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有关期望的文章《为何身为管理者,却丧失了对团队的期望?》,感觉写得是“真好”,突然想到自己前几天写的有关期望的文字“哎~~”。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先尝试回答自己的提问
- 是单纯的主题型写作,没有想清楚大纲吗?
- 是偏灵感型,酝酿时间不够长,思考深度不够?
- 还是写作技巧不够?
- 脱离场景的去思考,会显得比较空?
问题太多,一下子也解决不了。但有差距,自己又意识到差距,就是好的开始。学习才能缩小差距,先学习别人写文章的思路,从分析开始。
分析文章的思路
先简单的整理一下今天看的文章思路
开篇即标题:缺乏对团队的期望成为普遍现象
- 标题就是结论
- 依据结论构造成实际场景
- 列出原因方向
- 展开诉说,提出更深层次原因
- 提出解决方案
- 激发你的热情,引导你思考三句话
第一句话:期望,不是对他人的要求而是自己的修行。思路如下:
- 提出普遍错误观点,
- 提出自我不同观点
- 展开对比论证
- 下结论
第二句话:就算抱怨是实事,但谁能替你改变。思路如下:
- 提出两个对立场景,提出疑问
- 依据场景,展示现有普遍解决
- 使用反问句,间接提出自己观点
- 更具体的场景来论证
- 得出结论
第三句话:团队并不等于所有的人,不要滥用你的期望。思路如下:
- 提出问题,表明现状
- 指出错误观点
- 提出自己的分层解决方案
- 按照人进行分层一一说明
接下来,分析每个层的思路
第一层:简单交换。使用是什么,而不是对比说明。
第二层:价值交换。利用实际场景,列举特性。同样使用是什么,而不是对比说明。
第三层:培养和挑战。描述,表名与上一层关系。
第四层:融入共生。定义与描述
亮点在哪里?
最后总结文章的亮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