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我们的意图从不曾完美无缺,我们的尝试从不曾准确无误,我们所成不曾摆脱我们称之为人性的局限,我们需要被宽恕所救赎。 — 大卫-奥格斯伯格

我们提到宽恕时,会以为这是我们赐予他人的东西—我宽恕你。但是,宽恕的核心是宽恕我们自己的过程和行动。

image.png

一个大卫故事

大卫的弟弟自杀了,这件事在超过两年的时间里,让大卫一直内疚自责,生活在黑暗和绝望之中。在每一次冥想和自责时,他想的最多的都是当初自己该做的事情,和他当初该说的话。

备注:以下以大卫为第一人称描述。

我不曾想到宽恕,宽恕什么?宽恕谁?宽恕也不能改变什么,比如不能让大卫复活。出于事实的角度,当我们做什么,或者懊悔什么对事实并无裨益的时候,我们对会内心深处有较大的理性缓解。

也许,你曾经会说,我本可以做什么,说些什么就可能救了大卫的命,我怎么接受者一点啊。事实上,自己能给出的唯一的答案就是:接受它。我知道当时我是谁,正处在我自己生命中的哪个阶段,而且我知道我已经做了基于自己当时知识和经验所能做的所有事情,父母也是。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我想的更多的是,我今天能为这件事做些什么弥补?为至今活着的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我能想到的

曾经,我也身上有深深的沉重感,这来源于我的爷爷,每次对我的严格的期望。印象里深刻的记得,那次爸爸病重,一向脆弱的妈妈除了哭拿不了主意,都是爷爷奶奶大伯哥哥帮我们主持一切事宜,而我当时只是个在校高中生,在某个在平常不过的中午,我被通知到二院见爸爸“最后一面”,而爷爷和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不能释怀,他说,你妈妈做不了决定,但我们决定把你爸爸转到另外一家医院,如果仍然不见好转,你可能面对失去爸爸,或者面对一个瘫痪的爸爸,当然你的学不能上了。那感觉,就是天塌了,而且我不能也没有任何能力做任何决策。我能做的只是无力的颤抖,还有对我们那个大家深深的感恩,直到今天,我都不得不低人一头的去想,当初的确是他们救了我的爸爸,我要尽可能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尽全力帮助他们。

到如今,我想到,当初自己又能做什么呢?一个屁事不懂的高中生,当初我甚至还想的是自己上一本还是二本的问题,然后我想的事就从大学变成了爸爸,希望他能醒过来和我说,兵,我没事了。否则,我就感觉暗无天日的日子,不可预期,我对农事一向充耳不闻,瘦弱的肩膀采玉米都有问题吧,我不能想,也不敢想,只能趴在爸爸床边哭啊哭,直到天不知道黑了多久,大姑把我叫到楼下吃个晚饭,把我送回那个我原本以为是监狱的高中。

回到学校的那一刻,我已经不再对父母,有任何的奢望,只希望他们好好的,健康的,我学校不要上了,虽然可能以后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我因该能忍得住,毕竟这就是现实啊。一如,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一般,虽然命比天高,但命比纸薄的我,终究还是要面对这现实吧,去种地吧。

《在远方》有感

image.png

在远方中,主角姚远小时候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很久才会回来一次。有一次他太想念自己的父母了,就谎称自己生病,希望父母回来。果然,他的父母就急匆匆的从城里坐大巴车回家去看他。可是很不幸,在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距离家2公里的一个转弯的地方,车翻了,他的父母就此离开了人世。后来,姚远就被送到了孤儿院,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不能原谅自己的种子,他觉得是因为自己(说了谎),才导致了父母的意外离世。

她(路晓欧)带着姚远回到了姚远儿时生活的乡村,一路走,一路聊,好像在漫不经心的聊着一些无关的话题。
然后在返途的路上,经过了姚远父母出事的地点,晓鸥就停下来,让姚远给父母烧柱香。并且借助了一种蚊香的味道(姚远小时候妈妈常用的),让他去丰富父母的画面。接下来有了这样的对话:

路:“阿远,这不是你的错。” 姚:“是我的错。” 路:“不是,你是孩子,你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是开车的司机的错,是他不小心,不是你的错,你知道吗?” 姚:“如果我不,如果我不发电报的话,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路:“不是的,你是孩子,哪里有孩子不想见到自己爸爸妈妈的,你想叫他们回来,这不是你的错。哭吧,哭出声来,把想对他们说的话都说出来……” 姚远——放声痛哭。

心里的这个结,就被打开了,然后姚远就能很自然的聊起他的父母了。(他原谅了自己)

共情如何产生宽恕

在犹太教义中,看书被认为是包含四个阶段的:
1 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2 向你所伤害的人道歉
3 在任何时候,对那个人做出补偿
4 尽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穷尽一生都要做要注意的事情)

在最近热播的《二十不惑》中奶奶对梁爽也有这样的劝解,她对室友石头做了伤害的事情,于是问奶奶怎么办?自己心里不舒服,然后奶奶说: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爽:奶奶,我好像做错事了,但是我又不敢当面和朋友道歉,我该怎么办啊 奶奶:做错了事,就得承认自己的错,大大方方的向人家道歉 爽:可是奶奶 您知道我呀 我 我怎么张口呀 奶奶:张不开嘴,你就得赶紧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比如悄没声的做一些对人家好的事 爽:知道了 奶奶 奶奶:别难过啊 会过去的

是啊,只要不是自己有意的,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情,朋友或者亲人之间有什么过不去的,关键不是自己多懊悔,而是坦荡的认清是自己错了,去道歉,去改变因此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挽回彼此的关系。

而如果你因为此,偏远了那些朋友亲人,那你可能就偏远了自己,乃至这个世界。

宽恕的5个阶段

阶段一:察觉

我们要有这样的认知,对任何事情。我们的认知受限于我们的体验和我们对这些体验的解读。这个世界复杂无限,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我们都只能理解它的一部分。

阶段二:找寻

在认知到了我们的局限之后,我们就像知道更多。在宽恕的过程中,我们要持续寻找、梳理、筛分;

我还能知道哪些东西,我哪里还没有看清楚,我的倾向性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了我对事物的理解。

阶段三:向外走出去

在找寻的阶段,我们从自身向外走向他人。让他们参与他们的生活,想着他们的想法,通过主动努力,我们要让自己放弃对世界的偏激看法。

阶段四:改变

借用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在回到转变后的自己。超越原来的自己后,在去问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们就能看到以前不同的内容。

阶段五:投入

我们的心智状态其实属于这个整体,或者是与周边一致的。

当我们都能互相原谅自己,我们都属于世界的一份子。

结语

我宽恕你,因为我就是你;宽恕了你,我就宽恕了我自己; 宽恕了我自己,我就能宽恕了这个世界。 管它是世界欠我的, 还是我欠世界的, 一笔勾销的, 剩下的只是我要做什么来弥补, 以及我不能再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