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体化联合作战 国防 国家安全 智能作战 鲁伯特之泪

来源:光明军事 作者:甘林

战争的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演进,并愈发凸显犹如鲁伯特之泪一般的“极致”效应。技术的进步带来前所未有的力量聚合,体现在杀伤力的“极致”提升、机动力的“极致”增强以及聚合力的“极致”发展方面;而一体化联合作战中又蕴含出乎意料的短板弱项,在聚合路径、结构、能力等各方面均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面对未来战争新特点、新趋势,我们更需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制胜机理,大胆预测并进行前瞻性谋划,力争在设计战争中求得主动,走出自己的胜战之路。

从鲁伯特之泪看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 - 图1从鲁伯特之泪看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 - 图2

鲁伯特之泪又称荷兰泪,是将融化的玻璃靠重力自然滴入冰水中,形成的一种蝌蚪状的玻璃泪滴。这种玻璃泪滴有着奇妙的物理特性:球状末端可以经受锤子的反复敲打而不破碎,甚至可以正面承受子弹的射击;然而若是抓住其纤细的尾巴,稍微施加压力,整颗玻璃泪滴就会瞬间爆裂四溅、彻底粉碎。

随着数据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由此引发一系列新军事变革,必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从当今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战争极有可能出现类似于鲁伯特之泪般的“极致”效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在特定节点、时间和条件下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强大战斗效能,又在某一环节呈现出乎意料的脆弱特性,甚至由点及面,出现多米诺骨牌式“崩塌”。

技术的进步带来前所未有的力量聚合

鲁伯特之泪本身材质跟普通玻璃没什么区别,却能由于内部结构的特殊配置使得球状一端经得起铁锤敲打,从某一方面来看,这与当今一体化联合作战极为相似。后者能够在网络信息系统支撑下,实现信息高速流动、资源实时共享、兵力跨域协同、力量一体聚合,进而实现战斗力质的飞跃,作战效能的整体提高。

一是在精度和威力上体现出杀伤力的“极致”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体现在进攻方面便是杀伤力的大幅提升。这种提升体现在导弹、机枪、地雷、炸弹等单纯火力杀伤范围的扩大,更体现在精确制导武器为代表的精确打击战法的成熟。

以往的墙厚壕深不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固守据点、寸土不让的防御形式也早已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后方早已不再安全,甚至成为敌方重点打击的目标;指挥机构呈分散布置,提高生存能力的同时,确保控制链路通畅。作战涉及领域进一步拓展,所需时间却进一步压缩,战争战役战斗之间的界限进一步模糊,甚至出现首战即终战的极端效果。

二是在快速和广度上体现出机动力的“极致”增强。机动能力向来是达成战术突然性、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古时有霍去病六天急行一千多里,凭八百轻骑斩杀匈奴两千余人一战封侯;近代德国利用坦克等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采用“闪电战”促使波兰一月亡国;现代以色列用14架轰炸机远程迂回、长途奔袭,成功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令举世瞩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领域的变革必然包含机动能力的大幅提升,它不仅倒逼指挥员缩短指挥决策时间,加快战争进程,还促使未来战场向多域延伸,甚至向太空拓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机动能力依然是一支部队战力强弱的基本指标之一,并在未来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是在突击和快反上体现出聚合力的“极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战的胜负可以认为是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中敌我双方量化战力的相互比拼,并直观地看成强胜弱败进而决定最终的结果。这里的“强弱”在冷兵器时代体现为兵力的多寡和兵员素质的高低,火器时代则可以看作火力的互相比拼,而合同战术出现以后,则应当定义为各作战力量聚合产生的合力效果,再之后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也好,空地一体战理论也罢,都可以认为是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捋顺能量传导路径,减少力量聚合过程中的损耗,进而达到增强战力的效果。这种聚合力的产生对传统的力量生成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并在几场现代化战争中得到实践,在具体效果上呈碾压态势。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指挥控制链路愈加完善,各军兵种将在协同中进一步深化联合,实现作战力量的一体融合、精准释放。

精密的链接隐藏出乎意料的短板弱项

鲁伯特之泪并非无懈可击,其尾部一旦遭受破坏,裂纹便会瞬间传遍全身,碎成粉末。至坚至强却又隐藏致命弱点,呈现出一体两面的矛盾特质。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同样如此,作战效能的“极致”提升背后同样隐藏着诸多短板弱项,一旦被对手把握,战场形势瞬间逆转,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作战失败。

一是指挥遮断体现出聚合路径的“弱不禁风”。为了打造先进的防空体系,叙利亚曾经斥资20亿美元引进200多枚苏制萨姆-6防空导弹。然而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利用先期打击摧毁叙军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而运用多机种配合突袭,仅用6分钟时间便将叙军辛苦构建的防空阵地毁于一旦。

先进的防空导弹没有了“指引”便成了摆设,所起到的作用甚至不如传统的防空炮。越先进的武器越依赖“指引”,越先进的军队则越依赖“指控”。未来战场信息通联能力大大提高,指挥信息的快速下达是提高部队整体作战效能的重要条件,但我们应当看到,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电磁空间这些新兴领域的争夺将会愈发激烈,电子战、信息战在战争中的运用也会愈发频繁,信息传导链路被切断的风险大大增加,并直接威胁到未来部队力量聚合途径,更关乎战斗成败。

从鲁伯特之泪看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 - 图3

二是体系破击体现出聚合结构的“脆而不坚”。联合作战是各军兵种在统一的指挥下共同实施的作战,它将分散于不同作战空间的各个作战力量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融合成为一个更加高效的作战体系,从而实现作战能量的精准释放,产生巨大的作战效益。

然而越是精密的力量构建越需注重其内部的传导脉络,正如一个结构复杂的航空发动机一般,尽管能够提供强大的推力供飞机起飞,却往往经不住一只小鸟的撞击,微小的损伤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伊战中,美军某旅指挥所被一发迫击炮弹意外击中,信息系统遭到破坏,而在之后整整24小时内这支部队都处于通联断绝的瘫痪状态,直至系统修复完毕,才重新组织起相应的指挥。谁又能想到正面战场威风八面无往而不胜的信息化部队也有如此脆弱的一面,宛如一层薄纸一捅就破。拓展来看,地面重装部队没有空军的掩护只能成为对手的“活靶子”,空军没有先期火力撕裂敌方防空体系也只能沦为扑火的“飞蛾”。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碰撞,每一环节的断裂都有可能导致整体功能的崩塌,一体两面的矛盾在聚合体系中愈发突显。

三是恢复不易体现出聚合能力的“续航不足”。从某一方面来讲,打仗就是打后勤,战争就是敌我双方综合国力的比拼。然而随着各种新式武器列装部队,在发挥出巨大效能的同时,其本身造价以及维护所需资源亦呈几何式增长态势。我们表面看到昂贵的武器造价仅仅只是军事耗资很小一部分,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日常的维护保养都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现代化战争早已不是小国能够参与的游戏,在考虑能不能打赢之前还要先考虑能不能打得起的问题。

刚刚结束的纳卡冲突仅仅持续一个多月便以亚美尼亚的失败告终,战争的结局早在亚军重装地面部队被阿方无人机轻易摧毁时便已经注定。未来战争中战败的一方短时间内根本没有能力再组建一支同样战力的现代化军队,而没有了武器装备的一方只能成为对手的砧上鱼肉,任人宰割。这也使得未来的作战“初战即决战”的特点愈发突出。

从鲁伯特之泪看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 - 图4

未来的战争急需未雨绸缪的前瞻谋划

真正的战争,发生在战争之前。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总结前人经验、学习他人事例、跟随他人脚步的层面,往往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输掉一半。未来的战争需要有立足实践的深刻理解,更需有把握自身优长的前瞻性谋划,充分理解和把握未来战争制胜机理,在设计战争中求得主动,方能走出自己的胜战之路。

从鲁伯特之泪看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 - 图5

一是新旧结合提高建设格局。随着武器装备的进一步发展,对兵员构成、组织结构、战术战法等各个军事领域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在积极抢占技术高地,大力发展武器装备性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我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人民军队,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当中所涌现出来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不怕牺牲、崇尚荣誉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制胜的法宝,是我军即使面对劣势也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创造奇迹夺取胜利的根本保障。

着眼星空,却也不要忘了脚下的路。这些根植于血脉中的意志品质才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根本所在,才是我军力量的源泉所在。我们要时刻把握新旧之间的辩证关系,既紧跟时代潮流,大力发展高精尖武器,走信息化智能化强军之路,又要坚守本心,坚持自我,继承革命先烈们的关荣传统,走中国传统特色的强军之路,在新旧结合间构建军队建设新格局。

二是谋技结合增强作战能力。随着愈来愈多的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开始逐渐改变未来战争形态,武器装备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但同时谋略的运用依然必不可少。一方面随着卫星、无人机等新型侦查手段的广泛使用,情报的搜集更加简单快捷,战争迷雾被进一步驱散,战场环境更加趋于“透明”,使得谋略运用的难度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武器装备的进一步加强,性能火力进一步提高,谋略一旦达成便会产生更大的战果,甚至直接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唯有谋技结合,方能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主动,进而取得最终胜利。

从鲁伯特之泪看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 - 图6

三是知行结合夺取战场主动。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王国,其结果永远不能靠纸面的实力对比来体现。再先进的武器没有熟练的士兵操作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再强大的军队没有优秀的指挥员进行指挥也只能成为新时代的“滑铁卢”,带给人们的只有唏嘘和遗憾。“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没有哪一只军队是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只要找准了关键,用对了方法,就能战胜强敌。

在未来战争中,我军需立足自身实际,继续坚持非对称作战思想,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平时注重研发自身的“杀手锏”武器,紧跟世界军事变革浪潮,不断实现自我革新,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军队,在各个方向,各个层级保持战略威慑能力;在战时注重发挥我军优长,避开自己的劣势领域,在关键领域取得关键胜利,从而延伸、带动至多个领域,形成整体形势的主动态势。先进正确的理论指导是胜战的关键,唯有不断地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实践,方能在知行合一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真正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四是军民结合厚实战争底蕴。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获得力量。我们党带领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全国的解放,这更是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资源,从而加快国家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进程是新时期我们急需优先考虑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英德法等传统军事强国无一不在军民融合上采取了极为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更高层级、更广范围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去,可以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发展底蕴。新的历史时期,军民结合还体现在战时具有新特点的人民战争。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战争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不仅不会减弱,反而在情报侦查、后勤保障甚至网络攻防等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直接参与到战争过程中,以达到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瞬间逆转,从而取得战争最终胜利。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