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政 [caoz的梦呓]
caoz的梦呓
我知道有这样的朋友,背景资历不错,跑去某业内领先的公司求职,对待遇和职位都不是很在意,入职后,非常积极的找各个业务部门的人聊天,努力追各种业务数据,当时就有员工觉得这似乎不太像是来干活的,没多久,果然离职创业,果然就是这个领域的业务,人家现在做的还相当不错。
当然不是说要鼓励这种行为,但是我知道这样一个行为的基础是,存在不少这样的创业者,创业前先想办法去一个业内领先公司打工,把业务逻辑学透彻了出去自己干。
这个事情的潜台词是,这个公司的业务逻辑,业务数据,非常值钱,当然如果你说把这些信息贩卖,做情报间谍,这事真不对,非常恶劣,从法律上来讲都是不能允许的,但是如果说你学习掌握以增强自己对业务的判断力,对行业的认识和运作的理解,这个价值是你自己的,特别大,而且,完全合法合理。
但是很多在职场的人,不清楚,不知道。
我特别感谢百度的是,当时我在百度工作的时候,虽然级别不高,但是数据权限特别高,我甚至可以说那时候我是百度数据读取权限最高的人,这让我对互联网对行业的认识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从茫然无知到无所不知,在百度最后两年和刚离开百度的时候,我敢说一句,当时对行业发展的判断特别的准,很多朋友都可以证明,(现在不行了,比当时差很多,不过比大部分分析师还是好一点),这个价值其实并不比薪资待遇要低,不过我也注意到,其实很多百度员工,哪怕是做日常数据处理的员工,对数据不敏感,不好奇,非常麻木的应付任务, 这样就形成不了判断力。
我有时候都想说,你们知道你们平时看的那些数据,外面那些草根站长要是知道了眼睛都会冒火不?你们天天看居然不好奇,不琢磨,不分析。。。
打工者因为没有自己的业务诉求,没有目标感,这些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他们反而不会珍惜。 如果是前面的那种例子,一心创业的人进来,肯定会在权限范围内把数据研究个底掉,把不了解的问个底掉,不彻底弄明白绝对不会放手的。 我们不是说打工者非要出去创业,但是这项意识和判断力,即便在职场也是需要的。
各种巨头其实都在内部孵化新的业务,拓展新的领域,各种新的机会都会出来,之前一个老的项目总监,很可能就是新的业务公司CEO,做的特别好没准就分拆上市,就算你没有自己创业的想法,你这项技能和分析能力对你职场发展也是大有助益。 然而太多人就是看不到这些,只看到眼前的KPI,薪资,职位。
前几天潜入新加坡的facebook,遇到做产品的师妹,后来几个人一起出来吃饭,闲聊几句,我就问她能看到的数据多不多,其实这种美国公司内部信息体系挺开放的,很多数据都能看到,我眼睛就亮了,问她看的多不多,她说看的很少,因为平时也用不上,于是被我长长的教训了一顿,守着金山你知道不,这些数据的价值和意义多大你知道不,分析出来的判断力对你以后发展帮助多大你知道不。反正她当时表示回公司就去看数据。
那么上面说的其实是针对职场人士的,有些当老板的肯定觉得不爽,你这样挑唆不好吧,员工不好好干活了怎么办?我觉得实际上也没这么严重,而且个人认为,应该是双赢的。
第一,真正想创业的人并不多,毕竟创业风险蛮大的。
第二,即便想创业的人,也未必就是你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巨头,人家看你点数据和业务逻辑出去创业就能颠覆你?你这巨头做的也忒low了,小公司有这个担心还情有可原,大一点的不用担心这个。 就好比开始提到的例子,那朋友创业做的确实不错,但是对原东家而言,实打实的说,影响几乎为0。体量还差着两个数量级呢,领域很大,各做各的。(说个典型范例,网易系出去创业的牛人这么多,做的这么好,你说谁出去去试图颠覆网易了?谁让网易付出惨重代价了?这个真没有吧!网易不还是挺牛逼的往前走。) 而更多的案例是,很多巨头公司的人出去创业,因为对原有公司体系和业务逻辑特别熟悉,往往会主动成为巨头平台产业链中的一份子,反而是成为巨头发展的外部助力,这种例子我们随便数数都很多。(百度系出去创业的人,买竞价排名和hao123广告,那可是真不少都杠杠的砸钱)
第三,很多业务数据里面潜藏的金矿,或者潜藏的一些优化点,实际上没人发现,如果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强一些,保持好奇,善于分析,很可能会找到很多问题点,或者机会点,这些东西很多都是kpi涵盖不到的,如果你不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可能公司也是守着金矿不自知。 所以,让员工积极和主动来分析挖掘这些价值,很可能对公司也会形成一种助力。 开明的公司其实也很多都意识到这一点了。
第四,确实存在说,有一些员工品行问题被竞争对手收买,导致机密数据泄露的问题,这个情况确实也是很多企业家的担心。这里我认为可能需要做一些数据的处理。比如我们知道百度指数,但不知道百度搜索量。类似这样的处理,员工可以了解一些业务数据,但是可能是具有完整业务逻辑的非完整数据,而且彼此关系是合理的。可以做业务优化和业务分析,但并不能具体掌握业务规模和核心的业务客户信息。
比如我前几天和一个上市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聊天,我说可以帮他们参谋一下优化逻辑,但是需要提供一些数据,我说,你核心业务数据你也不用给我,但是我会要一些技术相关的数据,比如说,你日活数据是A,你自己知道你不用告诉我,你日转化数据是B,你自己知道不用告诉我,但是你把B/A的比值告诉我。 我不用了解你的业务规模,但可以了解你的转化率,然后你转化来源C和D的转化数据你知道不用告诉我,但是C和D的比例你告诉我。以此类推,逐步递进,在无需了解具体业务数据的基础上,我已经可以对他们系统进行评估并提出潜在的优化方向。
如果一个公司非常担心核心数据泄露,可以有这个思路,提供业务逻辑合理并且比例与真实一致的数据,但不是真实业务数据,或者不是完整业务数据,这样便于员工做分析挖掘,而不担心核心业务数据泄露。
俞军以前讲过一个观点,我之前也给很多人分享过,用创业的心态打工,你想想现在有人给你一个这样的平台,有这样的用户规模和资源,你不觉得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么。创业心态并不是说你非要出去开一个公司叫做创业,在打工的时候,有自己的逻辑和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发展产品,这就是一种创业心态。 还是回到那句话,互联网公司的人才价值最大部分来自于创造力,人才拥有创业心态才能贡献超出公司预期的产品和业务模式,所以公司应积极鼓励这样的行为,并提供这样的支持。
从世界范围讲,最优秀的互联网巨头们,至少他们在开始以及到相当规模的时候,对业务数据和内部信息资源都是非常开明的,无论是谷歌还是facebook,以及国内的几个巨头,我相信都是如此。当然规模到一定程度后因为人员混杂,可能也很难做到彻底的透明公开,但是在部门内部或业务范围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据我了解,大部分还都是很开明的。
封闭信息丧失创造力!封闭信息丧失创造力!封闭信息丧失创造力! 重要的话说三遍。
但是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太多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麻木不仁,不以为然,守着金矿不去挖掘,还在天天哀怨各种很小很琐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