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读书,但并不擅长读书,而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读书的“套路”。

豆瓣评分8.4,介绍: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作者简介

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相异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图解大纲

image.png

详细版本思维导图

如何阅读一本书.jpg

个人延伸

读书的层次与能力

书中已经谈到了不同的读书层次,但是并没有去深究什么样的人才可能具有不同层次,并取得相应的成果。

对于基础阅读的人,其实占到了大多数,要求也最低,也就是从头开始看,几乎每个章节或者绝大部分章节都感觉能学到一些内容的人。其实对于阅读量不大,或者能力不高,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基础阅读,因为如果你开始就泛读、挑着读,你会缺少内容,只知道概念,在无法为更高层次的阅读提供对比依据。

而对于检视阅读的人,前提是我们前面已经阅读了一定的书籍,然后再细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对于如何做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有着优质的习惯和归纳方式,并能从中有一定的收益。
阶段二:针对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不断的进行归类,然后按照归类再去系统的读书,包括读某个主题范畴系统下的书,以及系统的读某本书,在读任何一本书的时候,不断的去对比不同书的脉路,差别。

主题阅读是我们针对自己在持续关注的主题下,收集一系列的书,有自己的基本观点,然后重点读取相关章节,进行相关的讨论思考,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