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部门赋予一个清晰的工作重点,并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利于实现目标,这使得针对资源配置所做的诊断变得简单直接,还能够避免角色错位。举个这方面的例子,我们有一个营销部(目标是做市场推广),还有一个客户服务部(目标是服务客户),两个部门所做的工作类似,把它们合并起来也许会有一些好处,但是营销和客户服务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如果把这两个部门合并,则部门管理者、营销人员、客户顾问、分析员和其他人员就会收发相互矛盾的反馈。如果问为什么客户服务质量相对下降了,人们会回答:“上头鼓励我们提高销售业绩。”如果问为什么没能提高销售业绩,合并后的部门可能解释说,它们需要多为客户服务。

    a.**自上而下地建设组织。**一个组织与一幢大楼正好想反:组织的基础位于顶端。因此,必须先招聘管理者,再招聘者的下属。管理者能帮助设计机器,挑选人员来补充各个岗位。部门的负责人既要有战略性思维,又要能从事日常管理。如果它们无法预计将要发生的事,日常管理就会危机频发。

    b.**每个人都必须由一位具有可信度的、奉行高标准的人来监督。**缺乏严格的监督,就可能导致质量控制不到位、培训不足、对优异业绩缺乏认可。不要盲目地相信人们自然地能把工作做好。

    c.**金字塔塔尖上的人应当有管理直接下属的技能和专注力,并对下属的工作有深入理解。**几年前,在桥水,有人曾建议让技术部门主管来同时管理后勤部(由负责楼宇、餐食、办公用品等设施的人员组成),因为技术和后勤两个功能有所重叠(计算机也属于实施,也涉及用电等),当让负责杂物、餐食的人员向技术部门主管汇报是不适当的,让技术人员向负责后勤的人汇报也同样不合适。这些职能虽然从广义上讲都属于“后勤”,但工作性质完全不同,要求的工作技能也不同。换哟一个类似的例子,我们曾讨论把负责客户协议的部门与另外一个负责对手方合同的部门合并,归由一位管理者来领导。那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与客户签合同所需的技能完全不同于与对手签合同所需的技能,把这两个部门混合到一个笼统的“签合同”名下是不对的,因为这两个部门分别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d.**在设计组织时,运用五步流程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不同员工能在不同步骤发挥良好作用。**要按照人的不同秉性把人分配到不同的步骤里。

    例如,有大局观的人应去负责制定目标;擅长“品尝汤的味道”的人应去负责识别问题,并不能容忍问题存在;逻辑思维强、不畏惧质询他人的侦探式人物应该去做诊断;有丰富想象力的策划者应负责方案的设计和改进;值得信赖的的能手应该确保把计划执行好。当然,有些人擅长上述一种以上的本领,一般而言能把两类或三类事情都做得很好,但几乎没有人能把所有事情办好。一个团队应该具备所有上述能力,并知道谁负责哪个步骤的工作。

    e.**不要让一个机构去适应员工。**管理者通常假设机构里的员工是给定的,并努力让机构去适应这些员工,这是个落伍的想法。想法,管理者应该假设机构是最好的,然后确保找到最适合的员工。要根据工作要求设计工作岗位,而不是基于员工想做什么或者有哪些人可用。你总是可以从外部找到适合特定岗位的最优秀的员工。先要设计出最好的工作流程,然后画出组织架构草图,并设想各部分如何协作,明确每个岗位的人员资格要求。只有在这些事情做好后,才能去招聘适合的人员。

    f.**要考虑机构的规模多大为宜。**你订立的目标规模必须能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支撑,例如,一个机构可能不必大到必须分设营销部门和负责客户投资分析的团队。桥水从最初的人人全能的单一细胞公司成功地发展成多层架构的企业,这是因为我们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保持了集中精力、提高效率的能力。

    临时分担和轮换资源是可以的,但与职责混同是两回事,另一方面,随着人员数量增加和/或负责程度的提升,机构的效率会有所降低,所以要尽量保持架构简单。机构规模越大,信息科技管理跨部门沟通就越重要。

    g.**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以最合乎逻辑的办法来划分业务部门及其下属部门。**一些部门之间很自然地拥有更紧密的联系。这种“万有引力”可能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或共同的技能要求、工作流程、物理位置等。如果不考虑这些部门之间的引力而强制推行你设计的部门架构就会导致低效。

    h.**让各部门尽可能自给自足,以便控制所需的资源。**我们只要做是不希望形成一种官僚作风,迫使各部门竞相从某个没有自身工作重点的资源池争夺资源。

    i.**为保证联络和沟通顺利,高级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比例、基层管理人员与其直接下属的比例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一般来说,这个比例不应超过1:10,最好在1:5左右。当然,比例合不合适是变化的,它取决于直接下属的人数、工作的复杂程度、管理者同时管理多人或多个项目的能力。一个有效机构的规模,受制于该机构从上到下的层级数量,以及管理者与直接下属的比例。

    j.**在设计中要考虑继任计划和培训安排。**我要是能在早期职业生涯中考虑到这个问题就好了。为了确保你的公司有持续良好的业绩,你需要建造一台“永动机”,即便你不在也能很好运转。这不仅仅涉及你自己的退休安排,也涉及怎样遴选、培训和管理接班的新管理层,最重要的是,要把文化和价值观传统下去。这方面我见到的最好的办法来自通用电气、3G资本,它们构建了一种金字塔式的“接班通道”,在其中,下一代领导人与当前的领导人一起思考、一起做决策,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接受考验。

    k.**不要仅盯着你自己的工作,还要关注如果你不在场,工作会如何开展。**我本书前面提到过关键人物风险,最适用于描述那些职责非常广的人,特别是机构的领导者。如果是你,你应当授权你的继任者干一段时间你的工作,接受评判和考验。相关工作情况应当书面记录下来,以便万一你遇到车祸时,能够参阅。如果机构的所有关键人物都能做到,你就有了强大的“后备军团”,或者至少明白了机构的脆弱性,需要制订应对预案。记得我说过,一个类似忍者的管理者要能够停下来看看风景,也就是说要成为一个乐队演奏家。如果你总是能招聘到跟你一样优秀或比你还优秀的人,你就能把自己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做些其他事情,构建你的接班通道。

    另外,思考谁来接你的班也是一个启发、高产的经历。除了考虑你自己的工作状况、琢磨哪些人适合、哪些人不适合,你还会思索怎么安排你手下最出色的人,可能还要创造出某些新职位。既然你让他们在不受你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你的工作,借以检验他们的能力,你还要有动力在检验他们之前为其提供合适的培训。当然,压力测试会帮助你了解、适应情况,也能发挥好作用。

    l.**为确保正确完成关键人物,宁要“做两遍”而不要“二次确认”。**二次确认的错误率比做两遍的错误率高。做两遍指的是让两个互不相关的结果。这不仅考验确保产生更好的答案,也能让你了解到他们的行为和能力的差别。我在公司的关键领域,例如财务部(涉及大量资金,可能存在风险)实行了“做两遍”策略。

    考虑到只有审计师本人知识经验丰富,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审计,要确保让能够胜任“做两遍”的人去进行二次确认。如果负责二次确认的人自己都不会从事某项业务,他怎么可能准确地做出评价呢?

    m.**使用顾问要明智、防止过度依赖顾问。**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进行设计,你需要雇请外部顾问,你可以由此获得所需的大量专业技能来解决某个问题。当你把人物外包时,你就不必担心管理的问题,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优势。如果某个职位不是全职的,且需要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我宁愿交给顾问或外部人。

    但同时,你需要当心不要太多频繁地雇佣顾问来完成本该由员工承担的工作。这会使你迟早付出代价,也不利于维护你公司的文化。你还要确保不要让顾问换种方式做事。他们几乎肯定还要按照自己惯常的方法行事,他们的老板也会要求他们这样做。

    在评估是否需要聘请外部顾问时,要考虑一下因素:

    1.质量控制。如果是你的员工从事相关工作,你要对其工作质量负责。但如果为你做事的人来自另一家公司,你就要依赖对方工作标准,因此要知道对方的工作标准高不高,或者是否比本公司的标准更高。

    2.经济上是否划算。如果相关工作需要一名全职人员,肯定是设一个岗位找一个人更加节约开支。每天支付给顾问的费用累加起来远远超过一个全职员工的工资。

    3.知识的体制化。长期在你公司工作的人,将会比外部人更能了解和认同你公司的文化。

    4.安全。让外部人从事相关工作将大大增加你公司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你看不到他们工作的时候(无法监督他们是否遵循适当的谨慎原则,例如不要把敏感文件放在办公桌上)。

    你必须考虑是将工作外包,还是在内部培养工作人员。尽管临时工和顾问有助于迅速解决问题,但不能培养公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