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进击笔记 - 腾讯高级前端工程师 - 拉勾教育

最初的页面开发中,前端实现一个页面只需要在一个文件里完成,包括 HTML/CSS/JavaScript 各种内容。后来,通常将常用的静态资源放置在 CDN,并使用<link><script>的 src 属性引入的方式,来减少页面开发过程中的重复代码编写。

如今前端页面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代码的可读性、项目的可维护性,我们会将一些通用的工具和组件进行抽象,代码被有组织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划分,比如按照功能划分为页面、组件、工具库、脚本等。

这个过程便是模块化,而 JavaScript 中的模块规范不止一种。

JavaScript 模块

在 JavaScript 中,我们常说的模块规范包括 CommonJS/AMD/UMD/ES6 Module 四种。这些模块规范和定义之间的区别常常容易搞混,我们先来分别看一下。

CommonJS 规范

CommonJS 规范定义了模块应该怎样进行编写,从而各个模块系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操作。

我们来看一个 CommonJS 规范的模块示例:

  1. var beta = require('beta');
  2. function verb {
  3. return beta.verb();
  4. }
  5. module.exports = {
  6. verb: verb
  7. };

在该示例中,使用require()载入模块,使用module.exports输出模块 。
一般来说,CommonJS 有以下特点:

  • 一个文件就是一个模块;
  • 使用require()载入模块,使用module.exports输出模块,因此各个模块间可以进行交互;
  • 不支持异步加载。

或许你已经知道,Node.js 环境使用的便是基于 CommonJS 规范实现的模块系统,而如今我们提到 CommonJS 规范,也基本上认为是 Node.js 系统。

为什么浏览器环境不使用 CommonJS 规范呢?这是因为 CommonJS 不支持异步加载,而前面我们也说过,浏览器环境中同步任务的执行会带来性能问题,但对于异步模块定义(AMD)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AMD

顾名思义,异步模块定义(AMD)主要为了解决异步加载模块而提出,它通过指定模块和依赖项的方式来定义模块。

RequireJS 便是基于 AMD 的实现,我们同样可以看一个模块示例:

  1. define("alpha", ["require", "exports", "beta"], function (
  2. require,
  3. exports,
  4. beta
  5. ) {
  6. exports.verb = function () {
  7. return beta.verb();
  8. return require("beta").verb();
  9. };
  10. });

在该示例中,导出 ID 为 alpha 的模块,依赖了 ID 为 beta 的模块。

现在我们知道,Node.js 环境中的模块系统基于 CommonJS 规范,而浏览器环境中需要使用 AMD 实现。

那么如果我们有一个模块,需要同时能运行在 Node.js 环境和浏览器环境中,要怎么办?我们可以使用 UMD 模式。

UMD

为了兼容 AMD 和 CommonJS 的规范,通用模块定义(UMD)模式被提出,它在兼容两者的同时,也支持了传统的全局变量模式。

我们来看一个 UMD 模式的模块示例:

  1. (function (root, factory) {
  2. if (typeof define === "function" && define.amd) {
  3. define(["jquery"], factory);
  4. } else if (typeof exports === "object") {
  5. module.exports = factory(require("jquery"));
  6. } else {
  7. root.returnExports = factory(root.jQuery);
  8. }
  9. })(this, function ($) {
  10. });

可以看到,UMD 模块头部通常都会有用来判断模块加载器环境的代码,并根据不同的环境提供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加载。

到这里,似乎不管是 Node.js 环境还是浏览器环境,都有支持的模块规范,也有能相互兼容的模块规范了。那么,ES6 模块又是什么呢?

ES6 模块

相比于运行时进行加载的 CommonJS 规范,ES6 模块化主要是为了在编译阶段就可以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我们同样来看一个 ES6 模块的示例代码:

  1. import BaseTask, { TaskType } from "./BaseTask";
  2. export { BaseTask };

在该示例中,使用import加载模块,使用export输出模块。

ES6 模块的特点如下:

  • 使用import加载和export输出;
  • 一个模块只会加载一次(CommonJS 也是一样);
  • 导出的模块为变量引用,因此可以在内存中共享。

现在大多数前端项目中都使用 ES6 模块,由于 ES6 模块化目的是编译阶段确定模块间依赖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在编译的时候使用 Babel、Webpack 等方式构建依赖关系树。

除此之外,ES6 模块化在各个浏览器里的兼容性差异较大,因此同样需要进行 Babal 编译以及 Webpack 进行打包,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代码构建。

我们来总结一下 CommonJS/AMD/UMD/ES6 Module 这四种模块规范:

  1. CommonJS 规范定义了模块应该怎样进行编写,从而各个模块系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操作。
  2. CommonJS 不支持异步加载,因此异步模块定义(AMD)主要为了解决异步加载模块而提出。
  3. 通用模块定义(UMD)模式用于兼容 AMD 和 CommonJS 的规范。
  4. CommonJS 规范用于运行时进行模块加载,ES6 模块化可以在编译阶段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Webpack 这个在前端项目中经常出现的工具。

Webpack 工具都做了些什么

如今前端项目大多数都使用了模块化,而如果想要将多个文件的代码打包成最终可按照预期运行的代码,则需要使用到代码构建工具。

不管项目代码是如何进行组织的,项目中又有多少个文件,最终浏览器依然会从 HTML 内容进行解析和加载,因此我们需要对项目中的代码进行构建(包括编译和打包),生成浏览器可正常解析和加载的内容。

我们先来认识下常见的前端构建相关的工具。

常见的前端构建工具

对于前端开发来说,我们会用到各式各样的构建 / 打包工具,比如这些。

13 | 代码构建与 Webpack 必备技能 - 图1

其中,涉及模块化代码打包的主要有 Grunt/Gulp/Webpack/Rollup。很多同学会搞混这几个工具,这里我简单介绍下它们之间的区别。

  1. Gulp/Grunt 是一种能够优化前端工作流程的工具,比如自动刷新页面、combo、压缩 CSS/JavaScript、编译 Less/Sass 等。
  2. Webpack/Rollup 是一个 JavaScript 的模块打包器,用于整合编译成最终的代码。
  3. 其中,Rollup 通常用来构建库,Webpack 更适合用来构建应用程序。

对于业务团队来说,进行代码的模块打包更多情况下会选择 Webpack。那么,下面我们主要围绕 Webpack 工具,来介绍代码模块化打包的过程。

认识 Webpack

相信你肯定也认识 Webpack,要了解一个工具,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如何使用它开始熟悉。

Webpack 的使用中有 4 个核心概念:入口(entry)、输出(output)、Loader、插件(plugins),我们先来分别看看。

入口(entry)

首先便是入口(entry),entry 指向我们前端应用的第一个启动文件。例如,在 Vue 中是new Vue()位置所在的文件,在 Angular 中是启动.bootstrap()的文件,在 React 中则是ReactDOM.render()或者是React.render()的启动文件。

  1. module.exports = {
  2. entry: "./path/to/my/entry/file.js",
  3. };

或许你会疑惑,入口的一个文件,又是怎样把整个前端项目中的代码关联起来,并进行打包的呢?

实际上, Webpack 会从 entry 开始,通过解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递归地构建出一个依赖图。我们如果在项目中使用webpack-bundle-analyzer插件,也可以看到生成的这样一个依赖图。

13 | 代码构建与 Webpack 必备技能 - 图2

Webpack 会根据依赖图来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最终打包成一个或多个的文件,来提供给浏览器进行加载。

既然有入口,那当然就有出口,Webpack 中的出口由输出(output)字段来描述。

输出(output)

输出(output)字段用于告诉 Webpack 要将打包后的代码生成的文件名是什么(filename),以及将它们放在哪里(path)。

  1. module.exports = {
  2. output: {
  3. filename: "bundle.js",
  4. path: "/home/proj/public/assets",
  5. },
  6. };

有了 entry 和 output,我们来看看 Webpack 中间的编译过程中,是怎样用到 Loader 和 Plugins 的。

Loader

要了解 Loader,你需要知道在 Webpack 中,每个文件 (.css,.html,.scss,.jpg等) 都会被作为模块处理。如果你看过生成的 bundle.js 代码就会发现,Webpack 将所有的模块打包一起,每个模块添加标记 id,通过这样一个 id 去获取所需模块的代码。

但实际上,Webpack 只理解 JavaScript,因此 Loader 的作用就是把不同的模块和文件(比如 HTML、CSS、JSX、Typescript 等)转换为 JavaScript 模块。

而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 Loader,比如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的 CSS 相关 Loader 和其他资源 Loader。

13 | 代码构建与 Webpack 必备技能 - 图3

前面我们说到,ES6 模块需要依赖 Babel 编译和 Webpack 打包,而 Babel 在 Webpack 中就是使用 Loader 的方式来进行编译的。

babel-loader 将 ES6/ES7 语法编译生成 ES5,其中部分特性还需要 babel-polyfill 支持。这是因为 Babel 默认只转换新的 JavaScript 语法(比如const/let),但不会对新的 API(比如Promise)进行处理。

Webpack 在编译过程中,支持多个 Loader 通过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先后编译,编译的顺序为从后往前,最终以 JavaScript 模块的方式输出。

到这里,我们知道 Webpack 以 entry 为入口,链式调用各个 Loader 进行编译生成 JavaScript,最终打包放置在 output 中。其中 Loader 只负责将其他非 JavaScript 模块转换成 JavaScript 模块。

那 Webpack 又是怎样地对这些代码进行组织并生成文件呢?这就是插件 Plugins 负责的事情。

插件(plugins)

插件(plugins)主要负责解决 Loader 无法做到的事情,它可以访问在 Webpack 编译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对 Webpack 内部示例的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回调 Webpack 让其继续。

这样说或许有些抽象,我们直接来看看几个常用的插件就明白了。

  • HtmlwebpackPlugin:可以生成创建 HTML 入口文件,也可以为 HTML 文件中引入的外部资源如 script、link 动态添加每次编译后的哈希值,防止引用缓存的外部文件问题。
  • CommonsChunkPlugin:用来提取代码中的公共模块,并将这些公共模块按照预期进行打包生成独立的文件。
  • ProvidePlugin:用来定义标识符,当遇到指定标识符的时候自动加载模块,适合引入的全局变量(比如 jQuery)。
  • ExtractTextPlugin:可以将样式从 JavaScript 中抽出,生成单独的 .css 样式文件。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插件可以用来控制最终生成的代码是如何进行组织和输出的,包括对代码的打包优化、压缩,甚至是启用模块热替换、重新定义环境中的变量,等等

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Webpack 到底对项目代码做了什么。

  1. 通过 entry 指定的入口开始,解析各个文件模块间的依赖。
  2. 根据模块间的依赖关系,开始对各个模块进行编译。
  3. 编译过程中,根据配置的规则对一些模块使用 Loader 进行编译处理。
  4. 根据插件的配置,对 Loader 编译后的代码进行封装、优化、分块、压缩等。
  5. 最终 Webpack 整合各个模块,根据依赖关系将它们打包成最终的一个或者多个文件。

这便是 Webpack 做的事情:让前端项目中模块化的代码能最终在浏览器中进行加载、并正常地工作。

小结

如今几乎大多数框架的代码构建工具(比如 Vue CLI、Create React App 等)底层实现都依赖 Webpack。虽然这些前端框架都提供了完善的脚手架,也提供了丰富的配置功能,但如果想要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更多优化,我们依然需要自己调整 Webpack 配置,因此对它的掌握也是不可少的。

对于前端来说,自动化工具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应用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也因此前端生态也日益丰富和完善。善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开发过程中的痛点,是作为现代前端开发的必备技能。比如,我们可以使用 Webpack 的 Loader 和插件,实现自己的 AST 语法分析和代码处理过程,这也是许多前端框架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要做一个在编译时自动给 Class 类加上指定装饰器的能力,你认为是应该使用 Loader 还是 Plugins 呢?可以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和实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