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昨天发布时的沟通方式,与自己组内的人沟通时会比较直接,而与其他团队人员沟通时又会比较委婉,态度上会好很多,我不仅会问自己为什么?

今天刚好看到《非暴力沟通》的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中提到的一种沟通方式“异化的沟通方式”。

文章摘要评论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我与熟悉的人沟通时,会无意识的忽视对方的感受与需要,下意识的选择异化的沟通方式,因为这是我现阶段最熟悉与运用自如的沟通方式,但不是我认为最好的沟通方式。如果现在不能做到最好,第一步至少达到不要使用“异化的沟通方式”。

异化的沟通方式,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1. 道德评判
  2. 进行比较
  3. 回避责任
  4. 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就如文章所说的,道德评价实际上是反映了我们的需求和价值观,而对方的感受与价值观呢?需要我们自己选择应对方式。

个人很认同暴力根源的说法,我们对,陌生人时会有意的忽视对方的感受与需要,有利益来往的人时会很重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自己熟悉或爱的人时可能部分时候会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

  1. 第一步成长,在与自己熟悉的人沟通是,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与需要。
  2. 第二部成长,在与非自己熟悉但有利益来往的人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与需要
  3. 第三部分,不要忽视任何人的感受与需要,避免道德评判。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Greenberg)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

就对自己而言,记住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成长,如果比较给我带来的是负能量,为什么要比较?当与其他人沟通时,清楚的表达比较的目的,还要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不要忘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要时负责任的语言来跟大家沟通,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做自己的主人,能承担得起,并可以推动自己前进责任就不要推脱。如果是承担不起的责任呢?学会想寻求帮助。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要求自己不强人所难,那就是要强迫自己改变方式。你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实现的路径是要跟具体的场景改变的。

小结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乐观的心态是自己能坚持的根源,没有什么是自己在思想上不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