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触
- 要建立意识,别人能做到的你都能做到,有这种自信,只要掌握方式方法。当然,你做到的成本有可能会很高,但能做到。比如管理,谁说内向者不能做管理?
- 任何时候不要给自己打标签,也不接受别人的标签。比如不够聪明。相信一定可以改变的
- 一个很好的实践方式,遇到事情经常问问自己,自己这是不是固定性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有了这个意识,转变就会发生
-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要有意识去调整自己的思路
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思维模式的践行者,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打上了你采用的思维模式的烙印。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有意识地做出相应调整,你会更有把握获得并保持成功。
书里对我有用的一些章节
问题
成长性思维是不是和高效能人士的积极主动习惯很像。高效能人士关于如何做到积极主动是如何阐述的?毕竟改变是很难的,如何改变的?
记得Taylor说过,去做就是了,去改变就是了。应该没什么方法。
为什么有两种思维的不同?为什么我们会有固定性思维的人的想法?
保护自己的自尊
3. 如何改变?
帕特丽夏·米兰达(Patricia Miranda)在高中时体重超标,也没什么运动天赋,但她非常想成为摔跤手。某一次被摔得很惨之后,有人对她说:“你就是一个笑话。”一开始,她哭了,但后来她想:“这真让我下定了决心……我要继续努力,看看努力、专注加上训练能不能让我成为一名摔跤选手。”她这样的决心从何而来呢?米兰达是在一个没有太多挑战的环境下长大的。但是她母亲40岁时因动脉瘤去世后,10岁的米兰达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当你躺在床上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可以说的一句很了不起的话就是:‘我这一生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全部潜能。’妈妈的去世让我有了这种紧迫感。如果你这一生只去做一些简单的事,那么你应该感到羞愧。”所以当摔跤变成挑战,她准备好去迎接它。
痛则变。
4. 思维模式和性格什么关系
思维模式是个性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你是可以改变它的。
5. 有些固定型思维的人和作者说的特征不符呢,怎么解释。我发现我就是下面这样
问题:我认识很多晋升很快的工作狂,他们看上去应该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们总想证明自己有多聪明,但是他们工作很努力,也愿意接受挑战。但是按照你说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总是不够努力并喜欢挑简单的事做,你怎么解释这样的现象呢?
这样的人可能并不认为付出大量努力等于能力低下,但他们依然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其他特征。他们可能会经常炫耀自己的天赋,认为自己的天赋让他们高人一等。他们也可能难以忍受错误和批评,或者挫折——难以忍受这些妨碍他们前进的事(我就是这样)。偶尔,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可能也想获得诺贝尔奖或者变得富有,但他们并不认为这些目标可以肯定自己的价值,也不会以此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问题:基于你对努力的看法,你是不是认为人们的失败永远都是他们自己的错,因为他们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作者承认了外界环境的重要性,但没说明白外界环境不好的人 关于努力的做法。
不!虽然努力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长久的成功,但努力绝不是唯一的因素。人们有着不同的资源和机会。 就算付出了最多努力,资源不足的人的生活相比之下更容易脱离正轨。 评价别人之前,要记住努力并不代表所有,而且每个人的努力也并非建立在同样公平的前提之上。
问题:如果我喜欢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呢?如果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是什么,就可以了解自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能拥有些什么。为什么我要放弃这种思维模式?
如果你喜欢固定型思维模式,当然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本书是想通过阐述两种思维模式及其创造的不同世界,让人们知道自己可以进行选择。
然而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思维模式的缺点。可能在第一个领域,你因为低估了自己的才能而剥夺了自己的好机会。或者在第二个领域,由于自认为天赋可以带领自己走向成功,反而破坏了成功的可能。
顺便说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会强迫你去追求某件事,它只是告诉你可以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且想不想拓展也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问题:是不是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改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被改变。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妨碍人们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人们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问题:如何用其他方法来代替肯定标签?
我会在之后关于父母、老师和教练的章节里讲到这个问题。
对比以下两种方式
“哇,你做对了8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他们和亚当·古特尔一样,被放在了“你太有才了”这个位置上。 “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他们并不会感到自己拥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他们受到赞扬的是他们为了成功付出的努力。
反思自己
在意结果。比如晋升P7失败时无法承受。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结果。
曾经有一名律师花了7年时间,代表那些认为自己被欺骗了的人去和全美最大的银行打官司。在打输了官司之后,他说:“我凭什么认为我花了7年时间去做一件事,成功就必须属于我?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成功,还是因为我觉得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正确的?我不后悔我做的事。我必须去做。即使重新来一次,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在意别人的看法。
不接受挑战。比如遇到难的算法题,专业技术知识,总是逃避,没有兴趣。继而,越来越没有兴趣。而有些人却自然认为,难才有意思。
比如对自己的技术不自信,就会可以去隐藏,这是极度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这也会让自己害怕偏技术型的工作,丧失机会。
热衷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比如新环境下,刻意通过体系化总结知识体系,让别人感觉你这方面很强。
完成一件难的事情,没有让我感到足够的成就感,而只是觉得松了口气,终于解决了。
我们问了很多人,从小学生到青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他们的答案如此不同,让我感到很震惊。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在我没有犯错误的时候。”“在我快速并完美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在有件事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其他人却无从下手的时候。”所有答案都在表示,他们现在就要看起来完美无缺。但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说:“在事情非常难,我很努力去尝试,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或者:“在我钻研某件事很长时间,终于有了眉目的时候。”
潜意识里是不是也要求自己现在就是完美的,不接受现在不完美。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
争做最好的自尊心极强。case:初中时,偶尔一次考了第二、第三名自己就哭了,接受不了。是感觉自己失败了?担心别人的眼光?
是不是也是不愿努力?有时想做简单的事情就好了,这样就不用努力了,尤其是那些虽然简单但还能拿到好“结果”的事情。
原本抱着某种目的去,但却谎报自己的真实水平,或不敢发言。比如参加某大牛离职前的分享,内心中本好多疑问想问,但不敢表达自己。学习、解惑的目的没达到,不敢发言也是不自信,怕暴露自己的问题。又比如,不敢公开自己的日记。
有时候也是成长性思维。
- 比如当下在写这些文字,其实就是不接受现状,在寻求出路
- 虽然不一定做得很好,但过去一年日记里一直也提到“不管外界怎么样,以个人提升为核心”
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
-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 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 相信成功的关键是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抓住了机会,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他们宁愿拿自己在大学里的前程去冒险。固定型思维模式就这样将人们变成了不爱学习的人。
-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他们的脑波显示,他们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他们在得到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没有展现出一丝兴趣。即使他们自己的答案错了,对正确答案也毫不关心。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高度关注可以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并不仅仅寻求挑战,他们还会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他们的成长空间就越大。在体育界,这一现象尤其明显。你可以亲眼看到人们能力拓展和自身成长的过程。
- 很显然,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不已。那么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什么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感觉呢?在事情尽在他们掌握中的时候。如果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当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的时候,他们就丧失了兴趣。
-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
-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标签都会扰乱你的思绪:当你被贴上肯定的标签时,你害怕会失去它;而当你不幸被贴上否定的标签时,你会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
成长性思维的一个转变过程
托尼的内心独白曾经是:我天生有才华。我不需要学习。我不需要睡觉。我比别人强。 后来是:啊哦,我的才华逐渐丧失了。我的理解力变差了,我开始记不住事情了。我现在算什么呢? 最后变成:不要过分担心自己是不是聪明。不要过分在意失败。这会带来自我毁灭的过程。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和睡觉,好好生活。
两种思维的case
成长型
一个七年级的小姑娘总结说:“我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并不是凭空获得的……大部分孩子如果不确定答案,是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但我就经常举手,因为如果我错了,我的错误就可以得到纠正。我也可能会举手问:‘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或者:‘我没弄明白这个,您能帮助我吗?’我通过这些做法来提升我的智力水平。”
一个婚姻中的case
你是不是已经在想,两个思维模式不同的人走到一起会怎么样?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女性讲述了她与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男人的婚姻:当我开始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大错误的时候,我的生活已经麻烦重重。每一次我提出“为什么我们不尝试多出去走走”或者“我希望你在做决定之前能征询一下我的意见”这种建议时,他就会感到很不高兴。结果,我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我还不得不花上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来修复我们的关系,让他重新开心起来。而且,他之后还会跑去给他妈妈打电话,他妈妈总能给予他他所需的宠爱与崇拜之情。我们当时都很年轻,刚刚走入婚姻。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沟通而已。由此可见,这位丈夫眼中成功的伴侣关系——从不提出异议,全盘接受——并不是这位妻子所认同的。而这位妻子眼中成功的伴侣关系——解决问题——也不是这位
丈夫所希望的。一个人的成长成了另一个人的噩梦。
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你可以进行选择。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们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思维模式的作用
我们经常看到,有着《世界上最成功人士的十个秘密》等标题的书摆满了书店的书架,这些书可能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它们一般都是一些互不关联的指示,比如“承担更多风险”或者“相信你自己”,最后,这只会让你对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感到羡慕,你永远都不清楚这些零散的指示到底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的,而你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变成他们推崇的这种人。所以,在开始几天,你可能会感到有所启发,但基本上,你依然无法领悟世界上最成功人士的秘密。
不一样的是,当你开始了解了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你就会了解到底一件事是怎么导致另一件事的——认为你的能力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的这种信念会如何导致一大批想法和行为,相反,认为能力可以培养这种信念又会如何导致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如何将你领上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种经历,被心理学家称作“恍然大悟的时刻”,你不仅可以从我们的研究中,也就是我们教给人们一种新思维模式的时候看到它,同样也可以从我的读者们的来信中看到它。
思维模式再解析
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其中一个个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当下的工作就是如此。刚来到一个新环境,你是急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还是积极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前一个世界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而在后一个世界里,自身没有成长,即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
以此观念来对待差绩效。如果自己最终得了差绩效,但只要自己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成长,那就是有意义的。成长型思维的人就会想得了差绩效又怎样。所以,每天要关注个人的成长,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在前一个世界里,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在后一个世界里,努力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
我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然后觉得自己不适合编码工作等,是不是也是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认为,努力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聪明是可以培养的。
为什么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当下的完美是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一次测验——或者一次评估——可以成为对你适用终生的评判。
接下来我们问:你认为这个测试能够测出你有多聪明吗?还有:你认为这个测试能够测出你长大以后会有多聪明吗?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相信了我们所说的,这项测验是为了测量一项重要的能力,但他们并不认为该测验可以测量出他们有多聪明。他们当然也不认为这个测验可以告诉他们自己长大以后会有多聪明。事实上,他们当中一个人对我们说:“不可能!没有什么测试能测出这个结果!”
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不仅相信这个测验可以测量一项重要的能力,而且相信——坚定地相信——该测验可以测出他们有多聪明,还可以测出他们长大后会有多聪明。
他们给了这次测验去测量他们现在和未来最重要的智力水平这样大的权力,也给了它来为自己下定义的权力。这就是每一次成功对他们来说都如此重要的原因。
最近正好在做16型人格的测验,这之前我有些认为人的性格特点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就有些懒惰了,不会努力了。其实,要客观看待这些测验,并知道是可以改变的。
一次评估就定终生的这种想法,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产生了紧迫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快速、完美地取得成功。当自己的一切在每时每刻都面临危险的时候,谁还会有慢慢成长这种奢侈的想法呢?
这里解释了我为什么急功近利。
在意别人的看法,觉得自己就应该是第一
在发现思维模式并了解其运作方式之前,我也和他们一样,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天赋,正因为这样,我甚至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价值。对我来说最可怕的想法,让我几乎不敢想象的,就是我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别人的每一个眼神对我来说都意义非凡——它们被登记在我的智力记分卡、吸引力记分卡以及受欢迎程度记分卡上。如果一天过得顺利,我可以尽情沉浸在我的高分记录中。
固定型思维的人急切盼望成功
总的来说,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然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自尊心的背后潜藏着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成功后你会变成一个重要人物,那么当你不成功的时候,你又是什么呢?
思维模式改变失败的意义
即使抑郁,该做什么,还是要继续做
不一样的学生处理抑郁的方法也截然不同。一些人选择对一切都放手不管;另一些人虽然感到郁闷,但是依然坚持。他们强迫自己走进教室,继续完成工作,并照顾好自己——所以当他们感觉好些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依然完好无损。
自己当下的工作也是一样。虽然自己不开心,但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坚持完成
和抑郁的关系
首先,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抑郁的程度更高。我们的分析显示,这是因为他们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认为挫败证明了他们无能、没有价值,基本上可以说他们是在用这种想法来折磨自己:“有句话不停在我脑海里盘旋:你是个笨蛋。”“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像个男子汉——这种想法挥之不去。”失败再次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堵住了他们通往成功的路。抑郁程度越深,他们就越破罐破摔,越不会去采取行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他们不再学习他们应该学的,不再准时交作业,也不再继续保持做家务的习惯。尽管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抑郁程度看上去更严重,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当中也有很多感到非常痛苦,这毕竟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不过我们看到了一些很惊人的现象: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抑郁程度越深,越会采取行动来对抗他们的问题,他们会更努力确保自己完成学校作业,更努力保持生活正常运转。他们感觉越糟,反而越会下定决心。
面对抑郁怎么做
你感到抑郁的时候会怎么办?会更加努力去工作还是放任不管?下一次你感到情绪低迷的时候,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考虑一下如何学习、挑战以及勇敢地面对障碍。把努力想象成一种积极、有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大累赘。尝试一下。
努力的意义
然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想法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会说,有天赋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努力 —其实是害怕努力后仍失败,找不到借口了
这名神童害怕努力。“这所有的一切都应归结于我的恐惧。害怕努力后依然会失败……如果你去参加试演,但是并没有真正为之努力,没有真正好好准备,没有尽全力,那么你没有赢得这个机会,你至少有一个借口……没有什么比说出‘我付出了我的所有,但是依然不够优秀’这句话更难的事了。”努力后还是失败的事实会让自己找不到借口,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们最大的恐惧,这种恐惧笼罩着萨莱诺-索南伯格,让她止步不前。她甚至一度不带小提琴去上课!
为什么固定型思维的人很难改变
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当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也在书里读到过这样的话:成功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强于他人;失败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死刑;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些话化为实际行动,因为他们的基本思维模式——认为个人能力不可改变的这种信念——给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观点:成功仅仅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失败确实会对你做出评判,而努力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才需要的。
躺平的心态是不是也意味着个人能力不可改变? 也不一定,我躺平的心态更多是接受环境的因素,关注个人的健康和成长。
晋升相关
成长型思维模式确实会让人们爱上自己做的事——即使面对困难也会继续热爱。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CEO、音乐家或者科学家都热爱着自己的事业,然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却不是这样。
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甚至没有想过要攀上顶峰。他们能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讽刺的是:顶峰是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到达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结果。如果你失败了——如果你不是最好的,那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们在不计成果的情况下去评估自己所做的事。他们会着手处理问题,计划新课题,致力于重要的工作。也许他们没有找到治愈癌症的方法,但是他们的研究工作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曾经有一名律师花了7年时间,代表那些认为自己被欺骗了的人去和全美最大的银行打官司。在打输了官司之后,他说:“我凭什么认为我花了7年时间去做一件事,成功就必须属于我?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成功,还是因为我觉得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正确的?我不后悔我做的事。我必须去做。即使重新来一次,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能力和成就
人们取得成就的真正要素。为什么有些人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而有些人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
How
你是否在某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傻,好像大脑短路了?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想想如何学习和提高,而不是评价自己,然后回到正轨上去。
你会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吗?这个孩子是艺术家,那个是科学家。请记住,你这样说并不会帮助他们,即使你可能是在称赞他们。记得我们的研究,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会让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降低。换一种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式去夸奖他们。
认知疗法以及它的问题
现在,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教会人们控制自己的极端评判行为,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例如,艾蕾娜考试考得很糟糕,并得出了“我真笨”的结论。认知疗法会教她要更仔细地观察事实,会问她:能够支持或否定你这个结论的证据是什么?艾蕾娜可能就会想出很多她以前有能力胜任的事情,然后可能就会承认:“我没有我自己认为的那么无能。”
通过这个方法,认知疗法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加现实和乐观的评价,但这并不能带领人们走出固定型思维模式,走出喜欢评判的世界。认知疗法并没有去对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基本认知——能力是固定的——正是这个观点让人们不断地评判自己。换句话说,这种疗法并没有让人们摆脱评判的习惯,进入成长和发展的机制。本章的主题便是内心活动从评判式到成长型的转变。
即使此刻改变了思维模式,还有可能反复,但这是正常的
当然,这些人以后会遇到挫折和失望,保持成长型思维模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仅仅是了解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也已经给了他们另一种方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他们不会被“优秀的作家、杰出的运动员或了不起的天才”这种可怕的幻想抓住不放,给了他们勇气去拥抱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更重要的是,这为他们梦想成真开辟了道路。
为什么改变很难
改变同样也可以很难。人们坚持固定型思维模式,一般都是出于某种原因。在他们人生中的某一时刻,固定型思维模式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固定型思维模式告诉人们他们是谁,或者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而且会告诉他们如何成为这个理想中的人(表现优秀)。这种思维模式能够为你提供获得自尊心的方案,还可以让你获得他人的喜爱和尊敬。对孩子来说,受人认可、被人喜欢是很重要的。当一个孩子不确信自己是否被重视或被喜爱时,固定型思维模式为他们提供了简单而直接的解决方法。
改变时的痛苦
当我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转换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时候,我清楚当时自己感到多么不安。比如,我此前说过,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我,每天都会记录下自己的成果。美好的一天结束后,我看着自己一天的成果(我在智力和个性“计分栏”里给自己打的高分),自我感觉良好。但当我接受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后,我不再为自己的表现打分了,不过有些晚上,我还会偶尔查看我的计分栏,看到的自然都是零分。不能收获胜利让我感到很不安。
更糟糕的是,鉴于我要承担更多风险,我很可能会去反思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和遇到的挫折,这让我感到很痛苦。
再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似乎并不想优雅地离开。如果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直控制着你的内心独白,那么当它看到你这些计分栏都是零分的时候,就会说出一些很强烈的话:“你一无是处。”这会让你想即刻冲出去,给自己赢得一些高分。固定型思维模式一旦给这种不安感提供避风港,就会不断诱惑你。不要接受这个避风港的诱惑!
之后,你可能会担心自己会失去自我。你会觉得好像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给了你追求的目标、你的优势和个性。你会觉得你将变成一个小人物,和其他人一样普通。
但是,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会让你远离自我,而会让你更接近真实的自我。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和CEO们并不是机械地敷衍了事的人形机器人,而是充满了个性和潜能的普通人。
如何改变-列出详细的目标和计划
这位申请者最关键的反应就是给学校打电话收集更多信息,这并不容易。人们每天都计划着去做一些困难的事,但他们往往不会真的将其付诸行动。他们会想“我明天再做吧”,并发誓第二天一定要完成任务。但彼得·戈尔维策(Peter Gollwitzer)及其同事们的研究却显示,誓言,甚至是强烈的誓言,往往是没有一点用的。明天之后还有明天。
有效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清晰具体的计划:“明天,在我休息的时候,我要喝杯茶,关上办公室的门,给学校打电话。”或者换个例子:“周三早上,我起床刷牙后,要马上坐在书桌前开始写报告。”或者是:“今天晚上,吃过晚饭洗完碗后,我要和我的妻子在客厅坐下,和她谈话。我会对她说:‘亲爱的,我想和你说点事,我想这会让我们更幸福。’”想想你要去做的某件事,去学习的某些知识,或是要面对的某个问题。先明确目标,然后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你要在何时实行计划?你将在哪里实行计划?你准备怎样实行计划?要考虑到具体的细节。这些具体的、可以设想的计划涉及你做事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会让你保持高效的行动力,当然会提高成功的概率。
所以,不仅要制定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计划,更要设想具体细节,设想你要如何实行它。
【反复阅读】:当你觉得大材小用,郁郁不得志时怎么办
困境3:“看看我现在,”你暗想,“干着这个低贱的工作,真是有失身份。像我这么有才华的人,不应该干这种工作。我应该高高在上,和大人物一起享受美好生活才对。”你的老板觉得你态度不端正。她想找人负责更多工作时,不会去找你。有了升职的机会,她也不会想到你。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反应:“她觉得我威胁到她的地位了。”你愤愤不平地说。固定型思维告诉你,因为你本身的特质,你理应被委以重任,栖身行业高层。在你看来,别人应该发现你的才能,并对你进行嘉奖。如果别人没有这么做,那就不公平。你为什么要改变?你只是想要自己应得的东西。
现在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新方法,采取哪些措施?比如,对于努力与学习,你有什么新想法吗?对于这些想法,你会采取哪些行动,把它们应用到工作中?
也许你会考虑更加努力工作,并更积极地帮助同事。与其对职位状况不满,不如把时间用在加深对行业的了解上。让我们来看看这样做会怎样。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解决办法:首先让我们说清楚,要放弃“我高人一等”这种想法是令人不安的。你不想成为一个普普通通、平凡无奇的人。如果你并不比你蔑视的人有更高的价值,你怎么可能会感觉良好呢?
你开始想到,有的人能脱颖而出,是靠着他们的付出与努力。慢慢地,你也开始试着更加努力,想看看自己能否得到想要的奖赏。你真的得到了。
虽然你慢慢接受了“努力是必要的”这种想法,但你仍然无法接受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确保成功的事实。努力工作已经是对你能力的贬低了,而努力工作后仍然无法得到你想要的回报,这可真是不公平了。这意味着即使你工作再努力,升职的也可能是别人。这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会享受付出努力的过程,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开始用虚心学习的思维考虑问题。你不再把自己身在公司底层的工作时间当成一种羞辱,而是慢慢明白你能在底层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在你向上层进步时会非常有帮助。了解公司的各种细微方面在日后会成为你的巨大优势。所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CEO都对自己公司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了如指掌。
你不再把与同事讨论当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付出的代价,而是开始领悟建立良好关系,甚至是帮助同事实现其价值的意义。你会从中获得满足。可以说,比尔·默里在《土拨鼠之日》中的经历在你身上重演了。
当你成为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以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别人也变得愿意帮助和支持你了。他们不再是阻碍你得到应有待遇的对手,而越来越多地成了为你们的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合作伙伴。这很有趣:在开始的时候,你想去改变他人的行为——结果他人的行为还真的因你而改变了。
到最后,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发现,他们那种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为的是让自己感觉安全、强大、具有价值。这在一开始也许能为他们提供保护,但随后就会限制他们的成长,让他们陷入被自己打败的困境,无法与他人建立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
如何通往成长型思维
接受
观察
命名
教育(在接受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到控制,进而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维)
你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就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保持警惕。当你马上就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的时候,请做好准备,在他出现并阻止你时,要欢迎他的到来。想一下他会对你说什么,但是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
当你遇到挫折,这是他再次出现的绝好时机。不要镇压他或禁止他做什么,就让他做他想做的,让他跳舞、唱歌,然后当他稍微安静下来的时候,告诉他你是怎样计划从挫折中学习并继续前行的:“是的,是的,我现在暂时还不太擅长做这件事,但是我认为我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让我来试一下。”
当你压力很大,而且担心你的团队会让你失望的时候,告诉你的员工,你的杜安已经完全被引出来了,并问问他们,你能给他们提供什么来帮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完成任务。尝试着去理解和尊重他们所处的位置和他们的想法,试着去帮助和引导他们。和杜安保持通话,好让他冷静下来——告诉他,请帮我给我的员工一些空间,并投入到团队进程中来。
首先,我们要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
接下来,让我们去弄明白是什么引发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失败?批评?任务的截止日期?还是他人的反对?
然后,我们要去了解当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被激发后会发生些什么。这个人格是谁?他的名字是什么?他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这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逐渐去学习维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即使那些诱发固定思维模式的诱因依然存在,我们需要教育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并邀请他一起加入我们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学习并帮助学习
对我来说,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对我周围的人呢?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机会的时候,制定一个计划,然后问自己: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这个计划?
思考何时何地和用什么方式才能让你的计划更加具体。思考用什么方式能让你行动起来,去寻找一切方法,将你的计划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
当你遇到不可避免的阻碍与挫折时,制定一个新的计划,并再问一遍自己: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我的新计划?
不管你感觉多差,都要去这样做!
获得成功后,别忘了问自己:要保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