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真善美的品德 && 个人魅力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社会现象所误导,比如善于强调个人魅力,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滑技巧。也许从短时间来看这些人确实取得了成功,拿到了业绩,但从长远以及自身的心态健康来讲,我们一定是希望自己具有真善美的品德,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外向、热情、积极、圆滑等。
在我们评论一些艺术家和科学家时,都喜欢用一个词叫“德艺双馨”,同样对比同样具有巨大事业成功的人,我们更喜欢具有慈善精神的,大红大紫的明星也不例外。

当国内发生灾情时,除了普通民众捐款出力,我们也希望那些大佬、明星、官员捐款,有些人说这是道德绑架,捐款或者出力帮助是美德,是否捐是人家的自由。我非常不太认可道德绑架这个事情有时候,最少不认可任何时候都不去考虑道德谴责某些人。也许我们的品德水平还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准,但是我们的认知中应该知道,作为更有能力、资源的人,应该去激发自己具有更好的品德,去实践。

在作者讲到的例子中提到了教育孩子的例子,之前习惯于用大人的思维去影响、教育他,喜欢对比他和其他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品德和兴趣的培养。即使我们的方法再好,再有效,如果不给孩子时间去自己接触,自己去激发兴趣,主动的去改变,那他永远不会积极的把这件事做好,而仅仅是完成。

我们做什么事情,首先要保证的是自己的自动自发,而后才是一些手段、技巧,也就是先做人后做事。这也让我想起来《士兵突击》里的成才,他过于世故,区分的的对待长官和同班战士,与任何人都不交心,只关注自己的成长。结果,最终现实给他一个狠狠的耳光,他也从一个七连的优秀战士变成后勤值岗的五班班长。

只有“技巧”还不够

在很多工作或者生活中,都有很多技巧,让你看似具有非常好的品质,或者可以让某些团队被你所带领。但这些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学到的“套路”。

前面我们讲了品德,在我们具有良好品德之后,我们需要切实的努力,来让自己变得具有能力。并通过有品德并且具有能力的自己不断的践行,来让他人知晓我们是知行合一的一类人,是会被社会认可、激励的人才。

思维定式的力量

在经过长时间的教育,环境的影响,我们会有很多心智模型养成,在一些例常的场景中,来不及思考的时候,或者思考过很多遍的问题,我们会定式的给出结论,并且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观点,认为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很荒谬。
每每发生这样的情况,具有思维定式的人在短时间内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即使认识到了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作为很依赖自己认知的群体,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部分的思维对我们造成的影响,要注意审视,并且在现实中检验它,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永远不要认为你认为的就是正确的,除非你能深刻的认同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你观点的一部分,并且能完全接纳。或者能深刻认知到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有深度思考实践过,给出更为量级、说明性完全可靠的论据。

思维转换的力量

思维转换就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顿悟的力量越大,对自己的改观越大,越能理解对方的问题,能让自己多一些理解,有更好的预期。
也许我们不难看到下面的这种小场景:

曾经在纽约地铁内,看到一个男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又吵又闹,身边的人都觉得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好。于是我可能忍无可忍的说道:先生,您应该管一管自己的孩子。然后这个先伸个如梦初醒如梦初醒的说道:“是啊。我该好好管管他们,他们一小时前刚失去母亲。我自己都手足无措,我想他们也是。”听完,我瞬间转换了思维,产生了怜悯之情,关切的问道,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么?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些新闻或者周边的人事进入热议的话题的时候,在没有全部实情暴露出的时候,不要过早的对一方下定论,也不要完全的批判或赞同某一方,不要去当舆论的刽子手,谁是对是错,最终会有法律以及现实的制裁。 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速度惊人。如果你能在不断的思维转换中,去纠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定式,那么你的生活会发生实质的进展。

身体力行

有些思维转换是可以立即切换的,比如去想下对方可能的处境和思维,但是如果某些思维转换之后,和自己原先思维定式的部分是完全相反的,但这个思维转换就是非常困难并且长期的。

在之前的一些习惯的说明中,会有类似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那么改掉一个思维定式肯定是需要更久,并需要知道不在原来的思维定式下,一系列的事情是如何处理的,而这对于自己来讲肯定是比较艰巨、缓慢的一个过程。

不论怎样,要坚信如果你觉得原来的思维定式确实有细节不好或者错误的,要切实的去实践、修改。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我们需要养成的思维定式由于潜意识决定了我们大多数行为的准则,所以我们要保证我们的思维定式要有一定的原则,而原则要围绕那些被大多数公众所认可的、尊重的原则。

原则不是价值观,最少不是某些人的价值观,而是公众文化,国家会倡导、社会会倡导的一些核心文化、优秀的品质。

实践不是某些实践得出的结论,而是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参考的准则。

比如有些原则为我们所熟悉,公平,诚信,服务,潜能,成长等。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越能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准则,就越能正面高效的生活。

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成长和改变一般是相伴相生的一对原则,我们可以认为良性的一系列改变会让我们成长,而成长也必然意味着我们发生了一系列的良性改变。

有些人说,我们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变,就经历成长。实则不然,不管是任何方面的成长,一定是意味着改变才会真的有成长。

我自己觉得对于13-14的自己,最大的成长就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洗衣做饭都会,无论自己遇到困难还是迷茫,自己可以通过学习或者与朋友沟通,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在这之前,都是父母帮忙洗衣做饭,生病打针也是爸妈带去的。遇到各种问题,也是事无巨细的都要咨询爸妈的意见和想法,自己没有什么主见。这个改变就是成长。

而作为我们也好,对于孩子也好,如果要让他们得到成长,那么就必然意味着在一系列的事情上,让他们有意识的认识到需要与以前不同,并帮助他们完成改变。

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在很多人有事业成就或者在某个机会展现个人魅力的时候,那些普通人就会心急的询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快速提升的技巧。

这个就和大家问马云、俞敏洪一样,你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然后期望得到金点子一样,可以走向成功或者少走弯路。但实际上,我们听到答案之后,或者觉得很满意,然后执行一段时间放弃了;或者觉得他们给的回复很空。

其实,对于任何成功或者沉淀都是一个很需要过程的部分,而不是问一句话或者看到一个励志视频就能得到的。曾经马云在创业阿里巴巴初期,在快要运行不下去拿不到风头的时候,他带领团队说了一句: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换到今天,或者任何一个创业团队讲,都觉得是假大空。但如果团队每个人都有这个信念,有必赢的信念,那么这个信念就是当时支撑大家下去的救命稻草。

我也曾经求教或者分享过不少阿里或者网易大佬给我们的一些学习建议,要关注最新的技术动态,要写技术博客,要持续学习等等。但这些谁不知道呢?问题不是大家不知道,或者不理解,而不是大多数人知道了也没有去做,或者做的程度以及总量远比那些大佬。

如果我们还不够优秀,更大的症结在于我们没有坚持去做,没有去坚定认为这件事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在于我们对该做什么一无所知。

新的思想水平

通过以上的方式,我们的认知将达到的新的思想水平以及内容,那也能更好的理解下面艾略特这句话的含义。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