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的概述

  •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三大调节系统之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
  • 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三类
    • 胺类激素
    • 肽类蛋白质类激素
    • 脂类激素
  •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主要调节靶器官功能物质或能量代谢参与应激反应,当其功能紊乱时将产生内分泌性或代谢性疾病(席汉式综合症、糖尿病等)
  • 内分泌系统组成
    • 内分泌腺独立器官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
    • 内分泌组织:存在于其他器官如胰岛、卵巢
    • 内分泌细胞散在于各器官内,如胃肠内分泌细胞
    • 其它: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
  •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 腺细胞排列索状,团状围成滤泡
    • 无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
    • 腺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孔型)
  • 内分泌、外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 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 |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 分泌类固醇类激素 | | :—-: | :—-: | :—-: | | 超微结构特点 | RER丰富
    Gi发达
    膜包分泌颗粒 | 丰富SER
    管状嵴Mi
    大量脂滴
    |

下丘脑和垂体

下丘脑

概述

  • 位置:位于背侧丘脑下方,构成第三脑室前壁、下壁侧壁下部
  • 分区: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
  • 结构:内有大量核团
    • 视前区:正中视前核视前室周核视前内侧核
    • 视上区:视交叉上核、室旁核、视上核
    • 结节区:弓状区、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腹内侧核、结节核
    • 乳头区:乳头状核、下丘脑后核

      核团

      | | 室周带 | 内侧带 | 外侧带 | | —- | —- | —- | —- | | 视前区 | 正中视前核
      视前室周核 | 视前内侧核 | | | 视上区 | 视交叉上核 | 视交叉上核
      室旁核 | 视上核 | | 结节区 | 弓状核 | 背内侧核
      腹内侧核 | 结节核 | | 乳头区 | |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 |
  • 视上核、室旁核 -> 抗利尿激素(视上核)、催产素(室旁核)-> 神经垂体
  • 弓状核 -> 释放抑制激素 -> 调节垂体远侧部的功能

下丘脑的发生

发生:来自间脑底部神经外胚层

垂体

概述

  • 位于蝶谷体垂体窝内的横椭圆形小体
  • 分为两部分
    • 腺垂体
      • 远侧部(前叶)
      • 结节部(后叶)
      • 中间部(后叶)
    • 神经垂体
      • 神经部(后叶)
        • 正中隆起
        • 漏斗柄
      • 漏斗部

腺垂体

  • 远侧部
    • 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胞质嗜酸性
      • 生长激素:促进骨骺软骨、肌肉、内脏的生长和代谢
      • 催乳激素:促进乳腺发育乳汁分泌
    • 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少,胞质嗜碱性
      •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形成和释放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 促性腺激素
        • 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女)或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男)
        • 黄体生成素: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女)或分泌雄激素(男)
    • 嫌色细胞数量多,体积小,着色浅,部分为脱颗粒后或早期阶段
  • 结节部
    • 部分包绕神经垂体漏斗
    • 腺细胞索状纵向排列,细胞索间有丰富的纵行Cap垂体门微静脉,主要为嫌色细胞,少量嗜酸性,嗜碱性细胞
  • 中间部

    • 功能不明

      神经垂体

  • 神经部(正中隆起、漏斗柄)、漏斗部

    • 结构:无髓神经纤维(胞体位于视上核、室旁核),神经胶质细胞垂体细胞)和窦状毛细血管组成。可见赫令体大小不等嗜酸性团块),为分泌颗粒的聚集体
    • 功能:释放抗利尿激素视上核细胞合成)和催产素室旁核细胞合成)
    • 下丘脑和神经垂体的关系:两者室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垂体门脉系统

      经结节部上端:垂体上A神经垂体漏斗Cap网(第一级Cap网) — 结节部垂体门微V远侧部窦状Cap网(第二级) — 小V — 静脉窦

      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

  • 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伸至垂体漏斗,合成的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远侧部,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上级 (会控制)— 下级(会反馈)

    • 其释放激素有:
      • 三种促激素的释放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催乳激素释放激素(因子)
      • 黑素细胞刺激释放激素(因子)
      •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 释放抑制激素有:
      • 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因子)
      • 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因子)
      •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下丘脑与垂体的发生

  • 下丘脑的发生:前脑脑泡端演变为间脑,间脑前下部神经管上皮分裂增生迁移和聚集形成下丘脑及其核团

  • 垂体的发生:原始口腔外胚层向顶部突出形成Rathke囊囊前壁形成远侧部上面结节部后壁形成中间部,与下丘脑神经外胚层向下延伸分别形成神经垂体正中隆起漏斗柄和远端的神经部

    松果体

    概述

  • 属于上丘脑结构之一,外形如松果

  • 松果体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无髓神经纤维组成
  • 松果体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有许多凸起

    功能

  • 松果体能分泌褪黑素,生长抑素,P物质。褪黑素参与调节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睡眠、情绪性成熟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减缓性成熟

    发生

  • 来自间脑顶部神经外胚层

胸腺

位置、组成

  • 位于胸骨后纵隔内,分为左右两叶的扁条状结缔组织将其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胸腺小叶,其周围为皮质,中央为髓质,均由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

    分区

  • 皮质

    • 着色较深星形的胸腺上皮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连构成网状结构,网眼内含有大量的胸腺细胞少量巨噬细胞
    • 胸腺上皮细胞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 髓质
    • 髓质染色较浅,内含大量的胸腺上皮细胞和一些初始T细胞巨噬细胞等。
    • 髓质胸腺上皮细胞呈多边形,以桥粒相连,也能分泌胸腺激素。
    • 髓质内有散在分布的胸腺小体,由多层扁平胸腺上皮细胞围成的直径30~150 μm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嗜酸性小体,外周细胞幼稚,可分裂,往内细胞较成熟中心的细胞角质化,细胞破碎,HE染色为红色
    • 胸腺小体的功能尚不太明确,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血-胸腺屏障

  1. 连结Cap内皮及其紧密连接
  2. 内皮基膜
  3. 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
  4. 胸腺上皮基膜
  5. 胸腺上皮细胞

    胸腺的发生

    胸腺原基来自第3对咽囊,沿胸骨后进入纵隔内生长、靠拢、融合和分化形成胸腺基质细胞,分泌物质吸引造血干细胞迁入并增殖分化为胸腺细胞

    甲状腺

    甲状腺的形态结构

  • 甲状腺位于气道前方呈H形,左右两叶以峡部相连峡部可向上伸出锥状叶
  • 甲状腺外包被膜,伸入实质将其分成大小不等的许多小叶每小叶内有20-40个滤泡和成群的滤泡旁细胞,滤泡间有极为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甲状腺滤泡

  • 大小:大小不等,直径0.02-0.9mm。

  • 形状: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 滤泡壁:单层排列的滤泡上皮细胞组成。
  • 滤泡腔:充满均质嗜酸性胶质——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滤泡上皮细胞

  • 形状:立方形(功能不旺盛)或低柱状(功能旺盛)

  • 细胞核:核圆居中
  • 游离面:短少Mv
  • 胞质:RER,MI,Ly,Gi丰富,顶部胞质有中等电子密度、体积较小分泌颗粒低电子密度胶质小泡
  • 基底面:基膜完整

    功能

  1. 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
  2.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食量与体温)
  3. 提高神经兴奋性;(甲亢神经症状)
  4. 促进骨骼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呆小症)

    其功能受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形成过程

  • 摄取氨基酸
  • 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前体,以颗粒(胶质小泡)形式排入滤泡腔储存
  • 摄取碘,活化碘,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 重吸收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 被水解酶分解成T3、T4
  • T3、T4释放入血
    • 滤泡旁细胞
  • 位置:成群的位于滤泡之间或单个的位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 光镜:细胞大,着色浅银染有颗粒
  • 电镜:位于滤泡的C细胞附于基膜而不达腔面,胞质内含直径约200nm的分泌颗粒,内含降钙素
  • 功能:降钙素促进成骨细胞活动抑制胃肠

    甲状腺的发生

  • 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第1对咽囊平面内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盲管-甲状舌管(甲状腺原基),末端形成甲状腺的侧叶,11周出现滤泡。上段退化,遗留舌盲。

  • 来自神经外胚层神经嵴细胞迁入形成滤泡旁细胞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的形态结构

  • 甲状旁腺为位于甲状腺后两对黄豆大小的椭圆形结构。
  •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毛细血管网
  • 主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着色浅,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内含甲状旁腺素,能使血钙升高
  • 嗜酸性细胞:数量少,体积大,单个或成群存在,胞质内含密集嗜酸性颗粒。其意义不明

    肾上腺

    肾上腺的形态结构

  • 肾上腺罩于双侧肾的上方,左侧稍大呈半月形,右侧较小呈锥体形

  • 肾上腺外包被膜,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中央的髓质。皮质和髓质的结构、功能和来源完全不同。
  • 皮质:占总体积的80-90%,从外至内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组成。

    肾上腺皮质image.png

    肾上腺髓质

  • 主要有排列成团索状的嗜铬细胞,有少量散在的交感神经节细胞。嗜铬细胞呈多边形,核圆色浅,用含铬盐固定液固定后胞质可见黄褐色嗜铬颗粒。电镜下可分为两种:

    • 肾上腺素细胞:数量多,分泌颗粒核芯电子密度低。
    •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数量少,分泌颗粒核芯电子密度高,并呈偏心位。

      肾上腺的发生

  • 肾上腺皮质来源于中胚层髓质来源于神经外胚层

  • 胚胎第4周,体腔上皮增生脱离形成原发皮质(胎儿皮质)
  • 第7周,体腔上皮和间充质在原发皮质周围形成继发皮质(永久皮质),依次分化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 第7周,邻近交感神经节神经嵴细胞迁入原发皮质,分化形成髓质嗜铬细胞

生殖腺

睾丸

位置

  • 阴囊内

    形态结构

  • 生精小管:精子发生

  • 直精小管睾丸网
  • 间质细胞雄激素

    发生

  • 来源于中胚层原始生殖细胞形成的未分化性腺睾丸决定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睾丸

    胰岛

  • 胰岛(pacreatic islet)散在分布于腺泡之间,由内分泌细胞构成的大小不一的细胞团,由A、B、D、PP、D1等细胞组成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