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五导家——设计师的Think-flow
1.五导家的定义
五导家是一种关于设计工作思考过程的方法论,包含一个以目标用户为源头的五步骤思考路径,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原则。它尝试着总结和表达作为职能部门的UED团队在设计工作中思考路径的普遍规律,力争将模糊、零散的信息及思考环节进行串联和体系化。
2.五导家的作用和价值
3.五导家的底层设计观
4.五导家的结构基础和发展思路
“五导家”的结构基础和发展思路就是:以我们设计师的岗位目标——设计目标为核心,弄清楚它是什么(定义),以及它是怎么形成的、怎样演绎的。
5.关于设计目标的思辨
用户体验目标(或用户诉求)并不能等同于设计目标
1)用户体验目标对设计师来说是一种间接目标,它描述的是“别人的事”,不是“你的事”,你不能直接拿“别人的事”当作“你的事”,只为用户代言是没有意义的。
2)用户只是设计师关注的要素之一,除了用户之外,设计师还要考虑诸多其他要素,比如业务角度在价值提供上的取舍,实现角度在策略展开上的限制与约束,等等。
3)用户要素与其他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孤立地讨论用户是比较危险的。用户体验目标实际上是对用户诉求的目标化,而用户诉求建立在特定的用户群体和特定的情景环境之上,这个群体和情景环境的判断必然是跟业务紧密相连,是以此为前提的。
6.五导家步骤说明
第一步:明确业务诉求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类似的经验,如果一个项目出现过程艰涩、讨论反复、意见多样、分歧频发等状况,其根本原因深究起来几乎都是团队对“元思考”认识上的不明确、不统一,而在“元思考”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业务上的判断、假设、推导、闭环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这里我们总称为“业务诉求”。
完整而明确的业务诉求应该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
1)精准定位的目标用户(市场划分);
2)主张为目标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对目标用户的实用意义);
3)价值的变现方式(收入模型);
4)价值的实现策略(主要落地办法)。
第二步:洞见用户诉求
这里所说的洞见用户诉求并不是简单地指出用户想要什么,它包含三部分内容:
1)场景故事(目标用户的特征、情境、任务/诉求、行为/说法、结果等);
场景故事是由业务诉求中“精准定位的目标用户”和“主张为目标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所共同界定的,其内容包括目标用户的特征、情境、任务/诉求,用户的行为/说法、行为结果等一系列内容
2)用户当前的主导诉求;
3)用户的潜在诉求。
挖掘到更加深刻和立体的用户诉求:
所谓深刻,指的是对需求本质的洞见,就像“用户要的是更高效的移动,而不是一匹更快的马”;
而所谓立体,指的是不仅要洞见“用户当前的主导诉求”,还要发现“用户的潜在诉求”。
第三步:定义业务目标,聚焦设计目标
所谓的业务目标,就是业务诉求经过用户诉求的思辨和完善后得到的升级版,其在表达形式上是对完整的目标用户价值、完整的价值实现策略和完整的价值变现方式这三个内容描述的整合,可以概括为:业务目标={用【某策略】给目标用户带来【某价值】,以实现【某变现方式】}。
设计目标,其实也就是设计策略与设计价值在描述上的整合。同业务目标一样,设计目标的表达形式也可以概括为:设计目标={用【某设计策略】给目标用户带来【某价值】,以助力【某变现方式】}。
第四步:设定衡量设计目标的数据指标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可衡量的,也就是说,我们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去降低事物和现象的不确定性以获得更好的认知。
【“VSM”的推导思路】所谓的VSM是指从Value到Signal再到Metric,具体含义为,一旦设计目标中的设计价值得以实现,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现象发生或信号出现(Signal),而有了现象或信号,根据上面的理念,我们就应该能够找到可以表述和衡量它们的数据指标(Metric),并以此反映设计价值的变化。
VSM推导思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Google在其HEART模型的介绍文档中曾提及过的GSM(Goal SignalMetric)
数据指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条原则是:多数据指标衡量。由V到S的推导要多维度,由S到M的推导也要多角度。
第五步:根据设计目标构建设计方案
遵循“SKS”的推导思路:指从Strategy到Key factor再到Solution,具体含义为,设计目标中的设计策略是构建设计方案的源头,明确设计策略之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挖掘决定策略实现效果的关键因素,之后再由关键因素衍生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挖掘关键因素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技巧,就是你可以尝试通过MECE原则来检验策略关键因素推导的独立性和全面性,如果你的关键因素划分得不重叠且少有遗漏,那么你的设计方案就有了开阔衍生的基础。
我们构建的设计方案要经过可行性的过滤,换句话说,你需要考虑各方面的约束和限制,以对设计方案做出调整、优化或取舍。
最后一步:验证反思和迭代
用我们已经设定好的数据指标,去衡量、验证我们构建的设计方案是否有效并进行迭代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