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一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从事前端工作已经满 9 年了,回顾一下。

如果只从开发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技术,我认为技术是服务与人,更多是关注产品。

开源

记得最初从接触 jquery 开始了解开源,2012年1月注册 github就开始了参与开源的梦想。

至今,自己也没有创造出前端稍微有点名气的开源项目,也没有为其他开源项目做贡献,给自己一句话总结,“梦想是有的,至今没实现”。虽然没有成果,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尝试

  1. 最初想法是实现一个 jquery 的简化版本,仅供内部项目使用(定位问题,类似项目只有 zepto 较成功)
  2. 考虑 UI 开源,而造了 reasyui 结局也是仅供内部使用
  3. 接下来前端优秀框架陆续诞生 backbone,Angular,React,Vue,自己也陷入了不断学习,在项目中实践前端框架,此阶段最多的思考时前端开发平台选型。
  4. 现在是各种跨端方案盛行,app 跨端 Flutter,小程序与 H5 同构 Taro,mpvue 等,自己在此阶段以业务与团队管理为主,更多的是思考方向,希望自己的团队在业务中能提炼出值得开源的项目。

不认命,想起了另外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考虑梦想时改进一下自己参与开源的方式:

  1. 回到现实,更多的思考开发过程中的痛点问题,针对最重要的一些痛点,寻求解决方案。如果业界已经有,考虑造更好轮子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自己造。
  2. 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开源项目,尽可能的参与进去,参与讨论,提交代码。
  3. 平时模仿成功的开源项目再造一遍轮子,提升自己能力,打好未来维护自己成功开源项目的基础。

产品

如果只从开发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技术,我认为技术是服务与人,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更多的从产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记得最开始自己团队的愿景“提供简单,易用的 UI 产品,使人人皆可享受”

每个程序员都有一个产品梦,说起产品就离不开创业。除了第一家公司 Tenda ,自己后来参与的都是创业公司(独立的创业公司,大公司内部的创业子公司)。已经经历了三次公司失败,现在也是在一家大公司的一个创业子公司。创业艰难,产品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决定公司的生死。

  1. 已经经历了两家创业失败的公司,大部分时间在创业公司,也没有什么成功的产品项目。
  2. 做得最多的就是从 0 到 1 的产品功能开发,业务代码只能持续一家公司,所以会更多的思考前端开发脚手架搭建,公用组件,UI 框架。

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所有的技术最终都是为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