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

image.png

缘由

虽说,在今天玩心计的很少了,但不得不说,里面实在是太多智慧,比今天看到的职场、人际交往的文章,并不差。

大智慧

知己知彼

无论何时,知己知彼都是作战,或者说谈判的必要前提。不过这里针对知己知彼做一些更多的阐述,不然终究是纸上谈兵,不得要义。

1 判断了解的内容是否真实

在获取内容的手段上要尽可能高明,尤其比对方,如果确定的高出一段,那么可以大概率的信任,至于有些情况的失败、失真,也是在所难免的,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

如果双方了解内容的方式没有差异,那么要有更多的复查手段,确定内容本身是属于事实还是对方故意设置的假象。

2 了解人的性情、行事风格

如果说内容可能有真有假,但人的性行事风格是长期不会变的,如果在所知内容无法判断真假时,去根据对方的秉性等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相信大家看过很多次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博弈,孙膑与庞涓的博弈,他们每每交手,结果都是对方详细了解,并总是一方能够摸清对方的思路、行为准则,并根据这个做出针对的对策。在看这些计谋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人就不能换一个思维模式?原因很简单:1 目的确定 2 见识局限。

在树上开花一计中,庞涓总以为孙膑会使用什么计策,会以为他会找自己决战,但每次他都猜错了,因为孙膑压根就没有这样想。他做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他是这样想的,以自己的猜想去猜度别人,本身就是愚蠢的。

而见识局限,就更明显了,庞涓每每败于庞涓,吃亏明面上是不懂孙子兵法,其实是见识、阅历不足。庞涓每每失败,很多是因为完全不知对方的计策是什么。当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套路时,自然只能是交学费了。而孙膑则不同,他不但了解庞涓这个人,更因为了解庞涓的作战风格,能想出庞涓所有的决策。更为重要的是,孙膑具有孙子兵法,在见识上便基本决定了胜局。

如果从这点说,庞涓必然是败局么?不尽然。见识不足,可以通过其他的来弥补,但庞涓并没有。比如他在得知孙膑在齐国之后,采取的种种措施虽然有效,但从不致命,所以才能给孙膑不断的喘息之机。关于这点,我我会在后面的部分做更详细的描述。

成王败寇

永远不要计较什么无关紧要的细节,成大事者不计小节。

而对于后世如何评说,真的很重要么?也许很重要,但真的重要的是谁留下来,来去做更多的事情。

正如乱世里,百姓从不关心是哪个王子即位,尤其在生死紧要的关节,大事决策环节,先解决掉敌手为最重要的。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是收买人心。

想一想武则天,虽然她夺了帝位,但是仍旧青史留名。再想想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但最终等当了皇帝,成就了大唐。

也许你会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些在战争中失利的真的是因为失道么?

自古以来,都是胜利者来谱写历史,你胜利了便可以书写历史,书写为自己是正确的,书写为自己是正义的、无奈的一方。但对于若干的人来说,若干的百姓来说,某些人的委屈无足轻重。凭什么你,与你相关的人就一定是正义之方呢?

回顾历史,清朝的满族打败了明朝。而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皇帝,已经励精图治,无奈明朝经过多任昏庸皇帝的颓废,已经无济于事。

去看老版三国也是如此,作者在描述时,将姜维的晚年描述的心力交瘁。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忠心,也看到了姜维的忠,但历史没有描述司马家族的励精图治吗?他们也许朝代并不多,看似是窃取了曹魏的江山,但实际也是司马家族的不断努力的结果。我们再看新出的军师联盟把司马懿换了另一种描述就完全不同的感觉。

对敌人:无毒不丈夫

这里的毒不是指恶毒、残忍,而是指以下的几个方面:

1 以小的损失,小的手段,作为成本,换取大的收益、胜利。

2 做事务必严谨、彻底,尤其对对方实力,务必斩草除根,一个不留。除非敌人死了,敌人的势力全部消亡,否则绝不轻饶,太多的故事都是因为麻痹大意,让原本已经处于劣势、甚至随时覆灭的人有机可乘。越王勾践如此,孙膑如此,刘邦如此,公子重耳如此,经过保留性命、隐忍,然后发展势力,最终才实现的逆袭。

3 利用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等,最大利用己方的优势,扩大优势,打压削减对方。

4 做好万全的准备,防范任何敌人可能的变数,任何时候不能放松警惕。

虚实结合,隐藏作战意图

何为实,实就是实际的军队规模,军备情况,作战意图。

而虚就是制造虚假的上面三者,来掩饰实际情况。

其中就军队规模、军备情况的计谋有:空城计,树上开花,减灶计
就作战意图的有: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围魏救赵,上屋抽梯,诈败

其中诈败分两种:1 交战时,作战失败 2 对方某些计策成功,假装自己失败,中计

其中作战失败的如何辨别呢?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去分辨:
对方的统帅是否是足智多谋的,如果是,一般的失败基本都是诈败,如果对方是诈败,那么肯定会有以下的特点,其真实损失一定是小的,只是为了麻痹我们,另外一点,不一定符合,那就是诈败时是否是有节奏的,还是士兵乱串的,因为如果是真败,士兵肯定无心服从指挥,那么只要尽快在安全距离之内扩大战果即可;如果对方是有节奏的撤退,那么切不可追,就算对方是真败,追上去可能会有两种结果 有人断后 或者有人埋伏。这两者无论哪种,都会追击者没有好处。

下面的部分是在对方没有足智多谋的将领情况下判断步骤:
对方是否是作战失败率比较高的无能之辈将领,可以认为就是失败;相反,则可能是对方的死战之地,那么需要避其锋芒所谓穷寇莫追,或者设置更大的包围圈,瓦解战术,保证足够的胜利。三国中的,夏侯惇就是被蜀国包围之后,曹操无可奈何,只能放弃救援,让其多消耗蜀国的军队。但对蜀国的战略来说,既然已经包围了,肯定会完全包围,投入更多的兵力将领,缩小不必要的损失。

瓦解敌人、麻醉敌人

常言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不劳动军队的情况下,瓦解敌人是最好的方式。

瓦解敌人的方式有:美人计,反间计,反客为主,釜底抽薪,离间计,远交近攻,苦肉计,以小图大,攻心计

这里特别说明下攻心计:攻心计是指两军对峙的情况下,士兵是最不稳定的可能因素,可能引起士兵不稳定的因素有:1 粮草不够 2 气候水土不服等 3 亲人朋友被杀被威胁 4 战友被杀被威胁 5 回国回乡心切 6 将军或者士兵被羞辱 7 长期对峙却不作战 8 让士兵过于骄傲或者自卑。

试探意图

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清楚对方的意图,或者视图挑战对方,引起战端。这样的计谋有:投石问路,打草惊蛇

降低交战成本

如果胜利确定,或者失败确定,有些方式可以降低交战的成本或者说作战的损失。

这样的计谋有:关门捉贼、以逸待劳、走为上、断粮道、隔岸观火,擒贼擒王

利用天时地利的计谋:火攻、水淹、城池掩护、山林、山谷、天气

备注1:隔岸观火,也就是坐山观虎斗,在利益面前,没有诚信,这一计是孙膑用在魏国攻打韩国的时候,孙膑口头答应应联盟之约,搭救魏国,但是实际上却是让魏国与韩国两败俱伤之后,增大齐国与魏国作战时的获胜几率,可见兵家之诡诈。

备注2:历史中的以少胜多,对敌军予以歼灭战的,除了万箭齐发,基本都是靠天时地利的埋伏才能以少胜多。

作战层次

从交战角度来分析,作战层次按照孙膑的说法,有4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下政攻城。

国与国交战,最上乘的办法是拼谋略,即战略威慑,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次一点办法是通过外交途径,使敌人屈服;下策是对敌用兵,攻击并战胜敌人;最不好的办法,是攻占敌人的城池,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前两者,含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

无论何时,需要作战时,首先保证这几者的优先顺序,才可以保证作战的最终最优胜利。

作战准备

这里说作战准备,是因为自己暂时想不到更好的说法来描述。作战准备,在战国时代主要有以下的步骤:

首先,外界条件

在不必要的前提下,与各个国家或者可能是对手的集体,保持不敌对的关系。

这样是为了仅在必要时,使用一个合适的借口,毕其功于一役。

第一,富国强兵

不论何时,国家必须强盛,国家强盛了才有足够的钱粮;
国家强盛了才会有更多的人口,人口会直接让作战人数也就是军队数量有大的增幅。

就作战来讲,哪怕是以小胜多,也要在一个数量级上,尤其是和智者强者对敌。

在韩国的时候,孙膑见韩国如此羸弱,士兵战不能战,韩王见庞涓来侵犯,便说先生有大智,完全可以与庞涓一战。但孙膑说不行,韩国还太弱小,军队作战能力也弱。韩王问,为什么齐国可以?孙膑说,齐国已经是大国,但韩国不行。

第二,令行禁止,军队上下一心

令行禁止是指军队要指令严明,将军无不用命,士兵听从指挥。不管是对是错,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在很多时候,病变都是因为底层士兵对很多事情不明就里,引起哗变。

在这部电视剧里,很多次都是因为士兵对统帅的作战意图不清楚,那作战意图需要告知士兵么?当然不能!

为什么?孙膑说过很清楚的原因:

1 士兵人多嘴杂,会泄漏作战计划,直接导致兵败
2 如果是具有具有危险性、损失性、消极性的任务,士兵会有所忌讳,比如说诱饵之人,护粮之人,断后之人
3 导致指挥混乱,军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需要知道太细致

第三,上下一心,尤其是君臣一心

君臣一心,是保证军队作战的最首要条件,君信任将军统帅,并把可能的倾国之兵交给他们去作战。

君臣一心,也要能禁得住挑拨离间,禁得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禁得住将领可能的各种作战部署。

第四,鼓舞士气

鼓舞士气,是指在绝境或者形势不利于我方的情况下,提升士兵的作战情绪、英勇程度。

包括:报仇、荣誉、死地、回乡,这些因素都可以让士兵发挥出平时力量的几倍。

备注:切记。如果是死地而后生的计策一定要用在对方将领是庸才,这个大前提下,否则,即使士兵士气高涨,但如果对方将领都算计好了一切,士兵作战只能带来无畏的伤亡。

第五,广布眼线,广收人才,广培养人才

眼线多并且深,是作战拿到重要作战情报的必要前提,有情报,有高精专的眼线,胜率必然高。这也是为什么在民国时期的时候,国民党为什么特地成立一个特务部门,还有专业的间谍部门。

广收人才,人才多,那可以发挥各种策略的选择和余地就大,甚至于某些具体的计策必须是借助某些能人异士的。比如孙膑就基本都是依靠钟妮春才能屡次兵行险着、出奇制胜的。

培养人才,是指在军队内,多培养可靠可用的人才,庞涓能够在前期大获全胜,让魏国称霸,很多是因为他培养了很多将领,他们对庞涓的指挥能够不折扣的执行,但是我们都是将才,不是帅才。这种情况下,如果指挥不在,多路作战,基本就会导致失败。作战毕竟是作战,总不能作战的时候,给每个将领准备一个锦囊吧。

更多

连环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计策,而是指大多时候,我们都不能靠一个计策取胜,为了保证计策的良好效果,都需要使用多个连续的计策。

将计就计 是指假装中了对方的计谋,按照对方的想法去实现,实际却是暗暗部署自己的计谋,保证自己的胜利。

总结

孙子兵法是我国重要的知识宝库,即使在今天也有非常大的借鉴学习意义,仅此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