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是什么?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人的诉求分为表面诉求和根本诉求。表面诉求往往只是停留在对行为的简单解释,而行为背后最根本的诉求才能称得上是人性。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根本诉求,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性。

二、行为习惯是洞察人性的钥匙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指这个人为了实现他的根本诉求所采取的方式或方法。因此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人的人性,完全可以从这个人的行为习惯入手。

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习惯却往往非常复杂,我们之所以在现实中很难看清一个人的人性,就是因为被这些复杂的行为习惯所蒙蔽了。那么,人的行为习惯为什么会这么复杂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导致的。

如何才能从这复杂的行为习惯中找到一个人的根本诉求呢?可以尽量回忆小时候的事情,通过对童年的回忆来分析出一个人的根本诉求。在分析他人的根本诉求的时候,必须对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充分地了解,才能够做出客观的诉求分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陋习,就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判断别人,这样得来的结果往往是不够客观的。

三、人的性格形成和分类

性格的形成受到成长环境和社会经历的复杂影响,并且具有明确的目标。成长经历一帆风顺的人,和历经磨难的人的性格会有天壤之别,这是因为每个人性格的目标虽然相似,但追求目标的道路却各不相同。

社会型性格的人通常比较乐观、没有什么攻击性,他们会以帮助他人为自己的终身目标,通过帮助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人一般会容易忽视自己的个人欲望和诉求。
而拥有自私型性格的人,通常攻击性比较强,虚荣心也比较强,他们一般具备嫉妒、憎恨、贪婪等一系列的性格特征。自私型性格的人遇到事情时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把能不能获利当作判断标准。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自私型性格的人,也同样不存在绝对社会型性格的人。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自私型性格和社会型性格之间寻找平衡。一个人过于自私会慢慢和现实脱节,变得孤立而病态。而一个人过于无私,过于顺从,同样会让自己的生活走向极端。

一个人的性格之所以会向极端的方向发展,通常是由于一两次不如意的事情所导致,在这种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后,人的性格会很容易失去平衡。如果不对失衡的性格进行调节,这个人的生活将会变得非常痛苦。

我们怎样处理好自己社会型性格和自私型性格之间的关系呢?人的情绪变化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我们的性格走向,意思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情绪,判断出他的性格。

我们的愤怒、焦躁、刻薄源于无能为力的自卑感。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应该冷静面对,培养自己坚强、乐观的性格,避免出现愤怒、焦躁等情绪。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我们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我们在洞察人性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很难分析出百分百正确的结果,所以不要贸然尝试去评价别人,或者改变别人。每个人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都是受到复杂的成长环境影响,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格妄下评断。之所以要了解洞察人性的方法,最终目的是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的性格调节,让自己的性格更加符合社会规则,变得更加乐观、坚强、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