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建模

模型通过有效的抽象来代表复杂的现象,好的模型强调所代表结构的显著特色,弱化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由于我们是为用户而设计的,因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这些方面并将其视觉化: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的期望、用户与社会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户与我们所设计的产品之间的关系。

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创建关于用户的描述性模型,是交互设计中一个独特而强有力的工具,我们把这些用户模型叫作“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是“合成原型”建立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行为模式基础上。通过使用人物模型,我们能理解特定情境下用户的目标,这是构思并确定设计概念的重要工具。

人物模型的力量

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是:为具有特定需求的特定个体类型设计。
任意扩展产品功能,涵盖很多受众时,只会增加所有用户的认知负担及导航成本。能够取悦某些用户的功能设置可能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困扰。
软件设计企图满足过多的用户,结果导致满意度下降。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首先要选择争取的设计对象,即能代表最广大关键人群的用户。之后,将这些个体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满足最重要人群需求的同时,不会损坏次重要个体需求。人物模型为不同类型用户及其不同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交流手段,有助于帮助设计师决定哪些用户最为重要,从而在形式和行为上做出满足符合他们的设计。 :::warning 确定目标用户,将不同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普通用户的需求。 :::

人物模型作为设计工具的优势

  • 确定产品的功能及行为。人物模型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整个设计的基础。
  • 同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和其他设计师交流。人物模型为讨论设计决策提供了共同语言,并有助于确保设计流程的每一步都能够以用户为中心。
  • 就设计意见达成共识和承诺。有了人物模型,就减少了对图形模型阐释的需要,就更容易采用叙述式结构来理解用户行为的细微差别。简言之,人物模型和真人具有相似性,比起功能列表和流程图,它同真实用户的联系更容易。
  • 衡量设计的效率。
  • 助力市场营销和销售规划等与产品相关的其他工作。人物模型为营销活动、组织架构、客户支持中心和其他战略活动提供信息。

人物模型有助于避免各种设计陷阱

  • 弹性用户

为弹性用户设计就像给了产品团队许可,可以随心所欲地构建产品,同时仍能明显地服务于“用户”。当然,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恰好满足实际用户需求的产品。而实际用户以及代表实际用户的人物模型并非弹性,相反他们有基于目标、能力和情境的特定需求。

  • 自我参考设计

自我参考设计指设计者或开发将自己的目标、动机、技巧和心理模型带入产品设计,许多很炫的产品设计就属于这种情况。

  • 边缘功能设计

    人物模型为什么有效

    人物模型就是用户模型,能够代表具体个人。他们并非现实中的人,而是从对真实用户的观察和研究中直接合成而来的。人物模型就是用户的化身:人物模型把设计和开发团队的同理心聚集在用户目标周围。

同理心对于设计师来说很关键。他们会基于人物模型的认知和情感元素(也是人物模型的目标)来做出设计框架和细节上的决定。人物模型不仅使得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真实用户需求,而且使得设计方案更吸引利益相关者。对人物模型进行仔细而恰当的打磨后,利益相关者和工程师们开始将自己视为真实用户,更有兴趣创造好的产品,赋予人物模型满意的产品体验。

人物模型以研究为基础

人物模型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上。综合人物模信号的主要数据来自人种学研究、情境调查或者其他类似的与实际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对话和观察。搜集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用于明晰和引导综合设计方案的人物模型的功效。

  • 脱离用户的情境进行访谈。
  • 利益相关者和主题专家提供的用户相关信息。
  • 焦点小组、调查等市场研究数据。
  • 市场划分模型。
  • 文献综述和前期研究收集的数据。

以上补充数据都无法取代直接对用户进行的访谈和观察。一个开发良好的人物模型,几乎每个方面都能够在用户言行中找到依据。

人物模型代表特定产品的用户类型

因为人物模型起到原型的作用,所以被描述成某个具体人,尽管如此,人物模型代表的仍是特定交互产品的某一个用户群体。行为模式及具体动机或目标等因素定义了人物模型。人物模型有时也称为:“合成用户原型”,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人物模型是组合出来的:在研究阶段,观察相似角色的个体,把观察到的使用模型按照相关程度分组,汇集在一起。

跨产品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必须是针对具体情境的,应该专注于具体产品相关特定领域的行为和目标上。由于人物模型建立在特定情境中对用户交互的具体观察上,即便产品之间有密切联系,也很难在不同产品之间重复使用同一个人物模型。
不同的产品应该单独研究和开发不同的人物模型。

原型与模式化形象

模式化形象大多数时候是构建良好的人物模型的反面,它通常是设计者或产品团队偏见和臆想的产物,而非基于真实数据的创造。
人物模型人群统计应该综合反映研究者在访谈人群中的观察,并且根据广泛的市场研究进行调节。人物模型应该具有代表性,值得信赖,但不能一成不变。

人物模型拓展了用户行为的范围

人物模型不是要创建一般性用户,而是确定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确定性的行为模式。

人物模型有动机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人物模型要捕捉这些动机,把这些动机当成目标,我们罗列的人物模型目标正是动机的简称,他不仅指出了特定的使用模式,也表明了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

人物模型是比其他用户模型更适合的设计工具

用户角色

用户角色或角色模型是个抽象的概念,是对一类用户及其问题之间关系的定义,包括需求、兴趣、期望和行为模式。
良好开发的人物模型不仅能像用户角色一样描述相同的行为类型和关系,而且能够以叙述目标和示例的方式表现出来。描述一个人物模型的目标,就为人物提供了背景和结构,文化和工作流对行为的影响也就融入了进去。
只关注用户用色而忽视更复杂的行为模式,会过分简化不同用户间重要的相似点和差异。

人物模型与用户信息

人物模型与市场分析

市场划分和人物模型设计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基于人口统计数据、分销渠道和购买行为,而后者基于使用行为和目标。市场营销的人物模型有助于了解销售过程,而设计的人物模型有助于产品定义和开发过程的清晰化。
市场划分能够作为初始过滤器,把访谈限制在限制目标市场内的人群。并且,我们通常会使用人物模型的优先级来做战略性的产品定义决策。这些决定应该包含市场情报。正确理解用户的人物模型和市场划分的关系,有时这里要重点考量。

理解目标

设计师必须通过目标来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和行为必须通过任务来处理目标,通常任务越少越好。任务只是达到结果的手段,目标才是最终的目的。

目标驱动使用模式

人或者人物模型的目标驱动着大家的行为。因此,目标不仅解释了人物模型为什么想要产品、怎么使用产品,而且还是设计者头脑中某些人物模型复杂行为和任务的简写。

目标必须来自定性数据

人物模型建模中的最关键任务之一是要找出目标,简明地表述出来:每个目标表述成一个简单的句子。

用户目标和认知处理

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介绍,产品设计应该解决三个不同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处理过程:本能、行为和反思。

为本能反应而设计

为本能反应而设计,是指设计初见产品时的感受,此时还没有与产品进一步交互。设计视觉外观和动作,有时也包括声音,比如Mac电脑启动时的独特音效。人们设计设备是也可能会为触觉设计。
本能设计实际上是为情感设计——在特定情境下引起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反应,而不只是美学设计。

为行为而设计

为行为而设计是指设计出的行为可以补充用户自己行为、隐含假设和心理模型的产品行为。
交互设计的日常行为应该成为设计的主要关注点,而本能和反思层次设计起辅助作用。
理性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和物品的体验,应该以行为设计为基础,实现本能设计和反思设计的和谐统一。

为反思而设计

如果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满足了用户的目标和动机,甚至超越产品的主要目标,而用户以某种方式通过个人或文化关系与产品联系起来,则引发具有反思意义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用户目标的三种类型

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关键在于将三种用户目标相对应地用人物模型的定义过程恰当地描述出来,并建立相应的模型。

人生目标(反思层次) 用户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终目标(行为层次) 用户想做什么
体验目标(本能层次) 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感觉

体验目标

体验目标是简单、通用且个人化的。体验目标表达了人们在使用产品所期望的感受或者与产品交互时期的感觉。这一目标让人们关注于产品的试听特性以及交互感(如动画过渡、延迟、触摸反应和按钮的可点击性)、物理设计、以及微交互。这些目标还能让人洞察人物模型在本能层次上表达出来的一下动机:

  • 感觉灵敏、掌控事物
  • 有趣
  • 再次确保安全性和敏感性
  • 感觉很酷或很时髦或者轻松
  • 保持专注警醒

任何严重违背体验目标的产品最终都会失败,不管这些产品声称自己如何出色地实现了其他目标
交互、视觉和工业设计师必须将人物模型的体验目标转化为可以传递恰当感觉、情感和情调的形态、行为、动作和听觉元素。视觉语言及情绪和激励研究试图按照人物模型的态度和行为来打造视觉主题,这些都是定义人物模型情感期望的有力工具。

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代表用户使用某个具体产品时执行任务的动机。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用户直接或间接地完成这些期望目标,这些目标是产品的交互设计、信息框架和工业设计的功能方面需要关注的焦点。行为处理过程会影响本能和反思过程,因此最终目标成为决定产品整体体验较为显著的因素之一。必须满足用户的最终目标,让用户感觉他们值得为此付出时间和金钱。
交互设计者必须将最终目标作为产品行为、任务、外观和感受的基础。情感或日常场景和认知演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发掘用户的目标和心理模型,有助于进行恰当的行为设计。

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代表用户的个人期待,这通常超越了所要涉及的产品的情境。这些目标代表着深层次的驱动力和动机,有助于解释用户为什么试图完成他们寻求完成最终的目标。人生目标描述了人物模型长期的欲望、动机和自我形象的特征,正是这些将人物模型和产品联系起来。
交互设计师需要将人生目标转化为高层次的系统功能、正式的设计概念和品牌战略。在探索产品概念的不同方便时,情绪版和情境场景会很有帮助。
如果用户发现,某个产品不仅能帮助它实现最终目标,还有助于他向人生目标迈进,那么这一点必将比任何营销活动更能决然地赢得该用户。假设其他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能否达成用户的人生目标,决定用户成为普通的满意用户还是狂热的忠实用户。

用户目标是用户的动机

了解人物模型不仅要理解具体任务和人口统计数据,更要了解用户动机和目标。高层次的用户动机把人物模型目标与诺曼的模型连接起来,包括如下内容:

  • 体验目标同本能处理过程相关,即用户想要感受什么。
  • 最终目标同行为处理过程相关,即用户想要什么。
  • 人生目标同反思处理过程相关,即用户想要成为什么。

运用人物模型、目标和情境是发挥本能、行为及反思设计力量的关键,也将三者凝聚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有意识地从人类认知和情感层次上设计有助于更好地创造令人满意和愉快的用户体验。

非用户目标

用户目标并非设计者们需要考虑的唯一目标类型。客户目标、商业目标和技术目标属于非用户目标

客户目标

客户与用户的目标不同。消费型产品和企业产品的客户目标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商业和组织目标

商业和其他组织对产品、服务和系统也有自己的需求,需要在计划设计方案时予以考虑和建模。商业目标通常通过人物模型、客户人物模型,以及机构人物模型来捕捉。
商业目标包括:

  • 增加利润
  • 提高市场占有率
  • 留住现有客户
  • 打败竞争对手
  • 更高效地使用资源
  • 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
  • 保证知识产权安全

技术目标

这些目标旨在降低软件创建、维护、伸缩性、扩展性等任务的难度,这也是设计者的目标。遗憾的是,这些目标的实现通常以牺牲用户目标为代价。技术目标包括如下内容:

  • 能够在不同浏览器中运行
  • 保护数据完整性
  • 提高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
  • 使用特定开发语言或库
  • 保持跨平台一致性

技术目标最终要为用户和商业目标服务

成功的产品首先要满足用户目标

产品只有能够满足用户的某种使用目的,“优秀的设计”只对那些因某种目标使用产品的用户才变得有意义
人物模型代表着特定目的或目标的特定人群。
设计产品需要考虑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产品实际用户的目标,而不是购买者或开发者的目标。
优良交互设计的精髓在于设计出的交互,既能够满足制造商、服务提供商或其合作伙伴的目标,又能支撑用户的目标。

构造人物模型

第1步: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

第2步:找出行为变量

第3步: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第4步: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型

第5步: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第6步: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第7步:指定人物模型的类型

第8步:进一步描述特性和行为

实践中的人物模型

关于人物模型的误解

人物模型的量化

机构的“人物模型”

资源有限时使用临时人物模型

其他设计模型

工作流模型

人工制品模型

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