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核—方法论01

    大家好,我是梨核

    欢迎来到梨核的支线任务,之所以叫梨核的支线任务,是因为我的主线视频主要是围绕着不同行业的商业逻辑进行研究,以形成通用的商业模型为目的,重要的是提高自我认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做多中国!大家可以把做多中国打在留言板上。

    我们的主线任务往往涉及到很多复杂的行业、企业管理以及这些与财务相结合的知识。显得有点复杂,为了提高大家的能力,更好的完成主线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特意做了这一系列。

    先说说支线任务的内容,主要内容我打算分为两块

    1.跟投资相关的财务知识。 财务有多重要我就不多说了,即使你是国内外知名名校毕业,现在不懂财务,你也很难进入投行工作。

    2.跟公司研究相关的。 在业内有很多的研究方法,从炒股票来说,有技术论、主题投资论、价值投机论、价值投资论。我不讲技术和主题投资,主要是做多中国,就要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单单追求短期利益,并不能给你带来持久的满足感。所以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眼光长远一些,以提高认知和知识储备作为核心诉求,比为多赚那几千、几万块钱重要。

    我们最终的商业研究方法论,主要是从研究方法、模型塑造的角度深度理解行业和公司。也许是半年的时间,我们会总结关于行业、企业、财务相关的商业模型,相信那时候的你已经和现在的你,不可同日而语。

    聊聊支线任务的规划和时间,上述的内容我打算分30期来做,争取半年的时间更完,每周更新1-2个视频左右。一方面要照顾我的主业,另一方面又要照顾我们的主线任务。所以,只能深夜来肝这一系列的视频,点个在看不过分吧,点个关注不过分吧。如果小伙伴们关注了,发现我讲的不好,你们可以在留言板骂我。

    换个思路解释ROE

    提起巴菲特,你想到什么?一个一天喝三瓶可乐,身体还倍棒的老头。一个和他吃一顿晚餐需要花费数百万美金的老头。还是买他公司一股股票需要花费30万美金的老头。我不知道巴菲特对你的影响,对我来说,从来没想过成为巴菲特一样的股神,但他很多价值投资的思想却对我影响深远。

    刚入行做投行,做投资那会,要做公司研究和财务分析,对一个数学出身的我来说,当时是懵逼的,那时认为公司利润率高,净利润高,这家企业肯定不错。没有资产的概念,也没有投资的概念。直到看一本叫做《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书,才开始稍微理解投资的理念和思想。里面关于ROE的介绍,让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巴菲特。

    你可能要问了,ROE是什么?或许你认为ROE谁不知道?不过小伙伴别着急,等你看完我的文章,会发现我所说的ROE可能不是你理解的ROE。

    先讲个笑话,王爸爸给王思聪5个亿启动资金做投资,结果赚了40亿。有人说,他爸爸给他5块,他去搬砖一天可以赚200块,这样是不是比王思聪还强?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到内味了。

    你赚的钱除以你投入的本金是投资回报率,王思聪的投资回报率是8倍,你搬砖的投资回报率就是40倍。当然这只是个笑话,毕竟资金量的放大,投资回报率是偏向于下滑。投资规模越大,可投资标的就越少。

    如果你有朋友说:“他拿1万块钱去炒股赚2万块钱,比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强。”你不妨考虑一下,是他傻还是市场傻?

    如果你把公司当儿子,作为给公司投钱的爸爸。你希望获得啥?当然是在投入钱的基础上赚到更多的钱,投入的钱就是股东投入,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股东权益,也叫做净资产。而每年赚到的钱就是净利润,净利润是收入扣除成本,扣除给员工的,偿还债务的,交给国家的,剩余的属于股东。

    既然净资产是你投入的钱,净利润公司每年赚到的钱,如果不考虑股利分配的问题,每年赚到的钱除以投入的钱就是投资回报率。也叫做ROE,中文名称净资产收益率。

    想想投资的目的是啥?不就是在本金的基础上赚取更多的收益么。所以,对于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是净利润,净利率么?不是,而是净资产收益率-ROE。

    ROE的形成以及用ROE结合公司业务

    ROE是投入到净利润产生的过程。学过财务的同学会说了:“这我知道,我们老师还讲过杜邦分析法呢,ROE=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杠杆比率。”你老师跟你讲过ROE产生的过程,以及和具体公司业务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如何用这个指标来指导投资的方法么?估计没有,那就听我慢慢给你讲来。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1

    首先,我们温习一下公司的价值链,简单点说公司的价值链是从公司投入到公司产出所有的业务形成的链条。它包括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公司业务环节。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围绕投入资金、招聘人员、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账款这几个环节来剖析价值链。

    第一步,要先投入资金,可以是自己的钱,也可以是借的钱。自己投入的钱形成你对公司的权益,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公司借的钱形成公司对于借款人的负债,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股东权益和负债构成了资金的来源。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2

    第二步,有资金的来源,就要有资金的去向。经营企业,需要购买机器、设备、专利技术、甚至牌照、土地等。除购买这些,还要招募人才。无论是购买的设备土地还是招募的人才,目的都是为利用他们的价值,为公司创造收益。在会计上:企业的预计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叫做资产。说人话是,能利用、剥削它并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就是资产。当然人在会计准则中,并不是资产,之所以把它放在这,下面我会说到。

    没有特殊说明,购买的资产大多数是非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就是,不是现金类的资产,简单点理解,可以快速变钱的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都叫现金资产,其余的都是非现金资产。杠精走开,不要跟我说金融公司和皮包公司。

    对人才来说,使用它,最终要付出工资。对机器设备技术来说,每使用它,就会减损价值,即使你不使用它,也可能贬值。付出的工资或者减损的价值,形成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付出的工资形成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而设备、技术减损的价值形成折旧费用、摊销费用,设备、技术的贬值形成了资产减值损失。

    不论用不用,购买的非现金资产和拟招聘的人才,最终会转化为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

    好像get到了一个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最大的勾稽关系。说简单点,大多数非现金资产最终会以各种方式转化为成本费用。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3

    这里插一句,很多小伙伴刚学借贷记账法的时候,很容易混。现在看看成本费用是啥,大多数是资产变的,那么资产和成本费用的借贷方向不就一样么。负债和资产相反,收入和成本费用相反。所以,负债、收入的借贷方向和资产不就相反么。借贷本无含义,你记住资产一个,就全会了。Get到的小伙伴我觉得应该三连。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4

    第三步,拥有了资产、招聘了人员,接着是利用这些资产、人员产生价值。学过经济学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商品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公司生产的产品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存货和上面我们说的那些资产一样,都是非现金资产。存货会发生损耗,从而转化为成本费用。损耗的极限是消失,就是卖掉,自然存货就全部转化为成本。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5

    第三步与第二步的非现金资产差异点是

    1.第二步的非现金资产不是为了出售,所以它的价值损耗不会一次性转化为成本。但产品存货不一样,它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卖掉的时候全部转化为成本。

    2.虽然第二步的非现金资产和存货都是创造价值,但存货是直接卖掉产生价值,体现为利润表中的收入.第二步的非现金资产创造的价值是生产产品存货,不是直接创造收益。除了你非要卖掉它,否则不会直接导致利润表收入的增长。

    3.产品形成的成本是可变的。卖出去的产品越多,相应结转的成本就越多。所以财务上也把它叫做可变成本。第二步的非现金资产及人才形成的成本经常是固定的,至少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内是固定的。所以财务上也把它叫做固定成本。比如一台机器设备减损的价值是每年的折旧。每年的折旧是根据一套计算公式得到的,利用折旧做利润是惯用的财务造假手法,以后会讲到。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6

    总结一下,资产:可被公司利用,间接或直接带来收益,并最终转化为成本费!

    产品的出售形成收入,同时结转了成本,这种成本是可变成本。机器、设备、技术这些资产以及人才的减损和利用形成了固定成本费用。如果考虑机器、设备、技术可能会贬值的问题,它们的贬值又形成资产减值损失这种费用。收入在扣除成本、费用,偿还利息和缴纳税金之后,剩余的是股东享有的,就是净利润。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7

    这篇文章,不涉及现金流的问题。关于现金流我们单独做一期视频说明,所以小伙伴们不用着急,先搞明白这些。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8

    从资产的投入到利润的产生的过程,我们也就清楚了。它不只是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更重要是和企业的业务息息相关。 这是我们今天学到的财务模型1,大家可以把get 1打到公屏上,如果没学会,可以把没听懂的部分打到留言板上。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9

    我这里再解释几个大家可能普遍关心的遗留问题。

    1.按照会计准则,人确实不是资产。 因为人不是企业所拥有的,如果所在的公司是传统工业企业,或是标准化非常强的审计或咨询公司,那么人和资产的区别是,除了人可能不大听话,并没有非常大的区别。

    人员容易流失,招聘非常麻烦。所以,很多公司在用机器取代人,一方面是从长远角度来说,使用机器付出的代价比人要少;另一方面是,更换机器比更换人的效率要高。

    有的时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把人当做资产来看,并无不妥。

    2.小伙伴会有疑问,如果按照刚才的资产定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等等最终都不是资产。 不过小伙伴们想一想,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我们价值链的终点是什么,是钱。既然钱是起点也是终点,那么这个资产需要重新定义么。如果小伙伴们搭过财务模型,会发现货币资金这个科目最终都是用来配平的。

    3.资产成本费用不只有这些。 公司大了,还包括很多成本费用,如果这些都说明了,估计这近万字的文案估计也不够。对于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也没啥好处,比如我扯一扯递延所得税,这对于我们大局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慢慢说来。

    不过有这个问题,不妨说一个有趣的费用,激发大家的思考。广告费:公司打广告的费用是一次性确认为费用,而这种广告产生的价值却并不只是影响着一年的收成。

    看茅台的广告,影响了多少年?所以会计准则规定它是费用,但如果小伙伴们按照刚学到的财务模型1,它应该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当做资产行不行,有时候并无不妥,很多时候正是太多依赖会计准则,导致对于公司财务的判断时常出错,准则是规定,而赚钱需要跳出规定。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10

    用财务的角度来解释下,在新基建视频里说到的传统工业的问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看完这篇文章可以去看一遍,你可以从财务和业务两个角度来解释传统工业发生的经济现象。

    接下来,是本视频的财务模型2。同样重要,请大家务必要记好笔记,之后的主线视频中我们会多次提到。

    我在新基建视频中多次提到一个名词,规模效应。我当时说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也就越低。另外我还提到企业只要能够覆盖一部分固定成本,即使亏损也会开足马力生产。

    我们不妨利用财务模型1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工业企业的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不论生产多少产品,不考虑工艺技术改进、原材料降价这些因素下,可变成本是不变的。就是生产100件产品和生产10000件产品,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不变。但是生产100件产品和生产10000件产品,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可就发生了变化。

    财务模型1中说过,固定成本总量每年保持不变,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量/生产产品的总数,生产产品越多,那么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也就越低。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也就越低,这就是财务角度下的规模效应

    另外一个问题,单位产品收入>单位产品成本,即使亏损企业也会继续生产。为啥,因为固定成本不变啊。只要单位产品收入>单位产品成本,可以覆盖企业的固定成本,所以生产比不生产好。单位产品收入<单位产品成本时,不但不能覆盖企业固定成本,连可变成本都覆盖不了,自然继续生产没有意义,不如停工关门

    一部分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倒闭关门,另一部分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则占据它的市场份额。周期往复下,寡头就形成了。关于周期,你可以在我上一个新基建的视频里学到,所以我的视频都是环环相扣的,在做视频之初,我就已经规划好了全部。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11

    这是这个视频的第二个财务模型,大家可以把get 2打到公屏上,如果没学会,同样把没听懂的部分打到公屏上。

    到这里还没结束,我们在上市公司年报中看的报表是按照年度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体年底那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利润表披露的是一个年度的报表。

    小伙伴们想想上面所说的公司价值链,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并没有说明完成一轮投入产出所需要的时间。 对于企业来说,一年内这个循环可不足一次,比如波音做飞机,一些软件公司开发项目。当然一年内也可循环多次,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的。

    巴菲特所说的ROE一般是基于企业的会计年度报表,在考虑循环一次的投资回报率时,同样也考虑一年循环可进行多少次。 进行的次数越多,相应的投入回报越大,毕竟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投入可用的时间往往大于一年,有的超过几十年。想想茅台的酒池,用了多少年呢?

    了解了这一点,可以得到今天的第三个财务模型。在新基建视频里,说到传统工业企业中一些企业面临危机。说到有两点:1.竞争加剧,原有产品卖不出去2.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的价值链变长。

    我们用刚学的财务模型1来解释这个问题。

    竞争加剧,产品卖不出去,回报变少。产品没法转化为收入,而投入又相对不变,价值链变长,完成一次投资回报所需要的时间变长,一年能完成的循环就变少了。

    也就是说,新基建下,市场需求由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型的过程中,导致工业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降低。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12

    如果你是一名工业服务商,或一名智能制造咨询师。该从哪些角度解决工业企业的问题。提高收入?提高效率?是不是要从企业的价值链角度去寻找能够提高企业效率的解决方案,为什么三一重工会推出树根互联?除了任务,还有一点是过去的工程机械后市场做的实在太烂,传统机械设备商在后市场压根没什么投入。

    他压根不知道客户发生什么,也不能在客户工程设备出现问题时,做出快速反应。树根互联的推出,连接它所出售的工业设备,自然后市场服务要比以前强。当然现在提什么预测性维护,可能我们就看一乐,以后聊到工业互联网再说。

    为啥阿里出了一个淘工厂,小伙伴们不妨结合网红开服装店找工厂这事思考一下,把你们的想法写在留言板里。

    第三个财务模型同样重要,如果小伙伴们掌握了,留言板可以get 3了,没听懂的小伙伴依旧把没听懂的部分写在弹幕上。

    从ROE出发研究整个行业/公司

    上面从逻辑的角度解释了很多问题,同时给大家准备了三个财务模型,再次提醒大家在商业、投资、金融领域,模型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掌握好模型,并且结合自己的思考运用到实践当中,热心的小伙伴可以把模型整理成课件发到留言板,感谢小伙伴的支持。

    下面,结合ROE研究一家公司甚至一个行业。这次我选的这家公司是海螺水泥,以后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案例。

    这次为啥是海螺水泥,虽然这家公司看起来很大,但是它的业务比较简单。在投资中,有时候越简单的商业模式,就越具有投资价值。

    为方便大家理解,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海螺水泥”,下载它的财务报表,一边看,一边学。

    从ROE角度来说,海螺水泥到底好在哪?为什么能成为水泥行业龙头企业。

    既然从ROE分析,我想用到哪个模型,大家应该清楚了,请从财务模型1/2/3中选择。我相信大多数小伙伴会选择1,没选择1的小伙伴先点个在看吧。我们按照财务模型1去分析,要考虑两个问题,在一轮投资回报周期中,海螺水泥在价值链上的优势以及在一年内投资回报的周转循环次数。

    首先,在一轮投资回报周期中,在价值链上具备的优势。它与什么有关,资产的投入和产出,产出由收入和成本决定。在购买资产方面,水泥厂购买的资产无非是那些机器设备。谁购买的机器设备便宜,未来承担的固定成本相对就低。海螺水泥就是低的那个,为什么?海螺水泥自身拥有一个生产水泥生产设备的公司,你想它能不便宜么。

    再想宁德时代,为什么宁德时代承担的固定成本比松下低,因为宁德时代用的设备是国产设备。看完这篇,大家可回头把宁德时代那期看一遍,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除机器设备,海螺水泥购买的资产还有什么?石灰石,做水泥的原材料,石灰石是矿山上面长出来的。谁取得的矿山资源便宜,未来承担的固定成本就低。海螺水泥是国企,当时取得矿山资源就便宜,自然每年承担的固定成本就低。

    同样,石灰石作为生产水泥重要的原材料。谁的矿山资源丰富,产能规模大,可变成本就低。海螺水泥是安徽最大的企业,安徽山多,山上石灰石丰富,海螺水泥在全国拥有的石灰石矿山产能巨大,可变成本相对于其他水泥厂也就低。

    结合规模效应,前期的成本优势使海螺水泥拥有规模效应,之后通过规模效应具备了更低的成本优势,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拼成本谁还能拼的过它呢。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13

    当然,除了这些个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外,还有费用,其中重要的是运费,一吨水泥300-400块,你会把水泥从安徽运到新疆么?运费都不够,海螺水泥牛的点是在芜湖,靠长江,长江上可以跑船,船可以到江浙沪,这样运费就低了,这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然后,我们来考虑循环次数,水泥的价值链很简单,重要的是生产和销售,所以水泥行业的投资回报循环次数主要依赖于生产和销售的速度。生产快就不多说了,毕竟作为大型水泥巨头,生产流程和工艺都比较健全,没得可比。销售得快,卖的快,水泥谁买呢?开发商或者说是建筑商,水泥作为一种胶凝材料,要是长时间不用它就不能用了,这点大家都知道,所以购买水泥要就近购买。上海的跑到河北买,虽然便宜,估计买回来就不能用了。既然都是就近购买,就得在当地有水泥厂,一边生产,一边卖。

    海螺水泥的牛叉之处就在于一方面利用长江优势,在安徽等长江中上游地区,靠着矿山产熟料,形成成本和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在长江中下游收购了很多的水泥厂,这样水泥生产的原材料熟料可以直接通过长江运往江浙沪。另外,终端销售厂商,就是收购的水泥厂都集中于江浙沪,可以快速覆盖整个市场。

    生产的快,销售的快,自然一年的循环次数也就越多。

    海螺水泥的优势从ROE角度出发大体上我们能看清楚了。

    如何肝懂财务报表和其背后的业务逻辑 - 图14

    最后

    讲了那么多,想必大家对于巴菲特的ROE以及ROE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比较熟悉了,我想知道的是大家有没有三连。

    这篇文章结束前,给大家留个开放性话题。

    我们说了海螺水泥在水泥行业的优势所在,小伙伴们能不能对比下不同的行业呢?比如海螺水泥和东软集团的对比,或许这可能成为你的第一份研究报告或者成为你的本科或者研究生论文。

    我们生长于最好的年代,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绝不是关注短期的利益,而是对于长期价值的把握,对自我认知的提升。

    不浮于表面,追求事物的本质,找寻最终的答案,这才是硬核。

    让我重新回顾下梨核财经的理想:做多中国。

    由里及核,就是硬核。

    我是梨核,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