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bmEOV62gXdkGRDUJcASkpQ

    最近,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了前阿里的一名HR,就“什么样的年轻人值得培养”,她总结了三点:第一,根红苗正。简单的说就是人品要好,正直、真诚、善良、踏实;第二,仰望星空。就是要有梦想、有格局、有高度、看得远;第三,脚踏实地。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专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全力以赴把当前事情做到最好。

    作为体验设计师,我特别想分享下我对“脚踏实地”的理解。总体而言,要把三个“活”做好。

    首先,不挑“活”。很多设计师都希望做别人看得见的设计。譬如流量大的、感知强的产品等等。当年自己在做新零售的时候,也是因为业务的“风头浪尖”而兴奋不已,感觉自己做的东西整个行业都能看见,内心还是有些小憧憬的。后来,集团战略变化、业务调整,设计方向和重点也发生的变化,回头想想,留下的东西,早就不是什么流量、曝光、感知及关注度,也不是酷炫的案例和作品,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设计思考。有了一段段经历以后,我越发认识到,设计师的价值,是通过帮助业务解决问题体现出来的,而不是业务或产品自身的光环。每个“活”的背后,都是有价值的,把价值做出来才是硬道理,不挑活,其实是对价值更高格局的认知。

    其次,眼里有“活”。这是个态度和意识问题。能来阿里工作的,态度都不是大问题,但意识层面却是有差异的。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是“需求”,能快速承接需求就好了;有的人眼中看到的是“挑战”,可以尝试不同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有的人眼中看到的是“机会”,如何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而把一类问题进行解决,并提炼出共性方法去帮助别人**。有的人看不到活,有的人满眼是活。眼里有活(挑战、机会、成长),本质是意识层面的决定的,设计师之间职业成长的差距,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眼里的“活”,本质是态度和意识的产物。

    再次,灵“活”。设计师的脚踏实地,绝不是埋着头默默无闻的做设计。更需要根据业务阶段、场景特性、产品需求、资源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策略的制定及灵活的设计手段。譬如,有的工具类产品是缺少用户同理心的,这就需要设计师走进一线,通过用户原声来洞察机会点;有的产品是软硬件一体的,这类产品就不能仅仅聚焦在界面的交互和逻辑上;有的业务进入了突破阶段,就不能拿初期打基础的方式来做创新。灵活能让我们基于当下的条件,做最合适的设计。

    以上三个维度,并不是判断设计师是否值得培养的唯一标准,但却反映出的是大多数优秀设计师们“脚踏实地”的共同特质。

    你的“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