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所有内容,精选自我在Facebook公司内部的分享会。

    1. 前传

    很多人知道Musical.ly是TikTok前身,但真实的顺序是:字节跳动先看到Musical.ly的产品,接着选择在国内做抖音,然后又反过来收购Musical.ly,最后把Musical.ly改成了TikTok。

    Musical.ly当年在上海创业,而当时我自己的公司和Musical.ly一墙之隔,门牌号就差一位,但我比较自闭,没和他们说过话,但现在他们几个创始人已经比我厉害很多了,希望未来还有机会赶上他们。

    Musical.ly当时势头非常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美国App Store排名第一,所以它是中国出海的一个里程碑。

    在Musical.ly之前,中国还是以工具软件出海为主,因为工具软件不需要兼容国外文化,但Musical.ly是开天辟地的,所以我给它至高无上的评价。

    当时Musical.ly其实没多少竞品,最类似的竞品可能是一家叫做Vine的软件。

    Vine主打7秒钟短视频,2012年上线,但因为做的太早,成了先烈,它巅峰期也有着过亿用户,我当年也留意过那个产品,它比较注重原创,从思路上讲和Musical.ly并不是同一个东西。

    Musical.ly当年发展很顺,但也遇到了增长困境,当时它主要是基于音乐的玩法,相对单一了些,基本上就是放一段音乐然后对口型做动作假唱。

    所以当时Musical.ly的用户留存远远没有后来的抖音、TikTok这么高。

    再比如变现问题,抖音后来在国内做得非常好,因为它能接广告、带货、直播,本身商业价值很高,但Musical.ly是完全没有生态的,没有人可以靠Musical.ly谋生。

    大家可以思考下这个事:

    为什么Musical.ly先做,抖音后做
    但抖音还能起来,收购Musical.ly?

    在中国,微博时代就开始有MCN、账号矩阵、接广告赚钱。微信时代,又有写公众号为生的自媒体人。后来到了直播时代,又有很多工会。

    所以我认为,中国人对内容消费以及网购的习惯比美国更加先进。当时Musical.ly在美国先火了,就跑去做美国市场,反而错过了成为抖音的机会。

    他们后来也试图回归中国,但抖音当时已经起来了,所以创业这个事,我觉得时间空间甚至比方向还更加重要。

    插个花絮,Musical.ly其实本来是和快手谈收购的,因为Musical.ly几个早期投资人我也认识,还来我家吃过饭。当时和快手谈收购时,傅盛就想借机会把自己另外两家公司也搭在一块卖了,等于搞个套餐,但快手的宿华就觉得这个事太不讲道理了,于是就没买,最后让张一鸣给捡漏了。

    但张一鸣其实多花了好几千万美金,不过他是个隐忍的人,他知道是个苍蝇,但吃了就吃了。
    所以如果我们反过头来看这个历史,如果当时快手买了Musical.ly的话,整个世界互联网格局都会和现在不太一样。

    1. 崛起

    去年字节跳动和腾讯几家公司打得火热,但今年字节跳动就无视国内的仇人,直接升级成一个全球公司了,可见张一鸣这个人的眼界、胸怀很开阔,确实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人。

    TikTok在全球范围发展都非常快,去年,苹果商店四个季度里面有三个季度它是全球下载量冠军,今年第一季度TikTok的下载量也达到了3.15亿次,创下了全球app单季度下载的新纪录。

    所以我说一下TikTok为什么能够做起来,我总结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01: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内容的终极形态,我个人是这么看的。

    因为获取信息这件事的目标,一定是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那么视频首先肯定比文字容易获取信息,然后短视频肯定比长视频更容易获取不同信息。

    譬如15分钟,你只能读完一篇深度文,但你却可以看上百个短视频。

    大众当然会选择短视频。

    02:从广告展示的方向来看,短视频是展示广告的最佳形式,或者说,广告的最佳展示形式就是短视频。

    以前没有抖音的时候,那些视频平台在内容前面植入的广告,本质就是短视频。

    03:美国互联网公司反应速度慢。

    我以一个中国创业者的视角来看,美国公司的反应速度慢到令人发指,Musical.ly火了之后,也没有很好的美国公司去做类似的事,后来轮到TikTok火,美国公司依旧很长时间没有反应,或者说强有力的执行力。

    04:中国互联网在线上娱乐和消费领域,有很大的领先之处,这个原因前面也说了。

    并且TikTok拥有抖音在国内的所有经历,碰的壁,踩的坑,都是TikTok的经验,所以TikTok和国外公司竞争,就相当于是一个有了好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和一个应届生去比。

    05:还有一个不是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疫情。

    这次疫情后期转为了全球性疫情,大家都待在家里,这对短视频确实是有所助力的。

    而且这种全球性灾难,很多人都需要通过短视频来了解外面每天发生的事情,所以这就成为了短视频的温床。

    1. 区别

    TikTok和抖音其实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区别有这么几个:

    第一:TikTok内容时间目前限制为60秒,多数视频也都是15秒,这相当于是在抖音前几年的形态,用强制限制时长来强调这个产品的短视频属性,用于培养用户的认知和使用习惯。

    第二:TikTok现在还没开商业变现相关的功能,但我觉得是早晚的事。

    内部的一些消息说是大概9月份前后会推出橱窗相关功能,我个人非常看好,至我个人的公司,现在也在考虑布局美国网红带货方面的一些业务。

    第三:TikTok相对于抖音来说更加开放,因为在国内互联网竞争环境很恶劣,各大公司都是相互屏蔽的。

    但TikTok在海外做的产品确实就更加开放一些,用户可以在TikTok里留各种各样的社交账号,其实对于用户来说是友好了很多。

    1. 机会

    我觉得在抖音上所有玩过的商业模式,都可能可以在TikTok上再玩一遍。

    国人的优势就是非常清楚抖音在国内的发展路径,我们经历过这些,知道怎么玩,相当于是一种变相的“时光机理论”。

    比如抖音里有做号的、做MCN的、做广告的、做直播的、建工会的、带货的、这些其实都可以做,我拿“做号”这个事举一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做了一个类似于流量创业营的东西,他们在国内找了100个纯素人做TikTok,一个月内,竟然也做成了好几个百万粉丝号,而10万粉丝的号也做了大几十个,一个几十万粉的号卖的话也能值好几千美金。

    另外和抖音不同的就是,TikTok做的号,是可以导流到Facebook、YouTube等其他平台去的。

    另外从技术角度说,抖音在国内拥有很多数据服务商,它们会分析数据,然后来指导网红应该做什么样的视频比较好?哪些话题和类型可能会火?这些公司在国内做的很不错,有些还拿到了B轮融资。

    那后面一旦TikTok有了更高的商业价值,也会需要数据服务,这些其实都是它带来的一些商业机会了。

    1. 问答

    问:如何看待未来Facebook和TikTok的竞争?

    答:如果单看短视频这一个赛道,我觉得Facebook已经很难和TikTok做竞争了。

    但如果我们看全局,字节跳动在海外就暂时只有一个火爆单品,那它整个生态是不完整的,搭建起来需要很多时间,所以当下Facebook在竞争中还是优势方,并且拥有足够的时间,构建自己的防御体系。

    问:如何看待政府部门对TikTok的监管?

    答:这个很难预测,因为近两年我们环顾整个世界,大家其实都是在往国际化的反方向走,这是科技从业者不想看到的。

    比如现在的印度,前两天应该大家也都知道,印度有一次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封杀,那美国会不会也这么做,我觉得在座各位都不敢把话说的特别绝对。

    但我知道以及相信,字节跳动这家公司是一个能持续输出优质产品的公司,和那种靠一个产品火的公司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国内的滴滴打车,也就是一个小巨头,还有Zoom,你不会期待它们在五年内做出第二个很爆款的产品。

    但比如字节跳动,大家就会期待它在短时间内做第二个爆款产品,我觉得一家公司有这样水平的创始人,那是挺难失败。

    问:短视频变现能力与直播信息流相比,是否更好或更长?

    我的角度和这个提问的人可能不太一样。

    我觉得,短视频和直播它不是一个对比关系,这个观点可能和很多人都不太一样,我是这样理解的:

    短视频是做直播的一个大前提,因为如果你单纯做直播平台,购买用户成本是非常高的,而短视频是一个内容平台,它本身是吸引做内容用户的,然后再通过漏斗模型把一些内容用户变成直播用户,这样它获得用户的成本相对来说就低了很多很多。

    另一方面,我觉得单纯做直播从粘性来讲也不太行,B端C端粘性都不太行。

    主播大家挖来挖去,成本也越来越高,最后搞到天价,然后主播一走观众也走,但内容平台就不一样,如果你挖走一个Bilibili的up主,那他的粉丝,他的整个历史还依旧都在这个平台上,你想挖走他就很难。

    所以我们看国内整个趋势,独立的直播平台会越来越少,那些以前很有名的直播平台在国内会越来越差,很多平台逐渐跑到海外去发展,因为在海外还有这样时间窗口期在。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短视频和直播谁的变现能力更好或更差,而是把短视频这个事做成了,后面做直播就会变得好做很多。

    问:您做up主除了获得一众粉丝,对你自身和创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最看重的不是收获粉丝,而是业内人士对我的认可。

    现在我们拿整个商业社会来说,厉害的人很多,所以怎么能让别人在有合适机会的时候想到你,那你得到的机会就比人多了很多,那我觉得自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现在在国内、在海外,很多人做互联网的事都会和我联系一下,我这边也得到了很多合作机会、资源,这些都是对我来说很大的收获。

    问:国际化产品本地化内容是否是中国公司出海的唯一出路?

    这句话我们可以拆开来看,首先是国际化的产品。

    我觉得出海不一定要做国际化产品,这是美国和中国创业者的一个思维惯性,因为美国和中国特点就是他们本国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一市场,中美大公司不会专门为一个小国来定制专门的产品,因为就算做得好,这对公司的市值和估值提升也不大,那么在这样思维方式下,中美两国其实都更倾向于做国际化的产品。

    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市场可以操作空间越来越小,那我觉得是可以为一些特定的国家或是地区来做专门的产品的。

    比如说我认识的人里面,就有人在非洲做支付业务,在中东做语音社交这一块,在印度为当地妇女群体做电商相关产品,所以做一个国际化产品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另外本地化的内容也不是唯一出路,我个人作为一个做出海的创业者,我更多考虑的是这些小国家它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会催生哪些比较特殊的需求?更多的是从这些方面来想,就并不会一开始就想我要做一个国际化的东西,或者本地化内容。

    问:为什么Facebook没有成功收购Musical.ly?

    当时想买Musical.ly的人还蛮多的,我听说当时腾讯也想买Musical.ly,后来也错过了。

    对短视频这个事,其实各个巨头都不是很坚定的看好,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记得腾讯还是阿里,有一个层级挺高的一个人,他曾经就下过断言,他觉得短视频这个事做不起来的。

    后来就做起来了,这个人在公司内部受到的评价也没那么高了,其实当时正好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候,昙花一现的产品非常多,所以很多人都以为短视频也是转瞬即逝的烟花,但说到底,还是从前瞻性上并没有把这事看这么透。

    作者:李自然说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776321 出处: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