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你最意想不到,可能也是你最需要的时候,你会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见识各种新事物。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那是一个夜晚,我走在一条黑暗、偏僻的路上。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正是我那个阶段人生的写照。我迷路了,也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我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往何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前往那个方向。

    07

    我希望你不要觉得这些事情要‘面对’,而是要‘迎接’。

    08

    “哪有人会饿成这样啊!”我说。
    “约翰,你会吃惊的,有时候你只是没意识到,你早已准备好接纳新事物了。”

    09

    “就这么简单?”我问,“一个人要是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就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


    “所以,如果我的存在意义是帮助他人,那我应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只要它符合我对‘帮助他人’的定义?”


    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Purpose For Existing)’。我们简称其为‘PFE’。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为了实现‘存在意义’做十件、二十件、甚至成百上千件事。他可以做任何事。我们有些客人清楚自己的PFE,并会尝试各种他们认为有利于实现PFE的活动,这些人通常对生活满意度很高。

    10

    做大多数人做的事能帮我实现存在意义吗?


    “海龟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我之所以无法追上它,就是因为我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一开始,我还能和海龟并驾齐驱,有时候还得放慢速度等等它。但是在反方向的海浪中,我越是用力向前游,就越是感到疲惫。等到海浪前进方向再次与我游泳方向相同时,我却没有足够的精力顺势向前了。


    如果一个人弄清了自己为什么存在——知道了自己的PFE,他就能把时间花在有助于实现PFE的事情上。你还说,没弄清自己PFE的人也会花时间做很多事。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是把时间花在了无益于实现PFE的事情上。”


    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想要让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他们身上。比如你收到的邮件。如果你打算参加所有活动,参与每次促销,享用每一项不请自来的服务,你就没有空闲时间了。这还只是邮件而已。再想想那些想通过电视、网络、餐厅、旅游地等等来吸引你注意力的人。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或者别人想让你做的事。


    在我的人生中,那些想要消耗我注意力、精力和时间,但与我的PFE并不相关的人、活动和各种事物,就是涌向岸边的反向海浪。而能帮我成就PFE的人、活动和事物,就是涌向大海的正向海浪。因此,我在反向浪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留给正向浪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

    11

    “我这才意识到,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每一天,我都有机会用行动回答菜单背面那个问题。我不需要等到‘退休’。”

    12

    “广告商早就明白,如果你的信息直接针对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欲望,你就能刺激他们去行动。只要你找对了恐惧点或者欲望点,就能促成他们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


    广告还会传达一种更隐晦、但更有影响力的信息——即拥有那些产品,你能获得满足感,但如果


    “为什么人们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营销信息中,如果不谨慎点儿,我们肯定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最后,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充斥着各种广告,这些广告传达的信息就是人生的圆满来源于物质。既然如此,我们会怎么做?当然是购物了。我们买广告里的商品,想看看广告里说的是不是真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她继续说,“购买商品需要钱。为了挣钱,我得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理想,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许不符合我理想的时间安排,但有了这份工作,我就买得起我想要的东西。我告诉自己,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开始做其他事情——更接近我本来意愿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做了一份没有满足感的工作,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我会感觉到越来越不满足。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整天盼着退休,他们总是说,等退休了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要不了多久,我们自己也会去憧憬这种几乎被神化了的未来。等到退休那天,我们再也不用工作了,而是可以把时间花在想做的事情上。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我们希望广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并非发自内心,所以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我们就会产生越多不满,因为我们留给真正想做的事的时间更少了。”


    我不建议你把广告条条当真,希望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同理,我也不希望你毫不怀疑地接受我的说法。”安妮回答,“凯茜刚才说,现在大家有机会接触更多新事物,可以了解世间万物。我分享的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你听完了,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判断我说的话是部分属实、全部属实,还是没有一句实话。”


    “‘转变心态的重点在于,’他说,‘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


    “我的生活从一些小事开始慢慢改变,我开始每周为自己多留出一点儿时间。我再也不用‘物质’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而是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我都花至少一个小时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有时候,我会读一本让我热血沸腾的小说;有时候,我会出门远足或者做做运动。
    “后来,一小时变成了两小时,两小时又发展到三小时。等我回过神来,我已经把精力全都放到我想做的事上,这些事情才能让‘我为什么来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实现圆满。”

    13

    “你害怕死亡吗?”安妮问,“大多数人都怕。这是人类最普遍的恐惧之一。”
    “我不确定,”我答道,“生命中要做的事太多,我还没体验过我想做的一切,还不想死。不过,我不会整天惦记自己的死活。”
    “没自问过这些问题的人,没有为实现PFE而努力过的人,”安妮看了我一眼,顿了顿,“这些人害怕死亡。”


    大多数人每天想的事情里并没有死亡这个明确的概念。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人活在世上,剩给自己做想做的事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家的潜意识里很清楚,死亡在靠近。所以,他们害怕未来有一天,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了。他们害怕死亡降临的那一天。


    如果你已经做成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就没理由害怕失去做这些事的机会。

    14

    只有当你弄清自己为什么存在,并且开始为这个存在意义做出实际努力后,你才能感到满足。


    如果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我的人生会是怎样?如果我的时间始终花在我愿意全力以赴的事上,那又会是怎样?


    说不定到时候有没有钱都无所谓了。这取决于当事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不过,回想我与安妮的对话,我记得我说过自己不明白,说到底人为什么要工作?我和安妮的讨论结果是,人们要工作,部分原因是要从工作中寻找满足感。”

    15

    他们看起来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都非常享受他们所做的事。他们还很自信,不会给人留下虚张声势的印象。他们都胸有成竹,仿佛认定事情会按照他们的意愿发展。


    “还有一点听上去可能有点儿奇怪,他们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气好。好事总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且出乎意料。”


    他们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太关心自己运气好不好。他们只知道,当自己为实现存在意义而努力时,幸运的巧合就会自然出现,他们管这个叫顺其自然。”

    16

    如果有人弄清了自己的PFE,他们就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再需要别人的允许或同意。


    ‘不管别人让我们相信什么,不管我们在广告里听到什么,不管我们对工作的高压有什么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以前我忘了这个道理,所以在各种各样的外界力量影响下,我总是努力调整自己,不知不觉被它们控制了。’


    除了我自己,没人关心我在哪儿击球;同理,在生活中,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控。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要学会移走你人生中的高尔夫球。

    17

    “我这样做是为了说明一点。有的人意识到了问题,就想知道答案,但他们只想在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引导下找到答案。”
    “比如第七天收到的一个包裹。”我笑着接话。
    “没错,第七天。但重点是,得到答案后,我们凭自由意志决定我们想做的事;同理,我们也可以凭自由意志主动寻找答案。”


    你要记住一个关键点,自己的答案,全世界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决定。所以很多人都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选择独处。”


    接触不同的理念、文化、观点、人等行为的价值吗?”
    “当然记得,当时我们在说,一个人为了实现他的存在意义,为什么要多去了解不同的事物。”


    没有统一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但可以试试看找一个地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

    18

    过去的两年半里,我每时每刻都按照计划生活,而这幅美景每天都会出现。原来,只需要坐几小时飞机,再走过几条泥路就能抵达天堂,可我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我发现在我疯忙的两年半中,不仅这个地方始终存在,太阳也始终存在,海浪也始终冲刷着那片海滩,眼前的一切已经存在了百万年,甚至上亿年。


    “想到这些,我感觉自己非常渺小。我的烦恼,我的压力,我对未来的担忧,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在我以前的人生中,不管我做了或者没做什么,不管我的决定是对是错,还是对错参半,哪怕将来哪一天我已经不在,眼前的风景也依然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我坐在那儿,面对自然那不可思议的美丽与壮观,觉得我的生命不过是宏大宇宙中的一粒微尘。然后,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来这里?如果我以为重要的东西其实并不重要,那什么是重要的?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来这里?


    “约翰,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

    尾声

    如果你已经做成了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你没有理由害怕失去做那些事的机会。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害怕死亡吗?
    你满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