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用语,也是法规性工具书。
2011版部分增删
2011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设“综合”“国防”“战争·战略”“作战(综合)”等26个类目,收词8587条,共105万字、配图(表)195幅,所有词目均标注了英文译名。其中,新增设了**“作战(综合)”“危机与突发事件处置”“装备工作”“军事法规”“军事外交”和“陆军”**6个新类目。同时,增加了**4000余条**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反映军事领域变化与发展的新词目。2011版《军语》内容涵盖了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专业领域。
“信息对抗”类词条变化对比
释义变化
雷达对抗
1997:为削弱、破坏敌方雷达使用效能,保护己方雷达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基本内容包括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和电子防御等。
2011:为削弱、破坏敌方雷达使用效能,保护己方雷达正常发挥效能而进行的电子对抗。基本内容包括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和电子防御等。
抵近干扰
1997:将干扰设备尽量靠近敌方配置,以对敌电子设备实施近距离电子干扰的战术。
2011:将干扰设备靠近敌方配置,以对敌电子设备实施近距离的电子干扰。
电子进攻
1997:为破坏或阻止敌方有效使用其电子设备或系统而采取的行动。电子进攻任务通常由电子对抗兵承担。
2011:亦称电子攻击。使用电子干扰装备和电子脉冲武器、定向能武器、反辐射武器等,攻击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的行动。包括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等。
电子对抗兵群
1997:电子对抗部队战时遂行电子对抗作战任务的战斗编组。通常编为基本群和前方群,有时还编有后方群。
2011:作战中担负电子对抗任务的兵力编组。进攻作战通常编有前沿干扰群、纵深干扰群和伴随支援干扰群;防御作战通常编有前方干扰群、基本干扰群和激动干扰群等。
连续波干扰
1997:发射不间断的连续振荡波形的射频信号所形成的电子干扰。为提高干扰效果,通常对连续波进行各种调制,如调幅、调频、调相或复合调制等。
2011:发射已调制的连续不断的电磁信号所形成的电子干扰。
辐射源威胁识别
1997:对敌方电磁辐射威胁程度的分析鉴别。方法是:将侦获的敌方电磁辐射源的特征参数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已知各类威胁辐射源特征参数作比较,以确定辐射源的种类和威胁等级。是电子对抗支援侦察系统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2011:对敌方电磁辐射源威胁程度的分析和鉴别。其结果确定电子进攻优先等级的主要依据。
词条义项增删
据统计,2011版《军语》“信息对抗”类词语中有新增义项的共计1个,有删减义项的共计1个。
电子干扰
1997: 对敌方电子设备或系统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目的是使敌方电子设备或系统的使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包括电子干扰技术和电子干扰战术。按干扰的性质,分为压制性电子干扰和欺骗性电子干扰;按干扰产生的方法,分为无源电子干扰和有源电子干扰。
2011:①利用电磁能对敌方信息设备或系统进行扰乱的行动。目的是使敌方电子信息设备或系统的使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按性质,分为压制性电子干扰和欺骗性电子干扰;按方法,分为有源电子干扰和无源电子干扰。②泛指所有影响、破坏电子信息设备和系统正常工作的电磁辐射。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电子对抗兵
1997:①应用电子对抗装备遂行电子对抗侦察和电子干扰任务的部对和分队的统称。包括雷达对抗部队、分队和通信对抗部队、分队。通常用于协同作战,也可单独遂行作战任务。②从事电子对抗专业的士兵。
2011:以电子对抗侦察、干扰设备和反辐射武器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电子对抗任务的兵种。是信息作战的基本力量。
参考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2011版与1997版“信息对抗”类词释义对比浅析_《北方文学》杂志社 (bfwx.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