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知识的传授更吸引人,分享思想和其在生活中的关联,才是更有效的方法。
本期话题从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这本书谈起。
万维钢老师是一名物理学家,但是他有点不务正业地写了很多科普书,《万万没想到》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目前已经销售超过30万本。他还在得到App开设了年度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连续4年,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总学习人数接近60万人。同学们昵称他为万Sir。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说一个事实,万Sir是一名非常成功的科普作家了👏。
科学写作,也就是科普,其实就是科学知识的传授。提到科普,或者提到知识,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仿佛总在说,这个知识好高级的,你不懂的撒,我来给你讲讲。这个过程,是不是和某些老师的讲课过程非常相似呢?
很多老师认为同学应该老老实实地仰望知识,其实,他们不敌视知识和科学就不错了,还想指望仰望?
为此,万Sir将科普作品分成了三个境界,来告诉我们科普该怎么做。我把他借鉴过来,用在教育上也是一样的。
第一境界是科学知识的传授。
这是科普的最低层次,比如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学地理时我们被要求要记住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万Sir认为,这些知识通通不值得写文章,最多适合作为百科,或者文章的边角素材。
第二境界是科学思想的传播。
知识只是散落的点,而思想是包含这些点点前因后果,是一个故事,还可以是一套方法论。知识很枯燥乏味,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九大行星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但是思想可以借鉴,可以类比,可以举一反三,可以让人成长。这时候,思想就变成了工具和武器,可以帮我们“正三观”。
万Sir举了蜜蜂靠跳舞传递信息的例子。上课时,如果是单纯地讲蜜蜂🐝怎么靠跳舞传递信息,这只是知识,对于好奇心缺乏的学生来说,是不感兴趣的。
但如果你要传达的核心是蜜蜂的群体决策机制和人类决策机制的对比,这就要吸引人多了。聊一聊蜜蜂是怎么侦查,怎么交换信息,怎么决策,和我们的决策方式有什么不同。我们就可以从这堂课中获得更多,这就是思维的乐趣了。
用在教学上,冷冰冰的讲知识,多半是没用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关联和应用,以及知识背后的八卦故事,多半是反应热烈的。
第三境界是科学本身。
我们都想知道科学家在做什么,但科学家做的我们又看不懂,听不懂。怎么破?
其实,很多专刊在这块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基本处于第二到第三境界,就是把科学思想和科学融入到生活中。比如,一篇讲团队管理的文章,一定要引用到最新的学术研究;一篇讲时间感的散文,也不忘引用现代物理学理论。
用在教学上,在课程中,把科学和知识贯穿在过程中,而不是把知识本身进行教学,这才是破局之道。
所以,本篇的启发是:
要让知识的传授更吸引人,分享知识背后的思想和其在生活中的关联,才是更有效的方法。
崔明现
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