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把时间浪费在短期思考上,浪费在毫无价值的繁重工作上。而巴菲特会用一年斟酌判断,然后用一天采取行动。他一天的行动可以影响未来几十年。

对刚刚开启职业生涯的人来说(甚至稍晚阶段的人也一样),最重要的资源是公司能给你带来的人脉资源。要思考一下自己会跟什么样的人共事,他们将来会如何发展。

很多地方看到「人脉」这个观点,而以往自己很不重视这块,甚至不知道要关注这块。「思考下自己跟什么样的人公事,他们将来会如何发展」,和他们的沟通中,可以感知到这些。

但社交也有另一面

社交有多重要? 我认为商业社交纯属浪费时间。我知道有很多人和公司在推广“打造社交网络”这个概念,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能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服务。但事实上,如果你建造的东西很有意思,那就会有更多人想要了解你。在经营业务之前先试图建立业务关系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我的人生哲学会让人觉得更舒适:“做一个创造者,创造出人们想要的有趣的东西。展示你的技能,练习你的技能,最终会有合适的人找到你。”[14]

“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是人生中最难做到的一件事,但也是让人收获最大的一件事。那些从小锦衣玉食、游手好闲的人,很难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真正的履历,其实就是一生所承受痛苦的集合。如果临终前要直面真正的自我,回顾这一生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那么你能想起来的一定都是你所做出的牺牲和迎接过的挑战。

但金钱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据我所知,很多超级富豪幸福感极低。大多数时候,为了赚到钱,他们必须承受极大的身心压力,毫不懈怠地努力工作,拼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即使这样坚持20年、30年、40年、50年,突然有一天实现财务自由了,你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因为你已经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极度焦虑的人。有钱后,你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获得幸福。[11]

虽然我没那么有钱,但其实和这些富豪的感受是类似的

在过去,要想获得内心的宁静,可以选择出家,抛妻弃子,舍弃金钱和地位,切断与尘世间的一切联系,孑然一身,独自修行。也就是说,你必须放弃一切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我们有了这个叫“钱”的神奇发明,而且还能把它存放在银行账户里。一个人努力工作,为新的社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社会就会以金钱为回报。你可以把钱存进银行,也可以量入为出,把生活水准保持在略低于收入的水平上。这样,即使身处俗世,你也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

判断力

努力的作用被大大高估了。在现代经济中,工作的努力程度并没有那么重要。那什么被低估了呢?判断力。判断力被低估了。[1]

时间的投入是必需的,但判断力更重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特别是运用了杠杆以后。在每个岔路口选对方向,其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前进的努力程度。人生就是选择正确的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奋力前行。[1]

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情绪化的自我意识的存在会带来反刍式思维,让一些欲望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清现实

真正聪明的人是思路清晰的思考者。他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层面了解得非常透彻。相较于背诵各种复杂的概念,我更愿意吃透基础知识

但痛苦的时刻就是真相大白的时刻。只有处于痛苦之中,你才会被迫接受现实,而只有接受现实,你才能做出有意义的改变,取得有意义的进步。由此可见,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不断改进,不断前行。

只有处于痛苦之中,你才能被迫接受现实。而只有接受现实,才能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难点在于看清真相。要看清真相,就必须摆脱自我,因为自我不想面对真相。自我越弱小,对自己反应的限制越少,对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执念越低,就越容易看清现实。

事实上,留出空闲时间非常重要。如果每一天都被各种会议占满,都是忙忙碌碌的,你就无法进行思考。没有思考,你就不会有出色的商业创意,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鼓励大家每周至少花一天时间来思考(最好是两天,因为即使预留了两天,最终也可能变成一天)。悠闲的大脑才能产生伟大的创意。一个倍感压力、案牍劳形、四处奔波、焦头烂额的人,是没有办法思考的。所以,一定要为思考挤出时间。[7]

从长远看,承受痛苦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它可以带来两大收获:一是痛苦可以让人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二是痛苦可以大大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虽然过程非常煎熬。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竞技运动员身受重伤(比如,李小龙),他当然非常痛苦,但他必须接受现实,明白竞技运动并不是他生命的全部,运动员也不是他身份的全部。受伤的他也许可以去研究哲学,为自己赢得一个哲学家的新身份。

[8]脸书不断重新设计,推特也不断重新设计。个性、职业和团队也需要重新设计、推陈出新。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未来几年,我的重要目标就是摆脱很多以前的习得反应和习惯性反应。这样我就可以抛开记忆或固有的认知和判断,当机立断,做出更清晰的决定。[4]

大脑的空间是有限的,毕竟一个人的神经元数量是有限的,所以你可以把推文视为指针、地址或助记符,其目的是帮助你记住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则。而只有将这些原则与过往的亲身经历相结合,你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读什么书?

每天花一个小时阅读科学、数学和哲学类书籍,7年内,你就可能跻身少数的成功人士之列。

要多多看看 科学类和哲学类的书。哲学类的书倒看了不少,科学类的呢?

如果想成为一个更清醒、更独立的思考者,在接下来的60天里,我能做些什么?阅读数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不要读畅销书,不要看新闻。避免加入任何所谓的“读书俱乐部”,避免追求任何的社群认同。把真理置于社群认同之上。

为什么不要加入读书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