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 | 你为什么要学人因学?
【人因学】以人为本,根据人的习惯设计和改进产品,让技术的原点归于人的需求,这就是人因学。
为什么会有这门课?
在体验设计中,共同语言非常重要。我们有人是左脑思维,有人是右脑思维(大多数设计师是右脑思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直觉情感,在逻辑思维、归纳推理上相对较弱)。
未来主义的画作,是把多个连续时间的图案叠加到一块画布上呈现。改变了一种艺术在一个空间上仅展示一个瞬间的表现手法。
共同语言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艺术和科学都属于认知的抽象信息,一个是文化认知,一个是自然规律的认知。
设计与工程都是具象的效用体现。设计倾向于文化表达,工程更倾向于对知识的经济运用。现代的工业设计,特别是电子产品相关的设计,更和科学工程密不可分。设计的背后一定是艺术、科学和工程的综合表达。
通过洞悉一部分设计背后的与人有关的科学与工程的真谛,从更上帝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设计,让我们的设计更能在理科背景人群中得到共情共鸣,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
融入人因考量的产品设计才会更人性化,更具生命力。
一个好的设计,必须科学地理解这个被设计物的使用者。理解使用者的特点,洞见他的痛点、痒点需求,结合人的生理局限、心理特征,理解场景的特殊性。这样的设计才是让人愉悦、轻松、令人感到可靠的。
为什么你要学人因学?
很多设计师在听体验设计课的时候,特别喜欢听一些具体的设计技巧、准则、方法。但我认为作为一位负责任的设计师,真正懂得人,才能做好设计。
因为不同设计大师会总结归纳不同的术,不同的术甚至会有冲突,术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改变。但是所有术背后的科学是不会变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01 | 什么是用户体验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就是要从心理学、生理学等维度去理解人,探讨人和世界的关系。
体验设计的三个层次
本能层
最基本的体验,属于纯感官层面。
行为层
行为层体验是使用体验的实践主义者关注的重点。人们常说的易用性,也都是在谈行为层的体验。
行为层的体验容易被量化,也容易被拆解,所以很多公司都有对应的易用性评价和衡量体系(比如华为和阿里)。常见的易用性评价维度有易学性、效率、易记性、错误和操控性:
- 好的易学性意味着自然的交互,清晰的交互线索和反馈;
- 在你评价效率时,不要被交互步数局限。除了评价整个任务的交互时间外,心理对效率的感受也同样重要;
- 要学会根据人的记忆特点来进行设计;
- 在评价错误影响的时候,别忽略了对人心理感受的影响;
- 如果你希望平衡好操控性和极简设计,就要把复杂操作隐藏起来。
反思层
反思层体验带有很强的文化烙印。一个好的反思层设计可以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也可以去牵引人们行为层和本能层的体验。
总结
02 | 怎样做到为用户而设计?
一个真正考虑用户的设计,一定要有精准的共情以及对指定用户群体人因方面的特殊性思考。
共情不仅仅是简单的换位思考,甚至要亲身体验。
人因学不会简单拘泥于个体的心理、生理学,同样也会考虑场景的特殊性,考虑在特殊场景下的行为特征。
1.你是否对人的行为心理学有深刻的洞见?(我们在设计时要对人的行为心理学、人体生理学等基础学科要有深刻的洞见,这是通过人因学做好设计的根本。
2. 你是否真的站在你产品特定用户群体的共情视角去审视设计?(我们要针对我们设计的特殊用户群体做好共情,必要时我们需要去沉浸式体验他们的感受。)
3. 你是否考虑了产品使用中现实场景的变化?(人因学不仅仅是理解人,同样要深刻理解人所处的具体场景,要进行场景化的设计。)
4. 你是否理解用户的文化差异性?(我们在产品中需要兼顾不同的群体,包容不同的文化习惯,而不能简单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