧偶、愤怒、恐惧、焦虑
    • 强度相同的应激原可在不同个体引起程度不同应激反应
    • 应激原需要一定的时间强度
  • 应激的分类
    • 根据对机体影响的性质分为:
      • 良性应激(eustress):反应主要是增强机体适应能力,提高自稳态
      • 劣性应激(distress):反应过强、过久机体对应激原反应性过高而对机体造成明显损伤
    •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分为:
      • 躯体应激(physical stress):指理化、生物因素所致的应激。
      •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指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应激。

和平环境中,心理应激比躯体应激更多见。

应激反应的表现与机制

  • 神经内分泌反应及一般适应综合症
    •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兴奋
    • 其他神经内分泌变化
    • 一般适应综合症
  • 细胞体液反应
    • 急性期休克反应蛋白
    • 热休克蛋白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 -> 儿茶酚胺分泌升高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兴奋 -> 糖皮质激素兴奋升高 -> 其他神经内分泌变化 -> ß-内啡肽,ADH等

神经-内分泌反应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locus ceruleus-norepinephrine/sympathetic adrenal medulla system, LC/NE)
image.png
CA-儿茶酚胺

  • 反应特点
    • 即刻反应,起动快,消退快
    • 反应强度应激原强度正相关;
    • 反应存在明显器官个体差异
  • 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 中枢整合调控作用
      • 引起与应激相关的情绪反应(兴奋、紧张、警觉、焦虑等);
      • 调控外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的强度;
    • 启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
  • 外周效应:使血浆CA浓度迅速↑

image.png

  • CA浓度升高的意义
    • 防御代偿效应
      • 增强心功能,收缩血管使 PVR 及回心血量↑体循环脏器血流重分配皮肤、肾、腹腔内脏供血↓,心肌血供↑,保障脑供血,与躯体运动相关的应激中骨骼肌供血↑)。外周阻力上升,长时间会引起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原发性高血压)休克
      • 扩张支气管增加肺泡通气,提高摄氧量。
      • 促进糖元、脂肪分解,增加组织供能。
      • 促进多种其他激素(ACTH、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素、甲状腺素)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
      • 增强血小板凝血功能。
    • 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 过渡情绪反应行为改变
      • 能量过度消耗,部分器官严重缺血和功能障碍;
      • 加重心脏负荷,易诱发心肌缺血、心律紊乱;
      • 凝血能力增强(血小板数目↑、粘附聚集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易形成血栓
      • PVR(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易引发高血压

        随着应激时间↑、强度↑,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加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hypothalamus pituitary adrenalcortex system, HPA)
image.png

image.png

  • 反应特点
    • 应激反应提高机体非特异抗损伤的最重要反应;
    • 反应强度可作为判定应激强度和病情变化的指标。
  • 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 中枢效应:C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调控情绪、行为反应适量CRH可诱导良性情绪反应(兴奋、欣快);过量和持续CRH↑诱导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食欲不振)。
    • 外周效应:GC分泌增多引起
  • GC增加的生理意义
    • 防御代偿效应
      • 升高血糖,保障重要器官功能
        • 促进蛋白分解、糖异生
        • 抑制肌肉等对糖的利用
        • 对CA和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
      • 维持心血管系统对 CA 的反应性;
      • 控制炎症介质IL-1、TNF-α、趋化因子、LT、TXA2、缓激肽等)的生成释放,诱导抗炎介质(IL-10、IL-1受体拮抗剂等)生成—→ 调控免疫、炎症反应强度;
      • 抑制磷脂酶A2活性、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细胞损伤。
    • 持续GC分泌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 明显抑制免疫反应(胸腺萎缩,淋巴结缩小)—→抗损伤能力↓;
      • 抑制组织生长—→伤口愈合不良、生长发育迟缓(CRH 抑制生长素分泌,GC使靶细胞对 IGF-1 产生抵抗);
      • 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
      • 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阻碍 T4 的活化—→甲状腺功能↓;
      • 引起持续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
      • 引起情绪,行为异常(抑郁、妄想、自杀等)。

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 应激中伴有多种激素分泌变化
    • β-内啡肽、ADH、醛固酮、胰高血糖素、催乳素↑;
    • 胰岛素、性激素、甲状腺素系统激素↓;
    • 生长激素急性应激时↑,慢性应激时↓。
    • 促进分解代谢和水、电平衡,为应激反应提供能量供应,维持内环境稳定,反馈调控多种激素的分泌。
  • 损伤性应激通过多种途径使CK(肌酸激酶)合成、释放↑
    • PGs、LTs、ILs、TNF-α等分泌↑—→扩张血管、提高血管通透性,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趋化和激活吞噬细胞—→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抗损伤能力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 GAS)/ 一般适应综合征

  • 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反应可表现为连续的动态过称,称为GAS。
  1. 警觉期:即刻出现,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血浆中CA升高,伴有糖皮质激素(GC)↑,使机体处于防御保护最佳动员状态
  2. 抵抗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逐渐减弱,以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为主,对原应激原的防御适应能力↑,但GC消耗机体防御诸备,对其它新应激原的抵抗力↓
  3. 衰竭期GC持续↑而细胞对其反应性↓机体能量储备、抵抗能力耗竭,器官功能衰退,甚至导致死亡。

细胞体液反应

  • 多种应激原 —→ 细胞内信号转导,激活相关基因 —→ 使多种蛋白的表达变化,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
  • 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 细胞反应蛋白
    • 急性期反应蛋白 APP
    • 热休克蛋白 HSP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

image.png

image.png

APP的生物功能

  • 抑制蛋白酶活化
    • APP中含多种蛋白酶抑制剂(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α2-巨球蛋白等)抑制多种蛋白酶活性 —→ 减轻组织损伤。
  • 加速异物和坏死组织清除
    • C反应蛋白可与菌壁细胞碎片脂质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并激活补体和吞噬细胞 —→ 促进细菌和破坏的细胞成分被清除。
  • 抗感染和抗损伤作用
    • C-反应蛋白能抑制血小板磷脂酶活性,使炎症介质释放↓—→ 减轻炎症反应强度;
    • 补体成分可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
    • 铜兰蛋白能活化SOD,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损伤。
    • C-反应蛋白(CRP)的血浆水平与炎症反应强度平行,可测定CRP血浆含量反应炎症疾病的活动性。
  • 其他作用:促进损伤修复、结合和运输功能(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合珠蛋白、铜兰蛋白等)
  • 不利影响:若急性期反应持续过久 —→引起严重蛋白代谢紊乱 —→ 贫血、生长迟缓、恶病质状态。

热休克蛋白(heat stress protein, 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

HSP的概念

  • 高温或其他应激原刺激时,细胞内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提高细胞对多种损伤的耐受性。
  • HSP属蛋白大家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5%。
  • 多数HSP为细胞结构蛋白,部分HSP在应激时合成↑,部分启动合成。

    HSP的生物学特点:

  • 诱导的非特异性;

  • 存在的广泛性;
  • 结构的保守性;
  • 受到刺激表达变化是细胞自身的功能,不需神经、体液调节。

HSP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HSP的作用

  • 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复性、降解,维持胞内多种蛋白含量稳定
    • 结构性HSP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分子伴娘”(molecular chaperone),诱生性HSP调控应激中蛋白质的移位、修复。
  • 增强细胞抗损伤和修复能力
    • 减轻应激引起细胞膜蛋白的变化和DNA、RNA合成中的差误;
    • 协助识别、清除异常蛋白,促进膜Na+-K+-ATP酶活性的恢复。

      HSP表达的调控

      image.png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代谢变化

  •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 应激时高消耗状态,靠单纯营养支持不能逆转。

    image.png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应激中存在精神心理反应,其强度有明显个体差异。适度精神心理反应有益,过强致CNS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的变化

  • 急性应激常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血中Wbc↑、吞噬活性↑;细菌、病毒、抗原等激活免疫细胞、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合成分泌↑。
  • 持续强烈应激反应使免疫功能受抑制
    • 持续高GC与CA 抑制吞噬细胞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分裂,损伤浆细胞。

image.png

心血管系统变化

  • 交感兴奋性↑—→HR↑、心缩力↑、PVR↑ → BP有不同程度升高。
  • 持续精神应激常致 PVR(肺血管阻力) 持续↑,成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 脏器血流重分配(有益作用与不利影响并存)。
  • 强烈应激使心肌耗氧、耗能↑,负荷↑,可诱发冠脉痉挛,使室颤阈降低(Ca2+内流↑)易引发心律失常。

消化系统变化

  • 不同的应激原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不同,与应激原及机体反应性差异有关
  • 应激反应使胃肠道缺血,易造成粘膜损伤。

血液系统变化

  • 急性应激:血中Wbc↑、血小板活性↑,多种凝血因子含量↑,血粘度↑—→抗感染、止血能力↑,但易形成血栓。
  • 慢性应激:持续吞噬细胞活性↑—→ Rbc寿命缩短,易发生贫血。

泌尿生殖系统变化

  • 应激时肾血流↓,ALD、ADH↑—→尿量↓,尿比重↑、尿钠↓。有利于维持体液容量,持久易造成内环境紊乱。
  • 应激时,特别是精神性应激,促性激素分泌↓、分泌规律紊乱—→经期紊乱、闭经,乳汁分泌↓。

应激与疾病

应激与疾病的关系

  • 病因在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时,也可引起应激反应。强烈应激反应造成机体储备过度消耗和器官功能障碍 —→ 促进或引发新的疾病。
  • 因应激反应起主要致病作用(病因作用)引起的疾病,称为应激性疾病(应激性溃疡)。
  • 应激反应作为危险因素或诱因,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疾病,称为应激相关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

应激性溃疡

  • 概念
    • 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
    • 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发病率75%~100%)
    • 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发生穿孔。
  • 临床症状
    • 出血:出血可轻可重,常表现为呕血或黑粪出血严重时可、致死。
    • 应激性溃疡:由于溃疡浅表,胃或十二脂肠穿孔极为罕见。
  • 发生机制
    • 应激反应致胃粘膜缺血 —→ 胃粘膜碳酸盐和粘液分泌↓—→胃粘液屏障功能↓,胃液H+向粘膜内弥散↑;而弥散入粘膜的H+被中和及运走↓—→ 粘膜损伤;
    • 应激时GC↑—→抑制蛋白合成,胃粘膜修复↓;
    • 应激时酸中毒、胆汁返流、胃粘膜PGE合成↓—→ 促进胃粘膜损伤发生。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应激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

  • 持续应激状态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应激时CA、Ang II、ALD、ADH 分泌↑—→外周血管收缩,PVR↑(肺动脉压)(高血压始动因素);钠水重吸收↑—→血容量↑。
    • 持续GC↑—→促使VSMC对缩血管反应敏感性↑、持续缩血管物质↑(CA、AngII、ET)—→VSMC增殖、间质改建 —→小动脉壁增厚(高血压维持因素);
    • 持续应激致脂代谢紊乱,促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 持续精神、心理应激可从多环节激活高血压遗传易感性。

诱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 强烈应激,特别是心理、情绪应激—→高浓度CA
    • 致心肌电活动异常,降低室颤阈(胞内Ca2+↑);
    • 引起冠脉痉挛,心肌缺血;
    • 激活血小板、使凝血活性↑—→促进粥样硬化脑动脉、冠脉内形成血栓;
    • 强烈小动脉收缩使血压急骤升高 —→血管破裂。
  • 易诱发—→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溢血等。

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强烈或持续应激降低免疫功能,持久精神、心理应激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应激与精神、心理障碍

  • 良性应激促进CNS发育,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反应、适应和认知能力。
  • 劣性应激降低中枢反应能力、认知能力。
  • 情绪反应是社会心理应激的重要反应,常成为导致不良社会行为的主控因素。
  • 持续强烈应激可造成严重精神心理障碍
    • 急性心因性反应:强烈的精神心理应激原立即引起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伴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抑制,或伴恐惧的精神运动兴奋);
    •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强烈精神创伤(残酷战争、强烈创伤、恐怖场面)引起的延迟出现、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适应障碍:长期心理应激下出现情感障碍(抑郁、焦虑、烦躁等),伴社会适应不良及能力下降。
  • 正确教育、锻炼可提高机体对强烈应激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