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考Design thingking的本质是从用户出发。所以,有用户深度参与的设计,才更有希望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国用户是全世界最拥抱创新的用户。对于Kickstarter来说,与其说是一个众筹平台,不如说是一个众测平台。因为好产品,在现在这个年代,是不缺资金的,可是它缺用户。

    贾伟老师在设计课中讲到过一个生动的烤箱产品的用户共创的案例:

    一个烤箱设计如果用传统的设计流程来做,一般是——

    先调查用户:用烤箱的这些人多大年纪?结婚没有?住在哪儿?有什么饮食习惯?一般怎么用烤箱?要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般会做调研,比如说发放问卷或者随机采访等等,然后再找一些烘焙达人进行深入的访谈和观察,做好记录。

    之后,设计师把收集来的需求一一对应成产品的功能、外观描述,这就是定义需求。之后,设计师再把需求可视化,翻译成具体的色彩、线条、材质等等,然后做出原型机,进行反复测试修改,最后交付客户,投入生产。如果遵循这样的流程,准确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设计出一款合格的烤箱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贾伟老师的团队没这么干,而是首先干了一件事——卧底——去找到使用烤箱频率最高的人群:烘焙爱好者。

    一个每周使用几次烤箱,坚持了三五年的烘焙达人,一定比刚刚接手烤箱设计工作3周的设计师,对烤箱的需求与问题,洞察得更加深刻。

    所以接到项目以后,团队直接就去各个烘焙社区和微信群里当“卧底”。先是收集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再参与到他们的讨论里,很快就收集到了很多真实的需求。

    在卧底的过程中会发现,面对小白的问题,总是有一些人在回答。有的人回答的是技术问题,比如怎么才能烤得很好吃;有的人回答的是买A品牌还是B品牌这样的问题,在回答的时候还夹带着几句吐槽。这两类人,都是有能力提出专业意见的“超级用户”。

    这些超级用户的意见非常专业,他们会关注烘焙工艺、配料,以及制作流程等环节中的一切细节。

    比如他们烤面包,会研究最佳的发酵温度、最佳的酵母品牌,如何揉出像橡胶手套一样延展性的面团,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口感。每个环节都可以变得很有技术含量。

    相应的,他们对烤箱的需求也就更加具体和专业了,比如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把上层的加热管换成照烧管,这样表层焦化更均匀,上色效果就更好,等等。

    把超级用户识别出来以后,小规模制作一些还很粗糙,但是已经具备基本功能的原型机,送给他们测试。超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继续吐槽和提建议,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比如,一般烤箱都会设计两层甚至多层,这样能够烤比较多的东西。但是,在原型机的实际使用中,团队发现,其实在中国,很少有人会在家一次烤那么多东西,多层烤箱很“鸡肋”,就把这个烤箱设计成了一层,更节省空间,反而让受热更均匀,效果更好。

    把用户这个参数深度纳入到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好处。它能满足小白的刁钻需求,又采纳了超级用户的专业建议,在易用性和功能上,应该都比较出色了。而且,因为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深度参与,就会形成一个小的“发烧友”圈子,他们会更加热情地购买和推荐这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