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又何妨?
“‘什么都不做’可不在我们的选项之内。”哦,它在的,而且经常还是最棒的选择。“无为”这个选项应该始终摆在你的桌面上。“改变”经常把事情搞砸。把一个本来运转得很好的东西弄坏,往往比改进它更容易。可我们总是欺骗自己,往往以为投入更多时间、更多资金、更多注意力,就能取胜。
无为,更重要的是选择,选择什么时候无为。
知足常乐
虽说并没有哪条铁律规定了“何时算足够”或“什么叫足够”,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永远都没够,那工作永远会处于疯狂状态。
选择何时停止
最糟糕实践
况且,最佳实践暗示着,无论你正面临怎样的问题,总会有一个单一的答案。它暗示着你并没有选择。别信这种暗示,你永远有选择。
我们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最佳实践毫无价值。它们就像自行车上的辅助轮。当你不知道该如何保持平衡或该蹬多快时,它们可以帮助你前行。但遵循任何一条最佳实践之前,都该提醒自己要认真思考。
最后,如果你总是记挂着最佳实践给你开出的药方,总是怀疑自己做得不对,那你就没法培养出冷静的公司文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下去就行了。创造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模式,至于这些做法对别人来说算不算最佳实践?管它呢。
教你只用一种方式去应对未来的各种场景,才是最糟糕的实践。最佳实践这个东西都只是暂时的,或者只是适用与特定场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时间管理的秘诀,高效能生活的秘诀,提高睡眠质量的秘诀,高效率工作的秘诀……这些全都反映出一种执迷的心态:企图在一天中挤出更多时间。可是,问题不在于调整自己每天的行为模式,以便把更多时间留给工作。真正的问题在于,有太多垃圾事要做。
想要完成更多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干点。
说“不”是收回时间的唯一方式。别给自己排上12件任务,然后把它们的次序摆弄来摆弄去,企图找到一个效率最高的排列组合;你也用不着设定计时器,闹铃一响就赶紧换下一件事做。把12件事删掉7件,你就有时间做余下的5件了。这不叫时间管理,这叫任务精简。其他的一切秘诀都是忽悠人的
说不的价值
“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不”更容易做到。
说“不”,你只拒绝了一件事,而说“是”,相当于拒绝了上千件。
“不”是一个精准的仪器,是外科医生的手术刀,是聚焦于一点的激光枪。
“是”是个圆钝的棍棒,是渔夫的网,不管什么都往里装。
“不”是具体的,“是”是宽泛的。
当你对一件事说“不”的时候,这个选择引出了更多选择。到了明天,你可以像今天一样,开放地迎接新机会。
而当你说“是”的时候,你已经用掉了选择权。一大批机会被挡在门外,明天因此受到了诸多限制。
现在你说了“不”,日后你总可以再回来说“是”。
如果你现在说了“是”,日后说“不”就更难了。
说“不”很艰难,但它带来冷静;说“是”很简单,却引发忙乱。知道自己该对什么说“不”,胜过知道该对什么说“是”。你要明白“不”的价值。
三个关键字“精准”,“冷静”,“艰难”,一个更好的明天。
冒险不等于鲁莽
有许多创业家沉迷于冒险。危险越大,感觉越好。一头是赢得一切,一头是失去一切,他们平衡在两者之间,追逐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滋味,体会那种战栗与荣耀的感觉。但我们不这么做。
我们用不着为了在工作中寻求兴奋刺激而冒险。我们也会冒风险,但却不会把公司置于险境。
冒险不等于鲁莽,你并不会因为把自己或公司置于毫无必要的险境而变得更加勇敢。聪明的赌局是,万一局面跟你设想的不一样,你还可以翻盘重玩一遍。
做好重玩一次的准备,再去冒险。
季节轮换
用工作时长、任务难度,甚至专门的福利来强调季节更替的感觉吧,想些办法来打破一成不变的单调感受。如果人们在同一个状态里待得太久,就会变得沉闷僵滞。
是否可以让自己也感受季节的变化,我想起了农历的24节气,不同的节气做相应的事情不是很酷吗?
利润才是硬道理
利润意味着你有思考的时间,有探索的空间。它意味着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和时间表。
若是没能赢利,总会有些东西像着火一样被消耗掉。当公司讨论“烧钱率”的时候,被烧掉的东西有两种:金钱和人才。前者终有用完的一日,而后者的热情也会耗尽。
自我选择权需要利润做支撑。
故意放弃
不敢失去的客户是最糟的客户。“大鲸鱼”只要隐约露出一点不满意的迹象,你就会垂头丧气,焦虑不安。正是这样的客户让你夜不能寐。
我们从第一天起,就拒绝了按人数收费的商业模式。这不是因为我们不喜欢钱,而是因为我们更加喜欢自由!
按人数收费的问题在于,它会把你最大的客户变成最好的客户。如果你没有全然的控制力,金钱就会产生影响。而这也决定了你要把时间花在谁身上。一旦金钱流动起来,你不可能避开这些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水龙头关上。
成为一家冷静的公司,关键就在于想清楚你是谁、你想服务谁、你想对谁说“不”,并由此做出决策。关键就在于你得知道,要对哪个部分做出优化。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但是,不做选择或犹豫不决必定是最错误的。
犹豫不决才是最错误的。
发布,然后学习
所以,尽最大努力把产品做好,然后发布出去,投放市场。你会从真正需要你的产品的真实用户那里,得到真实的看法与答案,并以此为基础做迭代、改进,发布,然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