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商品
创业人似乎格外爱学习,订阅各种课程,跑线下课,看书看报,拜师学艺。。。
原因很复杂,有好奇心、上进心、解决难题的需求这类正面原因,也有恐惧和不安等负面原因。
今天我们讨论一下恐惧和不安导致的不确定性(第一节),以及“确定性商品”的供需市场(第二节)。
商业中不确定性
(非专业读者可跳过本节的灰字部分)
当你进入一个房间,你可以很快感受到房间里的气氛,大家是相谈甚欢,还是刚吵过一架?是温馨和睦的聊天,还是针锋相对的辩论?得出结论只要几秒钟,快速而准确,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大脑的这种分析能力是一种神奇的能力。
但这种神化其实是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房间里的不确定性很低。
虽然你不知道进屋前发生的事,但大量的信息都还残留在房间里:每个人的肢体动作(是慵懒的靠在沙发上,还是身体前倾地坐着)、面部表情(是微笑还是面红耳赤)、声音(声调和音量是高是低)里,再加上以茶水和茶杯的摆放、电视的节目内容(是无意义的娱乐节目还是更无意义的广告?)和声音大小(看电影的音量通常比看综艺节目大)等环境因素。
搜集了这些信息后,判断气氛不难,因为可能性其实不多。
但商业环境不同,我们通常无法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有效的收集信息,比如说你所在的街区里,有百分之几的人愿意尝试你的新产品?比如橙色和黄色的产品外观哪个更受欢迎?我们需要的信息通常比较抽象,无法通过体感自然而然地获得。
如果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如房间里的信息),我们就处于较低的不确定性下,做出判断的难度也较低。
如果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如创业环境),我们将暴露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下。做出判断的难度也较高。
传统上,为了获取信息,人类擅长2种方式:观察和倾听。
不幸的是,观察和倾听的效果,在商业活动中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比如你要在小区周围开一家店,开什么店呢?你是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有效结论的,因为你需要知道的,不是小区周围已经存在哪些成功的商业,而是不存在哪些商品和服务。
我们无法观察现在还不存在的事物。 (除非预先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更大的思考框架,但这又会引发另外的问题,将来有机会再说)
倾听是另外一个常用的获取信息的办法,我们做用户访谈,做问卷调查,拜访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都是为了倾听。
但倾听的效果受到三方面制约:提问的能力,回答的能力和语言的局限。
一个重要的语言局限是无法避免的歧义,尤其是在口语环境里,简单问一句:”你平常晚上都干什么?”
关于”晚上”的理解,有人认为下午6点以后就算晚上,有人认为8点以后才算,有人认为11点以后才算;
关于对”平常”的理解,有人认为几乎每天都做的事才算平常都干的事(比如几乎每天晚上玩游戏),有人认为一周一次也算平常(比如他告诉你:”我平常会看电影”,其实一周才看一次);
关于”干什么”的理解,有人认为刷抖音、看综艺节目属于干了点什么,另一些人认为这等于什么都没干,有人认为和家人聊聊天也算干了点什么,而另一些人认为这什么都不算。
现在我们重新来看这个简单的问题:”你平常晚上都干什么?”,这个只有短短9个字,可能会出现在任何访谈、调查问卷中的普通问题,其实是一个定义非常混乱的问题,而对话双方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混乱的存在,这会加深我们对整个世界和谈话对象的误解,产生更多的混乱。
实地观察(看)和用户访谈(听)都不保证你获取有效信息,这是商业的第一个不确定性来源。
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是第二个不确定性来源。 换句话说,基于相同的信息,每个人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1000个人眼里就有了1000个哈姆雷特。
文学领域允许存在1000个哈姆雷特,文学鼓励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但这在商业领域里行不通。1000个开书店的人确实能开1000种书店,1000个人也可以写出1000本书来,可最后挣钱的书店能有几家?畅销的书能有几本?
观点可以和而不同,只有在观点不必经历现实检验的时候才成立。
所以,我们回来看创业人的处境:你眼中有一个哈姆雷特,可你的哈姆雷特是对的那个么?你自己感觉是对的,可于此同时,另外999个人也觉得他们是对的。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最高明的那个人,你就陷入到由无数可能性组成的汪洋大海中,你只能确定,这世界上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案。
盲目自大与注意力商人
人类的本能是抗拒不确定性的,太多的可能性会让我们的决策系统瘫痪,但商业的环境是不确定的,那怎么办?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法有2种:
- 盲目自大
- 从贩卖确定性的商人那里购买确定性
第一种看起来low一些,但胜在廉价和易用性高,盲目自大能让我们有效的摆脱不安的处境,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坚定而有序,让我们对前景充满希望(尽管这个前景可能是破产)。第二种看起来高大上一些,因为提供”确定性商品”的卖家通常是大型机构,比如商学院、商业书籍和咨询公司。(当然商学院还提供别的商品,比如人脉平台和资源平台的服务)。
“确定性商品”就是那些能为我们提供行为指导的商业理论和咨询服务。
在所有商业理论中,只有少部分在特定领域内有实际作用,比如鸿沟营销理论在2C且需要改变用户行为习惯的科技产品的推广领域具有参考价值,比如定位理论在营销驱动的(最好是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建立认知区分时具有指导价值,这些是经过一定市场检验的理论。
但大部分商业理论没有经过检验(99%以上,将来有机会专门写一篇其中的原因,建议阅读哈耶克领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演讲,后台回复关键词”哈耶克”),也就是说,不管它们听起来是有点道理,还是很有道理,我们对其有效性都一无所知。
这些理论告诉了我们该做什么,却对结果毫不负责。 这就像给沙漠里迷路的人指了一个方向,说你往那边走,就能走出去,你无法反驳它,因为朝任意方向确实都会走出沙漠,而且对这条路的信心也确实会带给你力量。
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在沙漠里迷路的创业人,他需要的是一条容易走出去的路线,而不是任意路线和盲目的信心。
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局限的,每个理论都有适用性边界。
亚马逊创建了Kindle电子书业务,用来替代自己的纸质书业务,贝佐斯形容说:”我们严格按照《创新者的窘境》做事,就像厨师按照菜谱做菜那样。亚马逊这次成功了,但是在正确的时间地点,遇见能指导自己事业的正确理论,这份运气不是人人都有的。(注意,在这之后敢于选择并且付诸行动不是运气)
咨询服务是另一类有趣的确定性商品,和商业理论一样,多数企业不是通过商品或服务本身评估价值,而是通过提供服务的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来判断。
因为相信了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就相信他们提供的服务,这就是商业世界的迷信。
这种现象也造就了奇特的行业现象:不成功的咨询师/商业顾问也能活的很好。
他们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假设在跟我咨询之前客户的成功概率是10%,接受了我的咨询服务后,客户的成功概率还是10%(没有降低你成功概率算是良心咨询师了),那么平均接100单生意,我就有了10个成功案例,接下来我拿这10个案例满世界宣传,获取下一个100单生意。
而那些真正有用的咨询师(比如能把你成功概率从10%提升到20%)由于时间有限,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能服务的客户数量非常有限,这就给有毒的咨询师留下了空间,于是整个咨询行业的现状是:不管你水平咋样,只要有成功案例就有生意,很少有人能通过业务能力判断哪些是有用的咨询师。
相比于确定性商品,盲目自大对创业人的危害更大(因为更便宜),通常情况下是两者同时作用。
结语
当我们想降低商业中的不确定性时,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是提升专业能力(比如提升产品质量)、积累资源(比如客户资源带来规模优势),优化商业模式(比如降低交易成本)、理解行业本质(比如提供新的行业价值),而不是盲目自大和购买”确定性商品”。
但由于人的本性是看人下菜碟、看人不看事、是盲从、是随大流,即使在聚集了很多聪明人的商界也不例外,很多人选择了有毒的”确定性商品”。
要想对抗人的本性,做到对事不对人、独立判断、不随大流,是不容易的。(最好的工具可能是怀疑主义)
那些确定性商品,如未经验证的商业理论、商学院的课程和著名的商业咨询师,就像是香喷喷但毒性不明的鸡汤,偶尔有强身健体的好鸡汤,大多数毫无作用或者让你更加虚弱。
—— 德荣的创业基本功2019【更新中】 ——
如果你要做自己的产品,却不知道如何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可以看看 【德荣】产品第一问:是消费者请注意,还是请注意消费者?
如果你不想被商业畅销书、大佬言论、调研报告误导,并试图从中获益,可以看看 【德荣】为什么商业畅销书、大佬言论和调研报告都帮不了你?(文章)
如果你想提升当下的工作能力,不被抽象的大概念和新名词忽悠,可以看看 创业综合症:为什么对BAT高谈阔论,却做不好自己的工作?(文章)
如果你试图研究一件事、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最终却没有获得有价值的洞察,可以看看 洞察力困境:为什么你做不好市场调研?(文章)
【品牌三部曲之一】如果你想为你的品牌设计强有力的核心广告语,帮助品牌高效传播,可以看看 品牌核心广告语设计教程【28分钟】 (视频)
【品牌三部曲之二】如果你的事业与品牌,这是一节必修课 37分钟品牌定位基本功 (视频)
【品牌三部曲之三】如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用户容易接受的视觉和听觉信息?39分钟搞定品牌起名和品牌视觉设计 (视频)
如果你想了解创意的生成原理,或者想要快速批量的生成创意,可以收看 极简创意课【23分钟】 (视频)
如果你想避免思维中的偏见,全面的分析,高效的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可以观看超过一半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培训的思考方法:6顶思考帽教程【13分钟】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