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小故事。
我记得刚工作的时候,和产品经理因为某个功能,某个按钮/banner的大小撕逼,挣得面赤耳红,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下班后在设计师交流群里骂产品 SX,抱怨产品同事就知道抄别人的功能等等,赚足了嘴瘾。
冷静。

回想一下和产品同事撕逼的场景,我们能经常性的听到两句话:

  • 为什么这样设计?
  • 为什么不这样设计?

我们要怎样看待产品的质疑,这时候我们要区分一下场景。

1、和自己信任感比较足的产品同事对接需求。
毕竟大家都很熟,所以相对双方都会顾忌彼此的心里感受,讲话不会那么“冲”,我们设计可能和产品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产品说一下他的思路,双方交换一下意见,这个问题可能就解决了。

2、和一位陌生的同事做需求对接。
彼此双方都不熟悉,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双方可能只考虑着自己的利益,相对来讲情绪没有那么缓和。面对这种场景,我们设计需要把自己的设计思考娓娓道来。设计思考其中就包含了我们对自己产品的理解和对竞品的分析。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对竞品分析的理解。

我把竞品分析分为两种:

  • 设计层面的竞品分析
  • 产品层面的竞品分析

    设计层面的竞品分析

    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设计层面的竞品分析是站在“设计”这个维度上分析的。
    何为“设计层面”,举个例子。

例如:我们需要做消息通知的功能,这时候我们需要参考其他产品的消息中心是怎么设计的,了解有哪些设计形式、各种设计形式各自优劣势。对竞品的设计熟悉以后,就能回答产品同事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设计”。

大家都知道为什么竞品分析,但是怎么去找竞品、值得学习的应用?除了已知的知名产品外,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应用做的也不错呢?

首先推荐一个产品推荐网站:
https://www.producthunt.com/ 这个网站经常会发布一些世界上新鲜、好玩的应用。

找到不错的产品后,有些产品需要登录才行,这时候可以参考以下网站,这些网站收录了一些 App 的截图。
https://uxarchive.com/
http://pttrns.com/

产品层面的竞品分析

我想所谓的产品分析,就需要我们设计站在产品的维度去思考产品,要看透设计界面背后的故事,了解这个需求的底层逻辑。

举个例子:

  • 微信发朋友圈的顺序:手机相机拍摄/相册选择照片 - 确定照片 - 编辑内容 - 发布。
  • “微博”发微博的顺序:写微博 - 编辑内容 - 添加图片 - 发布。
  • 小红书发笔记顺序:选择照片 - 编辑图片 - 编辑文字内容 - 发布。
  • 豆瓣发动态顺序:添加话题 - 写文字 - 添加照片 - 发布。

从上面 4 个产品都发帖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顺序都不一样,以往的我竞品分析可能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只分析了其功能表面发帖的顺序,而没有深入思考,他们的顺序为什么不一样?但是现在我们要站在其产品的层面竞品分析。

微信
微信的朋友圈定位就是基于照片的,照片相比于文字更能表达一个人心理状态。微信朋友圈是为了让每个人都使能用,让农民工、老人也能用,把使用门槛降到最低,发图片人人都会,但是写一段文字门槛就高了很多。

微博
两个维度,用户群体和发微博的场景。
用户群体:根据百度指数统计微博 20-29岁占比 63.1%。
发微博的场景:发微博更多地是表达一段情感、一件事。当人们想起发微博的时候,用户的心理是有目的、有目标的去表达。

小红书
小红书的定位是一个社区分享种草平台,首页 feed 流展示以展示图片为主,好看的图片是吸引用户点击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发笔记的顺序首选让用户去选择照片,然后编辑照片,最后根据照片内容去写文字内容发布。

假如我们做的一个图片社交的平台,想单纯的从设计角度去“辩解”编辑图片这个复杂的功能的顺序,这成功的几率很小。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产品层面去分析为什么要先选择图片,然后再费大力气编辑图片,相信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至少在产品经理的眼里,我们设计是懂产品,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设计师,而不是只是一个做视觉的设计师。

上面讲了那么多竞品分析的维度,那么如何做竞品分析呢?
我将竞品分析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 商业背景
  • 产品分析
  • 用户 user flow
  • 视觉 UI 组件
  • 用户评价
  • 总结

    商业背景

    了解一个产品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这个产品的商业背景,也就是先了解这个产品的发展历程、目前所处的商业阶段、融资规模、团队规模等等,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后,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度的理解设计背后的原因。

举个例子:
造车新势力今年都在大批量招人,为什么招人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新闻、百科信息等搜到其原因。
1、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新能源、制造业等都是国家重点支持行业。
2、新能源汽车国家大力补贴,买新能源车不用摇号、不用缴税、甚至还给补贴。
3、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越来越高。
4、BBA 、福特等传统汽车强企已经对外宣布未来几年断断续续不再研发燃油车。
等等

推荐几个查找新闻信息的网站:
1、百度百科。
2、维基百科。
3、36Kr。
4、知乎。
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等等。

产品分析

这里的产品分析更多的是针对具体的页面或者某个功能的设计进行截图分析。
例如:
1、菜单导航。一共有几个 tab 菜单,tab 的排位什么?
2、登录。是否支持第三方社交化登录,分别支持哪些平台?
3、Feed 流的形式,是大图、图文混排、画廊的形式?
等等。

用户 user flow

用户操作路径。这部分是整个竞品分析的核心部分。
1、下载 App 。安装后,从打开 App 开始截图。
2、将产品的核心路径操作一遍,分别截图。
核心路径:例如淘宝的核心路径是用户搜产品 - 加购 - 下单 - 付款。
3、按照用户的操作路径,依次摆在画布上,分析这个产品的核心路径有哪几步?分别是怎么设计的。
4、同样的功能,多个产品的核心路径进行对比,寻找差异。

视觉 UI 组件

这应该是视觉设计师最关注的部分。虽然我们拿不到竞品的组件构成,但是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机截图,把截图放在源文件里面量、画等方法逆向把竞品的组件信息还原出来。
下面这些信息是视觉设计师最为关注的点

  • 品牌色、辅助色
  • 按钮(按钮层级类型、CTA、辅助按钮)
  • 间距(间距规范、栅格)
  • 字体版式(字号、行间距等)
  • ICON (风格、大小)
  • tab 的展示形式
  • 表单
  • 等等

    用户评价

    应用市场的评价是获取用户反馈最佳渠道之一。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这应用市场的用户评价。当然我们分析竞品的时候也要时刻关注这竞品的用户评价,有两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

  • 发版记录,每次发版更新内容。

  • 差评信息,帮助我们避坑。

假如竞品某次改版,导致于用户大量差评,这时候我们就要反思,1、尽可能的躲开竞品的改版方案。2、分析差评的原因,从中反思自己的设计。
推荐不错的抓取应用市场信息的网站。
1、七麦数据 https://www.qimai.cn/
2、艾瑞数据 https://data.iresearch.com.cn/home.shtml

总结分析

当我们分析总结完以后,就会发现每个产品的总结性结论应该也不一样,我们想要学习的地方应该也不一样。

举个例子:我们要做一个社交电商产品,分析后发现拼多多有很多的用户增长裂变的功能,拼多多基于和微信的合作关系,在微信内可以随意裂变转发,最后做出拼小圈等社交需求,假如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一个App 内的社交需求,那么就要考虑我们这个平台的好友关系怎么来?微信的好友关系不可能给到我们,靠获取通讯录?假如用户不开放通讯录权限,我们又该怎么办?等等。

我们最后的总结分析,应该不仅仅是针对设计的分析,应该站在产品的维度分析设计,当和产品沟通需求的时候,我们才能对这个产品的商业背景、产品功能、设计信息等都熟悉的介绍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和产品沟通对接。

总结

现阶段无论我们是设计师还是普通用户,都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我们在使用手机App 的时候,不应该只是沉浸在App 的内容中,应该透过视觉页面去分析产品的底层逻辑,App 为什么这样设计,产品逻辑在哪里?

最后我在反思一个问题。
为什么微信说自己是工具类产品,但是我们越来越离不开微信了呢?
一个好的 App 难道不是为了用户高效的解决问题?但是好像我们目前的产品都是想尽办法把用户留下来?提高用户的停留时长,最后 App 越做越臃肿,体验越来越来越差?
这背后的商业逻辑相信很复杂,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清楚,我只想随着我工作阅历的增加,逐渐搞清楚这背后的商业逻辑。

码字不易,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帮助,麻烦点个赞👍🏻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