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动通信网基本概念
-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 空中网络
- 多址接入/切换和位置更新/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 地面网络
- 服务区内各基站相互连接/基站与固定网络
- 空中网络
- 蜂窝式组网理论
- 蜂窝式小区覆盖/小功率发射/频率复用/多信道公用/越区切换
- 移动通信网基本组成
- 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许多正六边形蜂窝小区覆盖而成,通过接口与公众通信网( PSTN 、PSDN )互联
-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交换子系统SS、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OMS 、基站子系统BSS 、移动台MS ,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实体
- 各子系统的功能
2.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2.1 容量与区制
- 目的:解决频率资源有限,用户容量问题
- 区域覆盖方式
- 小容量大区制
- 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发射功率大
- 利用分集接收保证上行链路通信质量
- 仅适用于小容量
- 大容量小区制
- 频率复用,覆盖区域划分若干小区,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务
- 各小区克重复使用频率
- 会带来同频干扰问题
- 小容量大区制
切换和位置管理
蜂窝系统-小区制的系统
- 宏蜂窝/微蜂窝/皮蜂窝(微微蜂窝)
小区越来越小
- 频率可重复利用程度越高,利用率越高
- 但同频干扰带来挑战
大容量小区制
- 频率复用和覆盖方式
- 带状服务覆盖区/面状服务覆盖区
- 频率复用和覆盖方式
- 面状服务覆盖区簇
- 共同使用全部可频率的N个小区叫做一簇
- 同一个小区簇内要使用不同的频率
- 不同的小区簇间使用对应相同频率
2.2 小区簇频率复用
- 小区簇的意义
- 一个共有S个双向信道的蜂窝系统,如果每簇含N个小区,每个小区分配K个信道(k<S)
- 如果簇在系统中共同复制了M次,则信道的总数C可作为容量的一个度量
- N叫做簇的大小,典型值为4、7或12
- N的值表现了移动台或基站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可以承受的干扰(主要是同频干扰)
- 频率复用距离与小区簇的关系
- 频率复用距离(即同频距离)D是指最近的两个同频点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在小区中心作两条与小区的边界垂直的直线,其夹角为120º。此两条直线分别连接到最近的两个同频点小区中心,其长度分别为I和J
- H为小区中心到边的距离,R是小区的半径,i和j为跨越小区次数,当N为7时,i=1,j=2
- N又称为频率复用因子
- N越小,频率复用利用率高,但是同频距离D小,同频干扰大
- 载波干扰比与小区簇的关系
- 假定小区的大小相同,移动台的接收功率门限(阈值)按小区大小调节
- 若设L为同频干扰小区数,则移动台的接收载波干扰比可表示为
- C为最小载波强度
I 为第l个同频干扰小区所在基站引起的干扰功率
移动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表明
- 小区中移动台接收到的最小载波强度C与
成正比,R代表移动台和基站的距离
- 设
是第l个干扰源与移动台的间距,则移动台接收到的来自第l个干扰小区的载波功率与
成正比
- n为衰落指数,一般取4
- 小区中移动台接收到的最小载波强度C与
多层同频小区干扰
- 通常在被干扰小区周围,干扰小区是多层,一般第一层起主要作用
- 如果每个基站的发射功率相等,整个覆盖区域内的路径衰落指数相同
- 有效信号
无效信号
现仅考虑第一层干扰小区,且假定所有干扰基站与预设被干扰基站的间距相等,
则载干比可简化为
- 式中
为同频复用比例(也称同频干扰因子),一般用Q表示
- 原式表明了载干比和小区簇的关系
- 一般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要求
,假设n取值为4,则簇N最小为6.49,故一般取簇N的最小值为7
-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
,所以可以采用较小的N值
- 例题
小区的分裂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的多路工作,移动台单路工作形成了移动通信的一大特点
- 下行链路移动台识别来源
- 上行链路基站识别来源
- 多址技术解决,多址就是将不同的信号空间维度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 分集/复用/多址的区分
3.2 频分多址方式FDMA
3.2.1 频谱分割原理
- 每个用户分配一信道,即一对频谱
- 较高的频谱用作前向信道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
- 较低的频谱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
- 必须同时占用2个信道(2对频谱)才能实现两用户之间的双工通信
- 基站必须同时发射和接收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
- 任意两个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都必须经过基站的中转
- 设置频道间隔
- 前向信道与反向信道之间设有保护频带
- 用户频道之间设有保护频隙
- 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上,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
- 每个时隙 (Time Slot) 就是一个通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 基站按时隙排列顺序发收信号,各移动台在指定的时隙内收发信号
- 同步和定时是 TDMA 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
- 同步
- 位同步:正确接收符号的基础
- 时隙同步:正确区分数据的基础
- 帧同步:进行复用/解复用所需
- 定时
- 不同 MS 到BS 的距离差异导致,不同的信号延迟
- 会使得BS接收到的信号相互交叠
- 解决办法:设定保护时间
3.3.2 系统特点
- 突发传输的速率高,远大于语音编码速率,因为TDMA系统中需要较高的同步开销
- 发射信号速率随时隙数 N的增大而提高,引起码间串扰加大,所以必须采用自适应均衡
- 无需双工器
- 基站复杂性小,互调干扰小
- 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
-
3.4 码分多址方式CDMA
3.4.1 工作原理
码分多址系统为每个用户配了各自特定的地址码,利用公共信道来传输信息
- CDMA系统的地址码相互具有准正交性,以区别地址,而在频率、时间和空上都可能重叠
系统的接收端必须有完全一致本地址码,才能对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检测
3.4.2 系统特点
多用户共享同一频率
- 通信容量大,干扰的减少将转化为容量的提高
- 容量的软特性,多增加一个用户只会使通信质量有所下降,不会出现硬阻塞现象
- 由于信号被扩展在一较宽频谱上而可以减小多径衰落
- 信道数据速率很高,无需自适应均衡
- 平滑的软切换和有效的宏分集,不会引起通信中断
扩频后低信号功率谱密度
- 抗窄带干扰能力强
- 对窄带系统的干扰小,可以与其它系统公用频段
系统的软切换过程
多址干扰
- 不同用户的扩频序列不完全正交, 扩频码集的非零互相关系数会引起用户间的相互干扰
- 远-近效
- 移动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变化以及深衰落的存在,会使基站接收到的各用户信号功率相差很大,强信号对弱信号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解决办法
使用定向波束天线在不同用户方向上形成不同的波束
- 自适应天线
- 需要小波束宽度
- 快搜索能力
- 克服多径干扰和通信道干扰
3.5.2 蜂窝系统中反向链路的困难
3.5.3 自适应式阵列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