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关于做计划的视频或网络课程的目的都是想办法让你更好的完成计划,比如跟你说要使用著名的smart原则,每一条计划都应该满足5个标准,具体、可衡量、可以做到、具有相关性、有明确截止时间,还有的人会组织社群,要求参加的人先交钱,每次做不到就扣一笔钱,把钱分给那些能做到的人。
还有人说你要把计划公布出来,告诉亲戚朋友甚至同事老板,这样迫于社交压力呢你坚持时间就长一点,这些方法和技巧呢也不是说没有效果,但在我看来有点避重就轻,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它的底层逻辑是列计划+靠毅力执行,这从根本上就是有问题的,是不完整的,是片面的,从我个人使用的目标管理工具来看,能不能坚持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成立的。
因为首先我们都很清楚人不是机器,把自己活成机器的人不是特别正常,也没那个必要,依靠毅力来实现目标是风险很高的事,这个世界历来驱动人们折腾各种事最大的力量是自律么?不是,是欲望,对吧?
玩游戏刷视频没谁需要制定计划,我看个个坚持的都挺不错的,很多人手机上都莫名其妙下载了一些小破游戏,还莫名其妙的玩了好几个月,然后莫名其妙的开始追一个剧,莫名其妙地熬了几个通宵,那些我们完不成的计划里面全是反人性的事,什么每天健身半小时啊,什么每周看一本书啊,你根本就不想干,要是做这些事有玩游戏的劲头,那你就根本不用把它列到计划里去。
但要说你就一点都不想读书和健身吧?也不是,你肯定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思维敏捷的人,一个有好身材和旺盛的精力的人,这也是一种欲望,只是这个欲望一时看不到结果就慢慢消退了,所以年度计划是一个伪命题,一年太长了,谁还能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和谁在一起做什么事情?
我们坚持不了一年,列计划最大的价值不是那个计划,而是列计划这个事本身,你通过列计划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检查自己是不是在向着目标前进,前进的速度快不快,所以计划这个事应该经常做,定期做,一个月一次也行,半个月一次也行,列计划就是摆正方向盘,就是重新唤起自己前进的斗志。
1980年卡内基第一次见到当时还很年轻的管理学大师泰勒,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有水平,说如果你能告诉我一些管理学方面有用的知识,我就给你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在那个年代1万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泰勒说我会建议你列出你要做的10个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第一个开始做,一周之后泰勒收到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这是管理学里的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泰勒的建议实际上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2点,第一,思考的时候要全面,第二,做事的时候要聚焦,全面的思考是为了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尽量别做了几个月发现这事根本就不重要,那才是最大的浪费,聚焦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但是我们普通人常常是反过来的,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思考的太少,做事的时候又东一下西一下没有焦点,甚至存在专门帮你失去焦点的目标管理工具。
比如网上流行一种用九宫格制定目标的方法,它让你从学习、家庭、社交、财务、健康、工作、休闲、体验等角度全面制定自己的年度目标,倡导平衡的人生,我认为这种方法只会帮你做出一个大杂烩式的目标清单,这不叫做计划,这叫把你所有的愿望列出来。
任何一个精彩的人生都是聚焦的,如果什么都想要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做不好,如果你当前最重要的目标是学习,那就调动所有资源压倒性的投入到学习中,如果你当前最重要的目标是工作,就调动所有资源压倒性的投入到工作中,因为你一个人的精力和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多数事情能不能做成都取决于速度和密度,就算你觉得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兼顾,合理的做法也是排出一个先后次序,分阶段逐个完成,而不是同时去追求所有目标。
要注意这里说的是聚焦而不是极端,不是说你要在20岁透支身体去追求什么东西,然后40岁再花钱保养身体,而是你在非重点的领域里只要低密度低投入的维持,然后把其他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重点目标上。
那这样的计划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有的人你一问他你有什么计划啊?他说我要先挣100万,但如果你问他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他就不知道了,计划不能只包括目标,还应该包括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如果只有目标的话你就不知道如何动手做,如果只有方法你就不知道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够。
方法是用来完成关键目标的,关键目标又是用来解决关键问题的,比如说半年前我开始做这个视频频道,目标是在年底达到10万订阅者,实现的方式是每周按照一系列标准调研一家公司,做一个商业案例,也就是说2020年年底之前要更新30个视频。
当然结果你们已经知道了,我没有完成目标,只做了十几个视频,因为当时没有估计到不熟悉的行业案例调研时间会起码增加三四倍,导致10万订阅的目标在2个主流平台也只完成了70%-90%,那当时为什么要做视频呢?
今天给大家交代一下我当时做计划的思路,背景是年初的疫情导致我在西班牙的业务开展困难,到了夏天国内疫情好转,欧洲越来越严重,到处都在封城,加上这些年中国的经济活力和机会一直都比欧洲好,所以当时就定下了大方向是要回国重新创业,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创业机会就去创投基金谋求一个职务,服务于中国创业者,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什么关键阻碍呢?
我认为有2个,第一是我需要认真调研找到一个好的创业机会,第二是我在国内没有积累,要拉团队是很困难的,要谋求投资人的职位的话也会因为缺乏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受不到认可,那如何才能解决这些关键阻碍从而实现目标呢?
我决定一边把原来的事收尾,一边做一个视频自媒体频道,目的是让国内那些即将和我发生业务联系的伙伴了解我,那我应该做什么类型的自媒体呢?最好是行业分析,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寻找创业机会的目标,但行业分析耗时太长,只能先做各个行业里具体的商业案例分析,这样才有可能维持更新频率,所以这几个月我基本上是按照个人兴趣在挨个看各行各业的头部公司。
很多人觉得摊开纸就能立刻开始写计划,但其实落笔写计划只是一小部分工作,最主要的时间应该是用在调研和思考上的,思考的目的是找到关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调研的目的是验证前进方向的有效性,为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这里说的调研包括2部分,复盘自己和调查外部环境。
复盘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确认自己到底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确认自己做那些事能比别人做的好,比如说在做视频这事上我不擅长写段子,擅长的是探究商业逻辑和结构,那做视频短时间内就不能以搞笑和娱乐取胜,而应该以商业洞察取胜。
那调查外部环境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看看如果我做视频的话,主流的视频平台允许我做什么、不允许我做什么,看看观众希望看到什么、观众不希望看到什么,我只能在平台观众允许的内容和我需要做的内容的交集中寻找选题。
比如说亚马逊那期视频,为了控制低利润率亚马逊需要极强的团队行动力,那为了提高团队的执行力亚马逊有一系列招聘、管理和淘汰的措施,亚马逊内部把那些对杰夫贝佐斯言听计从的人叫杰夫机器人。
但问题是管理类的内容比较枯燥,大家也没兴趣,那这类内容就只能等将来频道大一点再尝试,至于说为什么把频道订阅量的目标定在10万呢?这里面也没什么计算公式,只是我总得定一个数字吧,我觉得如果能有10万人愿意看我视频,那当我再次创业的时候总会有几个人愿意跟我干,或者总会有几个创投的人看了视频愿意跟我聊聊,如果后来发现10万这个目标不对的话怎么办?不对的话那就再调整呗。
调整计划很重要,调整计划和前面说的周期性的反复做计划是一体的,因为只有反复做计划,才有可能反复调整,随着计划的实施,你可能会获得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信息,可以调用一些以前没有的资源,想明白一些以前没搞清楚的事,这时候对计划的调整不是三心二意,而是纠偏纠错。
周期性的做计划,重点在于周期性的调研和思考,周期性的审视目标的合理性,重新思考以前的方案效率能不能再高一点,甚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达到目标更好的方式,这样其实你在工作的时候焦虑感会更少,因为你知道你做的事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就算想错了损失也有限,因为你会定期停下来调整计划。
你拥有的不再是一个由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组成的固定的任务清单,而是一个有活力的动态的计划,这个计划里面可能有年度目标也可能没有,这取决于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拥有的是一个能在不断调整中适应环境的计划,在制定了五次十次计划之后,即使你没学过smart那种理论都可以制定出更实用更有效的计划,人家要是问你咋回事啊,你就告诉他 “无他,唯手熟尔”。
这里还有2个问题,一个是咱们前面说要聚焦,后面说要调整和变化,这冲突么?这不冲突,因为调整和变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聚焦,是为了更好的确定和完成首要目标,多数情况下变化的只是方法而不是目标。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心理上可能很难接受聚焦,因为聚焦就是选择,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目标,我们害怕失去一些潜在的机会。
比如你选择了考研,或者选择了冲工作业绩,就意味着你要放弃很多朋友聚会、放弃不想管的工作机会和挣钱机会,压制你在游戏、足球和吉他上的时间,我们之所以害怕放弃是因为只想着那些潜在的机会,忽略了自己抓住机会的能力,如果没有能力抓住机会,那那些潜在的机会等于没有机会。
其实一个好的选择是可以帮助你抓住更多机会的,比如说我在2020年年初开始重新摆弄股票,需要选择投资的目标,那如何选择呢?不还是需要做企业分析和行业分析么,所以后来不但压中了B站和特斯拉这两只股票,还顺带做了两期视频。今年我会计划做一些幼儿教育和养老产业的商业案例视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同时制定女儿的教育计划和父母的养老计划。
聚焦确实会导致我们手里的牌变少,但也会让我们手里的牌变好,你是想要一手烂牌呢,还是想要几张好牌呢,商业中也普遍存在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能实现多个目标,那这个公司的生存能力就会很强,比如苹果公司能把优秀的交互体验用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呈现出来,所以它可以做台式电脑,台式电脑碰到困难可以转向随身听、手机、平板电脑,这些东西的呈现形式不同。
但都是从同一个内核演化出来的,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你的每一个状态都是不平衡的,都是往某个方向倾斜的,但正是每一秒的不平衡汇聚成了总体上动态平衡,虽然我个人很怀疑平衡的人生是不是真的存在,即使真的存在的话,它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平衡,更可能的是动态平衡。
总结一下,关于做计划这期咱们聊了3点,第一是作为动词的计划比作为名词的计划重要,每次做计划必须包含你对自己的复盘和对环境的调研和思考;第二是思维要开放,行动要聚焦,思维开放的目的是帮你找到聚焦的方向,只有聚焦才能帮你攒出几张真正的好牌,从而实现更多的目标,第三是要周期性的反复的做计划,一个月一次或半个月一次都行,这既是一个不断用目标激励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用你新学到的知识和思维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好,做计划这个事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多复杂的事,就不多啰嗦了,建议你点完赞就去把自己的计划做一做,或者打开手机日历设置一个周期性制定计划的提醒事项,这期就到这,我是德荣,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