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重看《投资者最重要的事》,开篇第一章

原文摘要

投资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环境是不可控的,鲜有精准再现的时候。心理在市场中伴有重要的角色,由于它的高波动性,导致因果关系并不可靠。一种投资方法可能一时奏效,但这种方法所采取的行动最终会改变环境,环境的改变则意味着需要采取新的方法。而且,如果一种方法有其他人效仿,那么这种方法的效用也会降低。

投资,就像经济一样,更像一门艺术而非科学。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有一些棘手。

事实上,我最想强调的事情之一是,直觉的,适应性的投资比固定的,机械化的投资更为重要。

其实,关键问题是你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人都能取得平均投资表现—只许投资每样都买一点的指数基金即可,这会带给你所谓的“市场收益”— 仅与市场表现相当。

第一层思维简单而肤浅,几乎人人都能做到(如果你希望保持优势,那么这不是一个好兆头)。第一层思维所需的只是一种对未来的看法,譬如“公司的前景是光明的,这表示股票会上长”。

第二层思维的人要思考许多东西:

  1. 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会在什么范围内?
  2. 我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3. 我正确的概率有多大?
  4. 人们的共识是什么?
  5. 我的预测与人们的共识有多大差异?
  6. 资产的当前价格与大众所认为的未来价格以及我所认为的未来价格相符程度如何?
  7. 价格中所反映的共识心理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
  8. 如果大众的看法是正确的,资产的价格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我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又会怎样?

学到了什么

作为投资新手,我可能没有很深的感悟,日常投资中提醒自己使用第二次思维,具体操作就是:按照上面提到的 8 个问题逐一的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