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线
1.1 天线类型
- 线形天线:单极子和偶极子天线
- 喇叭天线:圆锥形天线和角锥形天线
- 反射面天线:抛物面天线和卡塞格伦天线
- 阵列天线
1.2 天线增益
最大天线增益
- 例题
1.3 半功率波束宽度
1.4 指向损失
2. 极化
2.1 远场
右手坐标系
电场磁场同相变化,幅度成正比
电场矢量末端轨迹线即为极化方向
3. 无线传播特性
3.1 发射和接收功率
将面积A用天线最大增益表示:
3.2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3.3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将距离带来的影响用损耗代替定义
因为f取GHz,才会出现92.44(公式推导得来),使用时需要注意单位匹配
- 例题
3.4 卫星通信链路传播特性
- 星际链路:只考虑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 星地链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近地大气影响(大气衰减,电离层效应,雨衰)
- 大气损耗
- 大气吸收:水蒸气和氧的共振吸收,随频率升高衰减增加
- 大气闪烁:衰落现象,大气折射率变化引起,接收端多径衰落,引入衰落余量抵消闪烁的衰减
- 电离层效应:太阳辐射电离化,电子云,移动电离层扰动,影响随频率升高而降低
- 电离层闪烁:由于电离层时变不规则性,衰减可能严重,余量设计
- 电离层吸收
- 传输信号到达方向的变化
- 传输延时
- 电离层散射
- 频率漂移
- 极化旋转/法拉第旋转:角度移位,旋转与频率平方成反比,对线性极化有很大影响,不影响圆极化
- 雨衰
- 降雨量的函数
- 随频率增加而增加
- 对水平极化影响大于垂直极化
- 其它衰减
- 冰雹,雪,云
- 大气损耗
4. 移动卫星信道特性
地面用户移动,卫星相对静止的情况
收发机之间的空间:传输信道
- 陆地移动链路(最复杂)
- 航空链路
- 海事链路
三种链路的建模不同
4.1 陆地移动链路
接收信号组成:
- 直射视距波(LOS)
- 到达接收机无周围环境反射
- 障碍物阻碍遮蔽
- 散射波
- 周围环境多径反射信号
- 镜面反射波
- 接收天线附近地面的反射信号
典型传播环境:
- 城市环境
- 直射完全阻碍
- 开阔的乡村环境
- 直射没有阻碍
- 郊区和树木遮蔽环境
- 直射随机阻碍
4.2 陆地移动信道建模
4.2.1 窄带模型
传播环境带来的影响在频带内认为是相同的或近似的
建模目标:建立传输信号通过信道时幅度的统计变化特性
- 经典回归模型
- 用于刻画信道模型对关键参量(如仰角和频率等)的敏感度,基于实测的数据分析
- 经典旁路遮蔽(ERS)
- 刻画由路旁树木引起的衰落,采用直升机测量
- 适用范围:870Mhz~3GHz,仰角20°~60°
- 扩展路旁遮蔽(EERS)
- 更低的仰角,扩展频率范围,适用范围最广阔,应用多
- 修正路旁遮蔽(MERS)
- 欧洲航天局(ESA)修正
- 提高最高仰角,提高适用中断概率
- 经典衰落模型(EFM)
- 英国萨里大学测量值推导
- 概率分布/统计模型
- 软件的仿真分析,一定的精确性描述多径和遮蔽现象,可建模信道的动态本性,可对不同环境下系统评估
- 瑞利分布
- 直射波完全阻碍,接收信号是漫反射(多径)分量组合
- 用两个正交独立分量X,Y表征,独立的对数高斯随机过程,相位均匀分布,幅度瑞利分布
- 莱斯分布
- 直射波无阻碍
- 莱斯因子:直射分量与多径分量功率之比
- 对数正态分布
- 直射波部分阻碍
- 联合概率分布
- 多径分量服从瑞利分布,直射分量被遮蔽满足对数正态分布,
- N态Markov模型
- 特定环境下,统计特性静态可预测,N个状态,状态间以一定概率转换
- 两态Markov模型:遮蔽(瑞利分布)和无遮蔽(莱斯分布)状态,状态切换
- 几何分析模型
- 环境的地形学建模,提供了对传输环境的逼近,建立贴近真实的传输环境
4.2.2 宽带模型
不同频率点上不同,导致选择性的频率分量畸变,频率选择性衰落
由于信道的延时引起接收信号波形的展宽
延时扩展:接收信号的持续时间
相关带宽:本质上是信道处于较强相关状态的频率差范围
信号带宽大于信道相关带宽,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
抽头延时滤波器
- 直射分量
- 近距离反射分量
- 远距离反射分量
4.3 海事链路
- 海洋平面导致的反射是衰落的主要原因
4.4 航空链路
- 海平面反射导致的多径效应,对圆极化传输
5. 系统噪声和干扰
5.1 热噪声
阻性设备的电子自由热运动
热噪声源产生的有效噪声功率:
热噪声的主要特征是拥有平坦的功率谱
单位带宽内噪声功率称为噪声功率谱密度
级联不同热噪声源的总等效噪声温度为各噪声源等效噪声温度的直接相加
5.2 天线噪声
工作于接收模式的天线将会引入噪声
分类为
- 天线损耗
- 宇宙噪声
5.3 放大器噪声温度
推导:
视放大器为理想放大器,无内部噪声,全部由输入噪声承担,放大器仅发挥放大作用
则有
对于二级放大
推导
同样视放大器为理想放大器,无内部噪声,全部由输入噪声承担,放大器仅发挥放大作用
因此可视放大器输入端的噪声温度为
多级放大器级联输入端的噪声温度
5.4 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表征放大器噪声系数的另一种方法
从信噪比定义
从噪声增益定义
多级级联噪声系数
- 例题
5.5 吸收网络的噪声温度
馈线
输入端噪声温度
从另一个方面记忆
则输出端噪声温度
5.6 总系统噪声温度
以箭头指向为观察点
- T_ant通过馈线输出到观察点
- 馈线的输出噪声到观察点
- LNA和receiver级联的输入噪声温度为观察点
- 综上所述
以箭头指向为观察点
- T_ant直接输出到观察点
- LNA、馈线、Receiver级联的输入噪声温度到观察点
- 综上所述
- 例题
5.7 交调干扰
信号通过非线性特性的设备产生
可以通过 倒数相加 的方法将载波交调噪声比与载波热噪声比(载噪比)合并
- 输入回退
- 减弱交调干扰,令放大器工作点接近线性部分,对应的输入功率缩减
- 输出回退
- 多载波对单载波时输出功率的下降
- 例题
5.8 链路预算
5.8.1 链路预算公式
5.8.2 载噪比C/N
- 接收功率
- 输入噪声
- 载噪比
- G/T值(品质因数)
- 综上载噪比可以表示为
- 载波噪声谱密度比C/N_0
- 载温比C/T
- 例题
5.8.3 上下链路总载噪比
- 满足倒数相加
- 总载噪比受限于最小的那一条链路
- 下行载噪比小于上行,是由于卫星的EPIR(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受限
-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