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 03.29.一.价值是什么 📚 的结论:价值就是我们喜欢的东西。
我们先看看《软件开发本质论》中的观点
如何衡量价值
可是罗恩,听你的意思,价值好想完全是主观的。难到我们不应该根据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来进行决策吗?那么,你都有哪些反对衡量它的理由呢?
你说得对,我的确反对用数值方法衡量价值,即使是估算成本我也不赞成。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并非真的知道数据。
对于几乎任何相关的产品,我们都不知道数据。我们既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会使用功能特性,也不知道产品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同样不知道人们会给我们最新的想法打五星还是三星。我们还不知道在打完分后,他们是否会购买产品。
鹤说:确实现在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收集用户功能特性的使用情况,但我们要论证的是,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是能真正的反映现实,还是提供虚假的安全感。
其次,大的差别很重要,小的差别则并不重要。
当我们审视面前所有的功能特性选项时,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功能特性非常重要,而另外一些则相当乏味无趣。这两者的区别很重要:我们需要区分哪些是特别重要的,哪些是乏味无趣的。
最后,不同类型的价值不具有可比性。
产品推动人会关注很多不同类型的价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价值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或者越来越不重要。有时,我们需要知道用户的看法:他们会觉得某个想法有用吗?有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开发相关的信息:实现某个想法是需要花费一天,一周还是十年?还有的时候我们更看重的是能否取悦用户或者潜在用户:如果能快速的交付某个功能特性,那么他们可以马上付款。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但是罗恩,“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应该如何衡量价值呢?我们怎样才能够确定得到了价值呢?
不必恐慌!其实,对于价值是什么,你已经很清楚了。不妨挑两件你可能要做的事情,问一问自己接下来会去做哪一件。你选择做的就是当前,更有价值的事情。你似乎总会知道要去做哪件事情。若不知道,就再问一问自己是否这两件事情都不值得去做。
如鹤说:果你纠结,是不是说明内心深处认为不值得去做,这倒是一种不错的思考路径。
确定做哪件事情之后,再来想想你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将你的想法记下来,然后继续追问为什么。通过这样做,你就能认识到你关注的是那些维度的价值。然后咨询项目干系人(项目利益相关者),问问他们的想法及其理由。这样就能了解什么以及为什么重要。
我们总是很难抗拒用数值表示价值的做法,如果你的确有一套这样的表示方法,不妨试一试。挑两件事情,计算一下两者的价值所应对的数值,看看所得的结果是否与你的想法一致。若一致,就继续使用这一方法;若不一致那就有趣了!继续完善你的方法,直到两者一致。如果总是不一致的话,我建议你干脆放弃这一方法。
使用数值来表示价值可能会使我们滑入深渊。如果公司开发产品的目的是赚钱,那么就可以使用产品的销售收入来衡量它的价值。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这一数值是否是不错的衡量指标,因为他将销售问题,产品问题,当然还有顾客的问题都混在了一起。
更糟糕的是,大多数与金钱有关的衡量指标在时间上都落后,因为等我们得到有关的信息时,为时已晚。同时,也没有真正好的办法来判断收入数据是好是坏。因此,金钱是糟糕的指标:不仅慢,还无法判断它是好是坏。
鹤说:这使我想起了《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中提出的“引领性指标”与“滞后性指标”。金钱就是典型的滞后性指标,结果都出来才知道是否已达成。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引领性指标,我们做了哪些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与改进的。
我很希望能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像功能点的数量,或者用户点击次数等。如果你发现这些数据有用,不妨绩效使用。不过需要明白的是,所有这些衡量指标的真正作用是帮助产品推动人,项目干系人,以及团队成员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相反,更好的做法是与开发人员和项目干系人坐在一起。考虑要做的事情。将所有人都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作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学习怎样达成共识。
鹤说:简单的答案,可能只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群体,需要一起交流沟通,才可能达成共识,从而选中我们想要的东西。
接着,实现选定的功能特性,并尽快交付,让后倾听用户的意见,再重复上述的过程。
鹤说:如果没有想清楚,那么先做,尽快交付,我们可以从结果中学习成长,让我们下一次更接近我们的目标。
自我总结
衡量价值,没有捷径可走,但也不要着急,因为我们想要的东西,是值得我们一直去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