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 如何通过前期价值设计好把产品“卖爆”?
一款产品想要大规模的“爆单”,往往要超出客户的认知,他可以是价格上的认知,也可以是品质上的认知。如何建立用户认知这五点尤为重要:
1、最好选择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深挖客户的需求做拓展。
2、找准并深挖出客户真正的需求而非伪需求。
3、设计出超出客户认知,让客户尖叫的产品。
4、营造势能,找到关键转化人物,并帮助转化人物,降低成交难度。
5、撬动各方流量去获取用户,让一切流量为我所用。
实际上具象化来讲的话,我们到底要怎么操作?我来给你解读一下。
首先第一个,我们讲真实需求和伪需求,我们之前聊过,就是星巴克的咖啡,喝星巴克的咖啡是伪需求,要它的空间是真实需求。生日蛋糕大部分是为了面子,而不是用来吃的;电动牙刷的真实需求是为了刷得更干净,伪需求是更方便、更炫、更酷或者更舒服,很多都是这样的。
他的核心卖点是什么?其实虚头巴脑的,有些人他把自己的服务,把自己的周边增值溢价渲染的很虚头巴脑的,像跳大神一样。
怎么判断是真实需求还是伪需求?这个很简单。很多产品,它有几种场景,你按场景去判断。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酒,有三种需求,
第一种需求是什么呢?自己喝。
第二种是什么呢?酒文化。
第三种是什么?送礼。除了这三种需求还有什么需求呢?没有了。
那这三种需求之外的那种需求,就会出现很多很搞笑的事情,比如说保健酒,养肝酒,喝了防风湿对等等。我跟你说,我就预判这种保健酒类,它就长不了,你喝酒本来就伤了,然后你还打保健的概念。我跟你说在这一代的 80 后都死光了,保健酒这个类目估计就够呛了,可能都消亡了。
真实需求一定符合什么呢?一句话就是提效降本,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几个字就概括了所有的真实需求。提效降本。我分开给你讲一下:
降低什么呢?降低使用成本、沟通成本、生活成本。
提高什么呢?提高沟通效率、表达效率、工作效率等等,就是生产工具类的,它都属于这个提效降本。
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包括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然后使人愉悦的,活得更长命、更健康等等,情绪价值也全部属于。这句话就概括了所有的真实需求。
设计出超出客户认知、让客户尖叫的产品。这句话听的也够呛,我要是能设计出这种产品,我也不愁卖了。那也设计不出来。
你超出客户认知的产品,除非是什么,你就要达到乔布斯那种水平的,让客户尖叫。苹果颠覆性的让客户尖叫。
他主要还不是功能上,我前次看过一篇文章说苹果主要是长得美,后来想一下确实有道理。
撬动各方流量去获取用户,让一切流量为我所用,实际上我们要把流量分成几种,流量,它其实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这个活动流量。不管是所有的平台、还是公众号、还是自己朋友圈搞的这种活动流量。
第二种流量是自然流量。自然流量就是基于所有的搜索来的,所有平台的、所有搜索的自来客户,这叫搜索流量。
第三种是硬广流量。硬广流量就是买来的流量,商域流量就叫做硬广流量。
第四个流量是转介绍。没有别的了,就是四种流量。那你就每次做事情,你就想着在这四个地方去发力就行了,动用你能动用的一切资源去设计就好了。
那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品质上的认知和价格上的认知,你要怎么去展现给客户呢?
我告诉大家,其实现在大部分的 99% 的产品,卖货就是卖图;卖课就是卖海报、卖推文;卖产品就是卖图和卖详情页,这一点我们应该会有一个共识。
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如何的把这个产品的卖点、把这个推文写得具有煽动性,遵循那三个原则,就是引起恐慌、激发需求、促成销售。
那具体怎么做呢?我跟大家讲一下,基本上现在市面上的详情页分为两种,
第一种详情页是什么呢?是产品说明书式的详情页,它非常的工工整整。这产品是干嘛的,有什么参数、有什么特点,然后怎么样的等等。
但第二种详情页就比较牛逼了,它是属于那个导购式的详情页,品牌方往这个详情页里面注入了情感和场景。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怎么卖药材包。那很简单,你去看一下市面上的大部分详情是长什么样的。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抓到客户的心里呢?其实非常的简单,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去优化。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我们可以干嘛呢?比如说虫草花,比如说鸡松蓉,比如说竹荪,比如说羊肚菌。那羊肚菌的大,虫草花的饱满,竹荪的肥美。那我们要怎么去展现给客户呢?其实非常的简单,现在是一个短视频的时代。
那么我们的主图视频,当所有的同行全部是做平面详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多一个主图视频?我们可以把一根根的虫草花拉出来,告诉他我这个虫草花是长啥样,然后旁边放一个硬币。我们把竹荪拉出来,把羊肚菌拉出来,把鸡松蓉拉出来,告诉他,我这个就是这么粗,所见即所得。
那这种很平实地展示,比如说我这里是一个案台,上面全部都是食材,然后我是一个老厨师,带着一个帽子,然后把它全部展示出来。这是 OK 的。
再有,我们要把消费者当白痴。这个白痴不是贬义词,它是一个褒义词,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地为他想得更多。
你们大家都做过饭,你们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做饭都是干嘛的?打开 App,一边看教程,一边下菜。那大部分的商家他是没有办法把这个菜谱给他配过去,把菜谱配过去。
比如说我卖 28 种汤包,我对应的就是 28 种汤,我要确保每一个用户收到我的汤包,能够看着这个菜谱。第一步,怎么样?加水浸泡 1 小时。第二步,先下什么后下什么再放什么,开盖,等水沸腾之后再炖多长时间。
这就是差异化,我们一定要做到什么呢?人无我有,人优我秀。
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们讲如何按场景分呢?
如果我们汤包的话,如果很简单的话,它就是一个炖汤的属性。
那么如果我们按人群分,我们可以分为什么?老人喝的汤,小孩喝的汤,营养汤、增高汤,孕妇喝的汤,催奶汤,调经汤。然后白领喝的汤,然后打工人、职场人这种加班喝的汤,保肝润肺降火。按人群分就可以分为老人、小孩、妇女、青年人、中年人这样分。
那如果按功能,我们就可以分为什么呢?比如说润肺、降火、养肝等等。
然后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呢?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带场景的,比如说这个送人用的,比如说是逢年过节炖大餐的。那这样的话,就有了场景,有了温度。
卖产品就是卖图、卖详情;卖课就是卖推文、卖海报,这样大家就更能够理解如何通过前期设计产品的价值。
交付都是后面的事,你先有了第一步的成交,你要拉高成交的转化率,你才有后面的交付,不要陷入一个产品人的误区。
有些产品人他非常有情怀,非常有操守,他要干嘛呢?他老是觉得说我的东西好,实际上你觉的你自己的东西好,这是你一个业内人的一个小巷思维,你觉得这东西好。其实普通的消费者 C 端,它的关注点根本跟你的关注点不在一条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