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Ray先森的一篇文章《你的职场值不值钱,“预期思维”说了算》,联想到我近期思考的“预期管理”,今天就学习一下别人的预期思维。

文章摘要

香帅老师在《北大金融课》中提出过一个“预期管理”的概念:

你要用尽一切办法给市场传达信号,让市场相信你的未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撬动资金资源,加大未来预期成为现实的概率

文章思路分析,大致分为三段

  1. 真正的预期,是对未来情况的良好估计和判断(提出结论)
  2. 为什么你未来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现在对你的预期(论证正确性)
  3. 如何用预期思维,为自己的将来增值?(提出改进方法)
    1. 不对抗趋势,先选好方向
    2. 不求进大公司但求进强公司
      1. 变现模式清晰
      2. 资金周转率高
      3. 关键资源卡位(核心竞争力)
    3. 进入核心岗位,而非协助岗位

**
所以,在职场你完全可以利用预期管理,去进行预判:

我所做的每一步选择,是不是在为我将来职场的增值做铺垫?

别忘了,你现在做的任何选择和判断,大概率,决定了你未来生活和成长的高度和顶点。

思考

大概率,到底是什么,他是在消费恐惧,还是在促使你成长?

从另一方面思考,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都是受概率影响的,时间越长偏差就可能越大,但总体的反向是要有的。就如文章提到得到 “不对抗趋势,先选好方向。”,看清楚大趋势的同时,你也要评估人的因素。人多代表着竞争,有竞争就需要思考自己如何胜出,自己的预期与能力成长,是否能达到自己选择赛道的第一,如不能就要思考如何创造发挥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赛道,争取达到第一。

我关注的点是如何使用预期思维,来为自己的将来增值,不求进大公司,但求进强公司。何为强公司,所谓强公司就是“抗风险能力”强的公司。大公司更多的是人的数量,强公司代表人的质量。

变现模式清晰:清晰的同时,是不是有可能大家都想到了,如果几家公司都是同样的变现模式,那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竞争对手,我在加一条你的变现模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资金周转率高: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方向,后续要关注自己公司投入的成本与得到的回报率有多高,而不是只关注公司投入。多用数据说话,而不是个人情感。回报要结合短期与长期,避免短时。

关键资源卡位:自己的原创能力有多少,自己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模仿的能力。

进入核心岗位,而非协助岗位:核心岗位代表着公司最优秀的资源,不关是薪资,还有人员能力,你能够学到的东西会比别的岗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