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国防,指挥控制,作战理论
起源
网络中心战概念由美国海军首先提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美国陆、海、空三军普遍接受的作战理论,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海军内部研讨阶段。1997年4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杰伊·约翰逊海军上将在美国海军学会年会上发言,正式提出网络中心战理论,并称“网络中心战”是200年来军事领域最重要的变革。1998年1月,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阿瑟·塞布罗斯基海军中将发表题为《网络中心战:起源与未来》的论文,成为网络中心战理论的奠基之作。随后,美国海军内部对该理论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引起了美国国防部和其他军种的高度重视。
- 全军达成共识阶段。2001年7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网络中心战》报告,强调“网络中心战应成为美国国防力量转型战略规划的基石”,标志着国防部正式接受了“网络中心战”理论。2003年11月,美国陆、海、空三军发表《转型路线图》,从验证军事转型方向和效果等角度,总结了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认为伊拉克战争表明网络中心战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月,美国国防部部队转型办公室颁发《军事转型战略途径》,首次提出网络中心战是美军新的战争方式,确定美军应以此作为统一美军建设和作战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2004年1月,美国国防部颁布《网络中心战:创造决定性作战优势》和《网络中心战实施纲要》,将发展和建设网络中心战能力作为统揽军事转型的整体框架和中心环节。
- 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5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第5144.1号指令,规定由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兼任国防部首席信息官,负责网络中心战建没的指导、监督与管理。2005年3月的《美国国防战略》和2006年2月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都重申了网络中心战的战略地位。2006年10月,美国国防部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部长兼首席信息官格里姆斯,签发了《国防部首席信息官战略计划》,标志着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基本构想
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通过成熟的网络化部队,**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态势感知质量、协作和自我同步能力,在广阔空间实施高度同步的联合作战,极大地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在**作战理念**上,主张**以网络为中心来思考和处理作战问题**,通过所有作战要素网络化,力求取得**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全面优势。
- 物理域是作战体系中的各种物理中心、终端和平台以及连接它们的各种网络所存在的陆、海、空、天有形空间,也是多种作战力量实施机动、打击、保护等活动的空间。
- 信息域是创造、收集、处理、传输、共享信息的领域,是争取信息优势的关键领域,也是促进作战人员间信息交流的领域。
- 认知域存在于参战人员的思想中,既包括知觉、感知、理解及据此做出的决策,也涉及军事领导才能、部队士气与凝聚力、训练水平与作战经验、态势感知能力等。
- 社会域是人们交流互动、交换信息、相互影响、达成共识的群体活动空问,涉及文化、信仰、价值观等。
在作战体系上,依托全球信息网格,建成传感器、指挥控制和交战三大网络。
传感器网络包括各种侦察卫星、侦察舰机、陆基侦察阵地,以及具有感知能力的武器平台,把所有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信息融合在一起,迅速产生作战空间的态势感知能力;
指挥控制网络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系统”、“海上联合指挥信息系统”等,对传感器网络和交战网络起支撑作用,对作战行动进行指挥控制;
交战网络包括坦克、陆基导弹、作战飞机、舰艇等打击武器系统,负责对目标迅速实施打击。
在作战流程上,各作战单元以“即插即用”方式接入网络,形成“传感器一指控中心一射手”无缝链接,缩短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周期,提高指挥速度,加快作战节奏,最终实现“发现即摧毁”。
核心系统
网络中心战体系是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巨系统,从信息化作战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等环节来看,其**核心系统作要由战场感知、数据链、信息传输、敌我识别、导航定位、电视会议、数字地理、模拟仿真、数据库等九大系统构成**。
- 战场感知系统。战场感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网络组成,担负着在信息化战场获取信息优势的任务。美军战场感知系统大体分为外太空、高空、中空、低空、陆地、海上六个层次。感知对象除敌情之外,还包括我情、友情、地理环境和气象水文等。
- 数据链系统。美军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先后研发了各种不同用途的通用数据链和专用数据链,除了“Link 11”和“Link 16”等数据链外,还有公共数据链、多平台通用数据链、高整合数据链、防空导弹专用数据链、精确制导武器系统专用数据链、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态势感知数据链、协同作战能力系统等。
- 信息传输系统。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负责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战斗支援系统、国防文电系统、国防信息系统网等四大支柱性系统。这些网络系统既是美军实施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战略指挥的主要依托,也是连接各种战术信息系统的骨干网络。
- 敌我识别系统。在信息化作战中,准确可靠地识别战场目标的敌我属性,既是获取整个战场态势感知的重要内容,也饲实施信息化作战和精确打击的前提。目前,美军所有作战平台的信息系统都具有敌我识别的功能。
- 导航定位系统。美军全球定位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中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已普遍用于美军各种作战平台、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弹药和单兵,是美军实施机动控制和精确打击的核心支柱之一。
- 电视会议系统。美军电视会议系统是从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美军实现面对面指挥控制的重要手段,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应用广泛。
- 数字地理系统。该系统是把地球上每一个点的所有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构成数字化地球,即全球地理信息模型。
- 模拟仿真系统。美军比较典型的联合作战训练仿真系统包括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模拟战场、扩展型防空模拟系统及联合建模与模拟系统。
- 数据库系统。美军用于信息化作战的数据库,规模庞大。目前已建立了各种大型数据库1000多个。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应用的数据库存储了多达70万亿字节的数据信息,其数据量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3倍。
思维导图
与决策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是决策中心战的前身,决策中心战是为了解决网络中心战在强敌对抗环境下的战术通信网络受限问题而提出的。
决策中心战旨在推动美军从“信息为中心作战”向“决策为中心作战”转变,从“掌控信息优势”向“掌控决策优势”转变。
“网络中心战”表明,如果缺乏信息,自然无从决策,就将失去作战优势;“决策中心战”则表明,即使拥有信息,如果不能正确决策,也将失去作战优势。“决策中心战”的作战目的是通过保持己方决策优势,同时使对手处于决策劣势。
网络中心战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决策中心战则是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以及自主系统将原本分布式编队转化为更加灵活的自主/半自主系统和有人/无人混合编组。
网络中心战的本质目的还是消耗敌军作战力量,而决策中心战是在智能化辅助决策的同时,剥夺对手的信息优势进而剥夺其决策优势,或造成对手决策错误、失效或瘫痪,进而达成作战目的。
网络中心战 | 决策中心战 | |
---|---|---|
核心思想 | 掌控信息优势 | 掌控决策优势 |
决策方式 | 集中决策,强调的是高度的透明性和控制力 | 灵活决策,注重军事冲突中固有的迷雾和摩擦 |
取胜手段 | 以消耗为中心,赢在战斗层面 | 制造混乱态势,剥夺对手决策优势,赢在决策层面 |
部队模式 | 整体,以人为主,整体态势感知 | 离散,半自主/自主系统,整体态势感知 |
指控平台 | 整体的多任务平台 | 分散的数量较多任务较少的平台 |
体现在 | 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掌握战场动态,缩短决策时间,减少决策失误 | 网络中心战的特点升级版+部队组成离散化,增加决策灵活度 |
技术 | 信息搜集(探测),信息整合,分享(网络,通信) | 网络中心战技术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系统技术 |
其他战
全域作战
2020年1月29日,美国参联会副主席约翰·海顿(John Hyten)宣布美军正在研发实验一种全新的联合作战概念来重新定义美国的战争方式,这一概念就是“联合全域指挥和控制”(JADC2),即“全域作战”。
提到“全域作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陆军提出的“多域战”概念。事实上,“全域作战”概念就是建立在陆军“多域战”概念的基础上并融合了其他军种、研究部门的理念。
“多域战”概念的首要目的是反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其区别于联合作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军种可以在不同的作战域内共享信息、同步作战、无缝链接。由于太空、网络、电磁频谱和信息环境等新兴作战域对于传统作战域的不断融合,未来的联合作战很明显具有全球性质,其作战空间将远超出现有任何国家军队的作战职能范围。因此,“多域战”概念将原来的三区(前线、后方、纵深)框架拓展为七区(近战区、战术支援区、纵深机动区、战役支援区、战役纵深火力区、战略支援区、战略纵深火力区)的全球框架。
全域作战是实现决策中心战的手段。
电磁机动战
2013年,时任美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在“老乌鸦”协会第50届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电磁机动战”概念。后续几年中,美海军对“电磁机动战”概念的研究、对相关技术能力的研发呈方兴未艾之势。
简言之,“电磁机动战”就是在电磁环境中的机动作战,通过创建电磁环境中的整体作战优势,达到扰乱敌方杀伤链、优化己方杀伤链的目的。对于美海军而言,则要综合利用网络空间域、电磁频谱域的各类作战能力,依靠高度的敏捷性挫败敌方行动。所以,“电磁机动战”的关键是拒止敌方进入和使用频谱,同时积极管理和控制己方对频谱的使用。
美海军对大量电磁频谱技术的投资,将使海军在频谱领域获得极大战场竞争优势。要达成“电磁机动战”目标,海军需要无缝整合通信、指挥与控制、信号情报、频谱管理、电子战和网络空间等作战能力,以实现在整个电磁频谱域的“行动自由”。该“行动自由”将使海军享有具备信息优势的一体化火力支撑,包括破坏敌方指挥与控制、通信、ISR与侦察系统的能力,限制敌方机动和行动自由的电子战能力,增强己方武器瞄准的能力,以及作战工具和作战方式的智能选择能力等,能够有效反制敌“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
属于技术。
算法战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17年4月26日签发了被称为“Project Maven”的备忘录,该备忘录指国防部要成立“算法战跨职能小组”(AWCFT),表示将通过设立该机构,推动国防部加速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
未来战场上,人工智能也同样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在情报分析、辅助决策、计划校验、精确协同、智能指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人工智能就是由一系列的算法支撑,不仅如此未来算法还发挥着验证战法,寻找未来制胜之策的作用。
一方面是指挥决策,如兵棋,辅助决策等,另一方面是自动化部队等,比如陆军人工智能特遣部队。
属于技术。
参考资料
美军网络中心战的理论与实践:有九大核心系统 (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