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架构;技术管理;开发应用;运维;无代码;图形化编程;降本增效;开发模式
概念
百度百科:低代码开发平台(LCDP)是无需编码(0代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通过可视化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使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用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来创建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
@深圳打工人、Roes from 知乎:低代码是通过配置生成代码在不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可进行二次开发,适合懂开发、有技术但想省时间的技术人员;无代码指通过可视化搭建生成配置、调一下参数即可完成所需功能,主要面向的是无开发经验但需要搞程序的业务人员。
解决痛点
- 软件开发周期过长:相比一点一点敲代码、修改与测试,通过图形化拖拉构建框架、再逐步通过代码进行强化的方式,能够大大减少开发、测试与修改的时间。
- 开发成本过大:开发、测试人员薪资,维护成本高。利用低代码平台能让业务人员参与开发,既减少人员成本,也更贴合部门需求。
- 支持快速修改与可扩展:如果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调整,传统方法搭建的代码结构很难实现;而低代码平台的拖拉等方式很容易解决。
优势
- 降本增效:低代码开发通过模块化,可视化,拖拽等方式减少了开发过程中冗繁,重复性的编码工作,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开发人员无法准确理解业务人员真实需求,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业务人员可以自定义demo,开发人员针对业务人员的产品原型进行开发交付,有效降低沟通成本。
- 灵活应对企业需求:低代码开发因其灵活的开发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开发过程中需求变更,人为错误导致的损失,及时止损,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开发效率:支持跨平台部署,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同时为多个平台构建应用程序。
- 可扩展性:使用低代码可以开发各种解决方案。从过程自动化的应用程序到关键业务系统的现代化,这都不会带来高昂的成本。为最终用户提供持续改进构建可维护的软件,我们可以轻松地在原生架构上进行扩展。
行业现状
市场规模
我国低代码行业起步较慢,但增长速度迅猛,2017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低代码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截止至2020年,市场规模扩张至15.9亿元,增长速度达到了80.7%,预计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达到29.3亿元。
2016年起低代码概念开始从国内兴起,当年该行业投融资事件为10起,之后低代码行业投融资笔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低代码行业投融资事件已增长至14起,其中亿元以上融资有13起。从融资轮次上看,2020年天使轮、种子轮、A轮和B轮融资占比78.6%,相比2016年上升了28.6个百分点,说明低代码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初创企业多,增长速度快。
驱动因素
低代码行业与软件行业两者息息相关,软件行业作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下产业,2013年至2020年,其业务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截止至2020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了81616亿元,同比增长了13.24%;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从业人数增速却放缓,在软件行业的需求与从业人数不匹配的背景下,低代码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主要厂商
低代码平台在国外成熟度较高,国内正在不断追赶。国外主流低代码平台包括Outsystems、Mendix和iVX等厂商,而目前国内低代码行业的相关企业主要分为通用型厂商、垂直型厂商、其他低代码开发平台三种类型,主要厂商有明道云、轻流、白码等。
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表现力两个维度出发,海比研究院以明星象限、金牛象限、潜力象限和孵化象限分别评价了目前市场中所有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由此可见,低/无代码市场尚处于早期,独立厂商应该积极拥抱资本,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市场初步培育完成的阶段进一步发力,从而帮助自身企业获得更快的成长,进而突围成为低/无代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巨头入局
BAT等巨头的纷纷入局更是身体力行地表达了对低代码开发这一领域的看好:
2018年5月,阿里巴巴5000万人民币A+轮战略投资奥哲网络;2019年3月,阿里内部孵化的低代码应用开发PaaS平台——宜搭上线;
腾讯云同样在酝酿自己的低代码力量。2019年7月,腾讯工业生态投资产品研发型独立厂商科探数千万元A轮融资;同年11月,腾讯战略投资无代码厂商道一云,联合开发基础产品、探索面向垂直行业的办公解决方案;2020年11月,腾讯云正式推出云开发低代码平台,并基于腾讯微信生态小程序端优势,进一步入场该领域。
百度也于2020年底入局,开发内部孵化智能搭建平台——百度爱速搭低代码平台,基于百度内部明星产品多年大规模应用实战打磨与孵化,主打ToB市场。
华为同样在2020年入局,于8月26日正式发布华为云应用平台ROMA的Low Code/No Code开发平台:ROMA App Cube。
此外,传统软件巨头金蝶于2018年8月13日发布其低代码平台“金蝶云苍穹“,用友也于2020年8月29日正式发布低代码开发平台YonBuilder。华为与用友甚至在2020年联合举办”开发者大赛“,以此吸引更多企业与个人开发者的加入。
相信BAT等平台型生态厂商的入局,将会推动低/无代码市场迎来一轮爆发期。
问题
维护困难
虽然低代码开发工具提高了创建软件的速度,但这类软件的维护成本更高。非专业人士创建的软件将产生大量的技术负债。低代码开发工具的目标是快速创建软件,而不是维护。维护的成本会不断增加。就好像维护几百个 Excel 电子表格,里面塞满了公式,命名乱七八糟,前后不一致,而且几乎没有文档说明。低代码开发工具需要技术人员维护,他们拥有专业技术力。IT 团队需要提高有关低代码开发工具的技术,而这反过来就会导致成本增加。
无法处理复杂性
低代码开发工具非常适合创建小型的独立应用程序,但当需求非常复杂的时候,这类工具就无力胜任了。除非我们能够将所有需求都简单化,否则低代码软件不可能取代其他工具创建80%的软件。
代码的力量在于它可以创建复杂的软件,可以根据各家公司和系统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低代码平台中的模块化组件限制了应用程序的自定义。换句话说,您将不得不更改您的业务流程来满足低代码平台的功能。
安全与数据
非专业人士使用低代码工具开发的软件中包含一些重大的安全漏洞,因为没有人了解如何保证软件的安全。了解新工具并创建最佳实践以确保不存在安全漏洞或数据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使用自己的自定义代码时,可以很大程度上依靠它,因为我们自己编写并且从里到外都了解它。但当处理低代码时,由于没有完全的控制权,因此要承担一些风险。
发展建议
不只是工具
主打降本增效的低代码平台虽然为开发者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使得“工具”一词成为对低代码平台最常用的形容词之一。作为工具,低代码平台确实带来了很多便捷,但在阮铭看来,低代码平台表达的是业务逻辑。低代码平台的作用是将业务需求中的逻辑关系理清楚,然后帮助企业实现这个逻辑。当前开发者主要是低代码平台来解决具体的代码编写问题,并没有上升到思维方法论层面。
“低代码平台也是一个结合了敏捷方法论的快速开发工具组合,并拥有完整输出能力的平台。这其中包括了各种工具,但常常被人忽略的方法论流程管理却是更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需求管理、质量管理和变更管理等。”阮铭表示,“低代码平台应该是一个业务沟通、需求分析与设计的交流平台。在数字化转型与客户体验的时代,更多的是在倡导协作模式的改变。”
很多人把低代码等价于组件库,这是不对的。阮铭表示,如果组件的实现方式依旧是 coding,依旧是别人熬夜,你来拖拉拽,这不叫高代码,这叫劳动力外包。国内这类伪低代码产品,靠着模板走量批发的模式。客户买的是人工,不是技术。
还有很多人将低代码平台局限在了一些基础和简单的事情上,比如考勤系统、请假工单系统。这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能已经足够,但对于有各种各样需求的大企业来说远远不够。阮铭认为,低代码平台可以支持各行各业。低代码不代表低逻辑,底层系统越多,低代码平台的价值就越大。以 Mendix 为例,根据 Gartner 2017 年提出的 MASA 架构观点,Mendix 选择做系统的系统,向下可以盘活底层多个系统,向上也可以暴露客户体验需要的服务接口和 UI 交互触点。
另一方面,低代码平台与企业技术栈的融合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验指标。有的企业系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拥有自己的 UI 体系、数据库体系和中台体系,完全更改是不现实的,低代码平台要做的是与这么多技术融合,帮助企业更好地改进。
深入业务
“降本增效”是另一个常用来形容低代码平台的词。但阮铭看来,降本增效是最初级的成果,如果能够深入企业业务当中,低代码平台可以带来的东西会更多。
比如在当前芯片紧缺的情况下,有企业要制造芯片,首先要与世界各地的原材料供货商联系,然后进行采购,采购后囤货还要找不同的供应商。这是一个强业务场景,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部门,不同系统间的差异便造成了低效问题。
“低代码平台可以把不同部门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技术,如 RPA、BPM、微流逻辑等串联在一起,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自动化。”阮铭表示,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式便是做标准化与平台化。目前,国外的低代码厂商对标准化问题相对更重视些。“低代码平台作为一个综合性平台,必须为不同行业提供通用的代码。低代码厂商应该思考如何将跨国家、跨洲的企业集合在起来,而不是只为本地的企业做开发。”
有了这种标准化理念后,差异化体现在了不同的具体业务上。不同业务的有不同的逻辑。
艾瑞咨询在报告中,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低代码平台分成了前后端开发平台、间接面向企业客户、直接面向企业客户和生态型平台四种类型。其中,生态型平台对低代码厂商的要求最高,这类厂商需要具备平台和生态思维,能够将众多合作伙伴集结起来,但同时也具有话语权高、商业模式轻盈及易产生规模效应等优势。
目前,由于低代码行业还处于早期,国内几乎没有生态型低代码厂商,大多数厂商选择了面向企业客户和前后端开发。但国外已经有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建立更广泛的开发生态上,解决低代码产品从有用到会用,再到敢用的实际问题。对于现在的使用者来说,并不需要知道低代码平台是如何运行的,只会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但对于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复杂的应用,甚至形成自己的生态。
参考文献
中国低代码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0.7% - 知乎 (zhihu.com)
中国的低代码行业现在竞争格局如何?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5985137/answer/1849058483
低代码开发的优势是什么? - 攻城狮Right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280492/answer/95256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