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作为一个领导,或者就是一个演讲者,分享者,你需要与他人形成融洽的关系,跟他们建立连接。在任何情况下,别人都需要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跟他们是不是一路,他们大致了解你的性格、风格,才会愿意听进你的话题。

之前:述职、报告、模板

在我们不懂怎么讲故事之前,我们习惯了报告式的。最典型的场景之一,新员工介绍,部门领导会说自己的名字,岗位,负责的事情,部门的组织架构,大部分信任很可能会直接拒绝你说的内容,或者充耳不闻。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灌输的过程,背书的过程,你不过是把自己准备好的ppt过来念一遍,试问如果你是下面的员工,你会有多大的兴趣去听。

之后: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与大家建立联系

有效的原因:通过故事,你与别人建立了联系,从共同语言处共同分享讨论,然后顺带出自己的工作内容,导致了自己在处理工作时的一些方式,那样大家会很乐意听到最后,并愿意主动分享出每个人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对你个人的一些建议、提问、请教等等。

窍门:在选择连接类故事的时候,看看是否能在过去的生活或者工作里能找到能显示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的经历。通过这样的故事,你能够讲出大家的苦与乐,大家也能从内心吧紧张和抗拒的心理防线撤掉。退一步讲,就算你不了解对方的工作和生活,你也应该了解对方所处的职业和行业,对这个职业和行业多做了解,他们关心的是什么。

所以,如果你在讲一个与创新与贡献有关的话题时,如果你的听众是宝妈,如果你的听众是程序员,如果你的听众是老板,如果你的听众是8090后,如果你的听众是6070后,你要准备不同的连接故事,甚至于不同的主题故事,来让大家能够与你有联系,能够认识到你的故事是可能对他们有帮助的。

寻找连接类故事

从本质上说,你所讲的任何一个故事都能体现你的特点,所以如果你能够关注那些关于你自己的故事,这是寻找链接类故事的最好方式,同时你要注意到这个故事反映了自身的什么特点。

在你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每当你想表达一种观点或者倾向或者想法的时候,问下自己有例子么?怎么能让大家更方便理解,更能体会到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洞察,身边的人和事所具有的行为,以及他们所表达的观点。比如他们在说一个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直接套例子,说xxx怎么怎么样,但可能忽略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想要获得什么?而你,可以把这些切实有效的例子拿出来,分析他们代表的人群特点,观点特点,然后变成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然后当你分享的时候,就变成:我朋友xxx,这xxxx,其实我们xxx,就和大家拉近了距离。因为最少在你讲话的期间,你和观众都在关注这个话题,一下就有了共同语言。

小结

通过链接类故事,可以拉近与群体的距离,以最合适的方式告诉大家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我讲的内容你们会感兴趣的。

And,你一定发现了,如果要讲好链接类故事,保证的两点:1 自己准备了足够的连接类故事 2 对你讲故事的受体,或者所代表的职业or行业,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