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种经历?你原本只是要在手机上查一下天气预报,打开手机后,却很自然地被一条推送的视频吸引,看完这个视频,又去看了另外一个视频,3个小时过去了,当你关掉手机,才想起天气预报还没有查(大笑)。有这种经历的同学,请举个手~
我们的注意力受限于我们个人的感知力和环境的影响,很多设计师针对于目标用户的感知能力,做了设计上的考量,比如:考虑到色弱的用户,要讲究文字与背景色的区分度,否则色弱用户会看不到文字。
然而,我们较少考虑到用户的实际环境,最常见的假设是:我们的用户,打开电脑后,会进入我们设计的网站或应用程序,心无旁骛的流览、使用、操作;我们的用户,打开手机,就沉浸到了我们设计的APP当中;我们的用户,穿戴好智能设备后,就不受外界干扰。
而实际情况可能是:以我自己为例,早上8点,我打开“印象笔记”这个软件,写这篇文章。同时,我的电脑上,还运行着公司的内部沟通工具:HI、微信、QQ音乐、OUTLOOk等。在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断有弹出的消息框来吸引我的注意力,如:Hi和微信不断的弹出消息提醒;邮件提醒我该去签到会议室了,我去签到完后,邮箱又提示我,已签到成功;Facebook提示我,有新朋友关注我了;QQ音乐的动态歌词,提醒我已经唱到了“翻山越岭几回程”这一句了;电话声响起,幼儿园的老师打来了电话……
以上,还只是发生在一个安静的清晨,如果你的用户正在上班(随时可能有同事打断)、正在地铁里(信号时好时坏,前后左右都挤满了人)、正在聚会的场合(大家玩得正High,嘈杂得根本听不清说话声)、家里有个可爱的小调皮(随时需要中断当前工作,去照顾或收拾残局)等场合,使用着你设计的产品,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些丰富的画面。面对这样复杂的环境,我们该如何做设计?
同时,【环境也会影响到个人的感知力】,比如:在安静的环境里,你能够很快地听到,洗衣机洗完衣服的报警声;而在嘈杂的环境里,你可能根本听不到。
学点心理学知识,可能会帮到我们:
一、我敢断定,你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不会少于2次(笑)。【社交媒体带来的深度影响是受众碎片化生存,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而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如:淘宝的APP,“焦点图”上的耳机是我之前看过的款式,“有好货”、“必要清单”,“淘抢购”这些栏目展示的均是我之前挑过的款式(可能不同的品牌),所以,能快速吸引我的注意力,进而点击,甚至购买,完成转化。有相同感受的同学,可以举个手~
图示1
二、【人的大脑是按组块来处理信息的,而设计师可以通过格式塔原则(简单、接近、相似、闭合、连续)来组织信息,提升用户处理信息的效率,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吸引到用户注意力的机率】
比如:用户在百度搜索“日本旅游”,是带着目标而来的,这里有3条信息:
第1条信息:通过对内容的梳理,向用户展示了做选择时最重视3个变量:景色、地点、价格,帮助用户快速过滤选择。丰富的内容,通过格式塔原则:留白进行区块分割(接近原则)、图片+地点+价格组成的统一样式(相似原则),让用户感知到的是4个组块内容(根据Luck和Vogel的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为:4±1)(不费力),能够吸引到用户注意的机率会大一些。有相同感受的同学,可以举个手~
第2、3条的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的梳理,需要用户去阅读而不是跳读(费力);且相同的尺寸下,展示的内容单一,与用户的目标匹配机率会小一些。
图片二
三、你可以尝试这样一个练习:算一算从1数到10要多久,再算算从10倒数到1要多久,大多数人的正数要比例数的时间要短,这个简单的例子能说明:
【我们的大脑不喜欢迷失的感觉,我们偏爱熟悉的流程和便捷的导航路径】
如:京东、天猫、亚马逊等电商网站的导航路径、购买流程基本一致,用户可以快速注意到内容,而不是在导航在迷失,去思考要如何才能完成流程(等同于设定了要强迫用户倒数的程序一样)。
3.1、WEB端界面举例,如图:京东、天猫、亚马逊的页面结构分析:
图片三·一
3.2、APP端界面举例,如图:京东、天猫、亚马逊、网易考拉的结构分析:
图片三·二
3.3、智能音箱使用流程举例,如图:小米音箱、ECHO音箱、小度音箱、天猫精灵,均由“唤醒词”来“唤醒”:
图片三·三
待写:
设计师的心理课:为什么没人注意到你的设计?(二)
参考文献:
1、书愿.(2016).《大脑如何记忆与思考》.搜狐科普
2、观澜听涛lvi5l3.(2017).《注意力、专注力与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行为力的关系是什么》.个人图书馆
3、《注意》.百度百科
4、什洛莫·贝纳茨.(2017).《屏幕上的聪明决策》.湛庐文化
5、大象公会.(2014).《文章吸引力的心理学原理》.海内网
6、黄晓芸.(2014).《社交媒体使用对年轻人阅读行为及态度的影响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