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19世纪)

1、《航海条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为了争夺海外贸易优势颁布的贸易条例 。当时荷兰在海外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并垄断了对英国海外殖民地的贸易。英国为了打破荷兰的贸易垄断,于1651年通过了《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或英国有关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及英国国境沿海的商业,应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荷兰拒绝接受《航海条例》,双方于1652~1654年发生战争,荷兰战败并承认《航海条例》,英国由此确立了海上贸易优势地位。

2、英法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1756~1763),是英法争夺北美、印度和殖民霸权的一次决定性战争。战争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以法国、奥地利、俄国、西班牙、瑞典为另一方,在欧洲、美洲、印度和海上同时进行。英国的战略重点是打击法国,摧毁法国的海上力量和夺取法国的殖民地。在欧洲战场上,普军拖住了法国大量兵力,并取得对奥军的胜利;在海上,法国海军被英国海军击溃;在北美和印度战场上,法国也惨遭失败。1763 年,双方签订《巴黎和约》和《胡尔贝茨堡和约》,七年战争遂告结束。法国丧失了在北美的大片殖民地,在印度的势力几乎完全被排除,英国从此成为海上霸主,并取得了欧洲的霸权。

3、东方问题
欧洲各国为争夺衰落的奥斯曼帝国而弓|起的国际争端。奥斯曼帝国19世纪中叶濒临崩溃,俄英、法等纷纷染指。沙皇俄国想肢解奥斯曼帝国,占领其领土,并寻求控制黑海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英国想将奥斯曼帝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以保障英国在东方特别在印度的权益,并遏制俄国势力的扩张;法国在遏制俄国的问题上同英国一致; 19世纪晚期,奥地利扩张重点日益转向巴尔干,同俄国的冲突也激化起来;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亲政后,也加紧推行其东进政策,与英、俄、法在近东展开激烈争夺。东方问题是近代欧洲列强争夺的产物,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克里米亚战争和一战的爆发均和东方问题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