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底层逻辑 鸡汤文摘

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是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

埃隆·马斯克与第一性原理

  • Zip2联合创始人,1999年被康柏(Compaq)以3.07亿美元收购
  • Paypal创始人兼CEO,2002年被eBay以15亿美元收购
  • SpaceX创始人,CEO,兼CTO,地球上唯一将太空技术商业化的民营企业
  • Telsa CEO,这个时代汽车产业的真正颠覆者
  • Solar City董事长并提供公司最初创办的灵感,现已发展为全美最大太阳能发电公司
  • OpenAI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
  • NeuralLink脑机接口
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

引用他的原话

  1. 我们运用“物理性”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比较性思维适合在一个规律周期以内做微小迭代。优点是效率高,不费脑子;缺点是容易掉沟里,无法面对代际变革。

物理性思维适合做颠覆式创新。缺点是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深厚的行业知识,一般人玩不了。

第一性原理,出自亚里士多德:

  1. 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原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例如,由埃隆马克思提出的概念,Hyperloop超级高铁项目。大概是说磁悬浮解决了轨道摩擦力,使得火车速度可以到到400km/h,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是在非真空环境下无论怎么设计车身都无法避免的,因此他提出在真空中行驶的超级高铁想法。

没人规定火车的形态与运行环境,但是比较性思维则会陷入到如何优化车身降低空气阻力的圈子。如同亨利福特说”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埃隆马克思以外很多著名学者也应用这种思维模式,例如爱因斯坦说理论家的工作就是两步,第一步是发现公理,第二个从公理出发推出结论。发现公理正是发现这个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总结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

“归零”:重头算,回归最基本的概念,找寻最基本的基石。

“解构”:分解现象,层层拨开,找到改变的突破点。

“重构”;重新建造一条新的赛道,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把原来的给替代掉。

埃隆马克思的学习/知识管理方式

迁移式学习

以往有观点追求在某一领域精益求精,避免泛而不精,但后续有统计研究给出结论,涉猎多个领域往往会原领域有更深的理解以及创新的想法。

第一步:知识解构为基本原理

首先要获取知识,埃隆马克思给出的关于学习方式的建议:

  1. 把知识看作是一棵语义树,确保你首先要理解基础原理,然后再学习建立在基础之上的知识。就好像树叶的成长必须要依赖树干和树枝一样,否则树叶将无法依存,知识也如此。

知识与知识的重要性不同,要先扎实基础根干,再吸收碎片知识构成枝叶,形成知识框架。而不是用碎片知识填鸭。无法联系起来的知识是记不住的。对于新知识,通过不断的提问,向根干靠拢,最后关联上,例:埃隆马克思经常抓一个工程师对某一问题提问到他懂(关联上)为止。知识的增长是指数形式的,根干期很慢,枝叶期开始爆炸性增加。

学习各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研究表明,将你的知识转化为更深层、更抽象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学习的转移。研究还表明,有一种方法尤其能帮助人们凭直觉感知基本原理。这种方法被称之为“案例对照”。

下图展现了案例对照的方法:假设你想理解字母「A」,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种方式是在不同情景下对比A的变化(观察对照案例),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去加深对于同一种A的印象(观察相同案例)。

知识管理 - 图1

知识管理 - 图2

尽管这两种方法都能帮你理解字母「A」,但很显然,第一种观察对照案例的方法效率更高。当你在观察这些丰富的案例中能够辨别字母「A」的基本形态,你也就熟练掌握了A并对此产生了新的理解。

当我们学习任何东西时,通过观察大量不同的案例,我们开始凭直觉知道什么是本质的,甚至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

第二步:将基本原理在新领域重构

马斯克学习转移过程中的第二步,将他在人工智能、技术、物理和工程领域学到的基础原理重新构建成独立的领域。

  • 在航空航天领域,SpaceX
  • 在汽车领域,特斯拉
  • 在火车领域,Hyperloop
  •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PayPal
  • 在脑神经领域,OpenAI
  • 在交通领域,The Boring Company

个人理解总结

学习知识,夯实基础,扎实根干,大量阅读,不断提问并寻找答案,直到枝叶与根干相连为止。

在某一领域通过大量吸收信息,知识,提炼出的共通点(本质)——底层逻辑

多个领域提取归纳信息——交叉学科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源于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内在的主要矛盾。

技术的发展可以用科技树来表示,新知识位于枝叶处,若底层逻辑位于枝则可能发展出新枝,位于根干则可能发展出新树。

从底层逻辑出发,不容易被固有的思维框架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