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见识**:数据、信息、知识洞察、智慧

1、为什么我们总是看过就忘?

开始之前,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本书读的时候感觉宛如醍醐灌顶,打开来一片新天地,而还没过几天就连书名都不记得了?听了一个演讲,听都时候如痴如醉,第二天醒来后发现,昨天讲的到底是个什么鬼来着?

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看过就忘都问题呢?因为我们看到都只是信息或者知识,这些东西是在我们都脑海中只能是瞬时记忆。只有经过脑子都加工,让他们相互之间用自己都脑神经关联起来,才能形成自己都洞察和智慧,也就是我们常说都见识。

那么该如何实现这一过程呢?一个非常有效都方法就是“见感思行”。先看见,后感受、思考,再应用到自己到行动中。如此反复,直到内化成自己到见识。

2、什么是“见感思行”?

见感思行是一套思维的框架。从客观到主观,到思考(反省),再到行动的过程。国外也将其称作ORID聚焦法。

最近大象学院有一门见感思行的写作课程,受到来很多人的关注。其实不仅是阅读和写作,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学习过程,比如读书、听讲座、看电影等等,都可以应用见感思行来提升我们都见识。

不管是概念、方法论、故事、人物,反常识观点、套路,你都可以用见感思行来积累卡片。你可以为卡片定义标签,检索调用,调用越多,记忆越牢。 最怕的是听了就忘,看了就忘,白费精力。

所以,一本书读完,一个音频听出,一定要有所输出,分类,整理。

3、如何运用“见感思行”?

:如实呈现文中的重点概念/方法论/故事/人物/观点。 不需面面俱到,写对你有启发的一点。
:你有什么情绪或思想的变化? 你是如何理解的?这给你带来哪些新的认知或启发? “见”之前是怎么想的,自己周围人是如何想的? “见”之后又是怎么想的?联系自身。 这是纵向的变化。
:你为什么这么理解?联系自己的知识,把新的认知嫁接到已有的认知上。比如我们用类比理解新事物,汽车是不吃草的马车。所以,你要类比,举例子。去加深理解,去挖掘背后的人情和事理(事物运作规律)。 这是横向的连接。
:思想受到洗礼,但只有行动才能改变我们,把你的认知到行动中检验。列出可行的to do list,并尝试实现它。

**

4、案例:为什么“见感思行”可以帮你成为有见识的人?

互联网公司Hulu全球副总裁诸葛越分享了她对“见识”的定义,她说,见识可以拆成“见”和“识”两个部分。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句话来进行见感思行的分析。

(1)见 Observe/Objective

见识首先是“见”,要多见,见得广。“见”包括你的所有阅历,可以是亲身体验,也可以是读书。你需要不断拓宽视野,让自己可以看见更多的世界。“识”指的是想得深刻,有自己的见解。想成为有识之人。需要常年坚持思考,对很多问题和现象不断反思,这样才会对行业、对社会现象、对人性有深度的理解。

总的来说,“见”是对外部信息的吸收,“识”是一个人的内在思考,这两点相辅相成。相比较来说,成为有“识”之人更难。见过很多事情,经历过很多事情,都不能称作是有“识”之人。

(2)感 Reflective

这样对“见识”的拆分解读很有启发性,一看就吸引了我。
想要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不仅要多看,还要多想。

(3)思 Interpretive

“见识”,也就是“见”与“识”,“见”就是看见,“识”就是思考,光是“见”了很多东西,但没有动脑去思考,也不会变成有“识”之人。

按照这种拆分法,“阅读”也可以拆分成“阅”与“读”。“阅”就是看,就是输入,具体到一本书,也就是通过浏览大致了解这本书想要传达给你什么,获取一些资讯。“读”就是读取,是对输入信息的处理,也就是对获得的资讯进行思考,需要去细细品味这本书。

“阅”与“读”和“见”与“识”是可以相互对应的,“阅”和“见”相当于「五度阅读」中的快速阅读,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短时间扩宽视野,看见更多的世界。“读”和“识”可以相当于「五度阅读」中的深度阅读,“见”到的东西,通过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才会转化成“识”。也可以说是“泛读”和“精读”的区别,“泛读”可以让我们看见更多,“精读”可以让我们思考深刻。

(4)行 Decisional

「见感思行」就是一个能够帮助你培养“见识”的思考框架。
在快速阅读的时候,你可以短时间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这就是「见」的部分。然后通过「感」、「思」、「行」,你可以对「见」的部分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思考。如果你在一个主题上长期去「见」,然后「感」、「思」、「行」,比如在一个主题上持续输出1000张「见感思行」卡片,想不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都难。

作者:左非阅读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d128ff9ae1a

5、案例:生活中的见感思行如何写呢?

生活中的见感思行如何写呢?

首先见呢就是今天发生了哪几件事。然后对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把他如实地记录下来;感受呢,就是哪件事,对你的触动最大。

然后记录下当时的情绪,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是什么样儿,然后你得知这件事之后,你的情绪是什么样你的思想上有什么变化,然后把它写下来,这样有个好处就是让你的成长变化就有迹可寻。这就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变量,以后你就有经验主动的去找这些变量,然后你会越变越好。

思考的话就是,对于一天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思,哪些事情需要改进,哪些变量需要保持,然后找出最值得改进的一件事记录下来。

行动就是第二天你马上就开始行动。

这个见感思行来自于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给李安导演有关系。导演他回台湾是有一个访谈。一个少年提问说,李导演我自己很失败,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我对自己很没有信心,他对李安说我应该怎么办呢。李安告诉他说,你不要让自己太习惯失败,要赶紧让自己从失败的惯性中跳出来,努力成功一次,下次你就有经验。知道如何成功,李安并没有讲具体的方法,但是我从一个朋友那边得到了启发。这朋友他当过国家队教练员,他告诉我说她带运动员时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都很辛苦,也非常的挫败,他就告诉运动员说:你就记住像你当天最成功的一次,成绩是怎么做到的。你从早上起床上车做了哪些事情,情绪怎么样,你把他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下次你就按照这个不断的重复改进。这就是冠军运动员的方法,然后我把这些总结成了一个生活类的见感思行,希望对你有用。

作者:长沙YAO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14bba5005a5

6、案例:阅读《非暴力沟通》

以下是我阅读《非暴力沟通》某章节的见感思行。标签是概念:亲密关系中行为的动机。

:亲密关系中,行为的动机出于内疚,恐惧,义务,责任,最后每一个人都是输家。不管是付出还是接受的人,最后的最后,我们需要付出代价,因为对方已经为此付出代价了。

当对方的行为不是为了使你的生命更丰盈,你的人生更美好,只是为了对方而克制自己,那么当他行动时,他的脑子里就会不停算计:“我为了你做了那么多次,而你还……。你是个坏蛋!”

感**:之前我也同意为了爱,可以克制改变自己。现在我理解了,即使你改变,也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自己。让对方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更美好。

记事起,我妈就服务我爸。每次吃饭都盛饭,刷牙都挤牙膏。每一次的行为她都是有期待回应的。当我爸令她失望之后,她开始抱怨。因为行为的动机是出于义务,而非爱。

思**:最美好的状态是,发自内心地给予,让给予就像是收获。付出者和接受者同样受益。

亲密关系中,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把它当作赠送对方的礼物,因为这礼物,对方可以了解你的需要,做出令你内心美好的事;

同时,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把它当作对方送的礼物,因为这礼物,你可以了解对方的需要,用合适的方式去做让对方美好的事。

“这就是我。因为我爱你。我需要我的存在让你更美好,所以我愿意去做让你美好的事。”

行**:亲密关系中,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上。别说去评判,你是……或我是…………,而去问:“此刻我/他的生活状态如何?”

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戴上“非暴力沟通的耳朵”,只是像看电影一样去享受大脑的评判之秀,然后做出最符合内心的选择。

作者:007曾瑞英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506b8f7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