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考点:
  2. - 榜样的力量:你的榜样是什么
  3. - 你有没有快乐的时候,什么会让你感到瞬间的快乐
  4. - 相信:你有没有真正相信自己能做成某事
  5. - 幸福的人遇到的困难不会更少,但是他们的认知不同,会认为这是机遇,采取行动,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想?
  6. (1) 是因为这已经形成了习惯?为什么会形成了习惯?因为他们战胜过失败。所以你可能只需要一次努力战胜失败的经历,然后坚信自己未来一定可以战胜所有失败。或即使失败,那也是对自己有利的,关键看自己怎么对待
  7. - 幸福没有捷径,必须一一直努力,不只是只知道道理;
  8. - 幸福不是取决于银行卡余额,而更重要是思想状态,关注什么;在基本需要满足后,我们的幸福就不取决于钱
  9. - 你是如何面对压力的?长时间工作?有没有注重恢复/休息?压力影是
  10. - 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关注消极的东西,关注困难,关注痛苦,对幸福视而不见。一定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吗
  11. - 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弱,困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当我应对后,我就知道困难没有那么难,我能应对。
  1. 看了幸福课,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你应该养成的习惯
  2. - 感激:每天想想值得感激的事情,可大可小;这样做显得矫情?但很有用
  3. - 榜样:每天思考下你的榜样
  4. - 沉思没有太大帮助(不要光想),书写和倾诉更有帮助;付诸行动,不行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为什么学习积极心理学

  1. 1)我们所问的问题很重要:问积极的问题,不要只关注负面的问题
  2. 2)摆脱忧虑,幸福并不会自然增长。我们要的不只是不要忧虑,而是主动追求幸福
  3. 3)积极心理学能帮我们处理焦虑

成功的原因:心理弹性- 面对不适的环境的适应能力

成功的孩子的特性:

  • 乐观: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乐观的相信事情会得到圆满解决。”好吧,我这次没成功,我下次肯定能成功,起码我这次学到了东西”。自信非常重要,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自我鼓励。我们需要一定的理想主义,需要找到「意义感」
  • 帮助他人:
  • 设立目标:不仅考虑当前
  • 设立榜样:
  • 不单干:找到好的social support
  • 承认弱点:

提出正确的问题,你才可能得到正确的帮助。

问题导致改变,问题缔造现实(你关注的问题决定了你的方向,你的阅历,…,所以说问题缔造/决定现实)

只关注一部分问题带来的坏处:

  • 只会关注不好的东西,自己的缺点,身边的人的缺点,问题在哪里。这会导致你的眼里没有其他,只有不美好的事物。
  • 当我们只会问”我的缺点是什么”,“我的弱势是什么”,而不是问“我有什么优点和长处”时,这样总是关注自己缺点而看不到优点的人,会有很多的自信心和快乐吗?不会
  • 欣赏(Appreciate)好的事物非常重要:有两层含义(1)学会感激,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2)增值。越是感激好的东西,好的东西越增值,反之亦然。
  • 从关注缺点到关注优点

被动受害者(自怜,抱怨,抱怨他/她为什么这么做 -> 生气,结果呢) -> 积极主动者(承担责任,行动增加自信,我能带来什么改变,我能做什么?)

没人会带你到理想乐园,只有自己,自己承担责任,行动起来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多问积极的问题: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疾病模式:如果治好病,我就会健康。
积极心理学模式:我病了,是因为我的生活不健康。我该怎样让自己的生活更健康

所以我现在得了颈椎病,起关键的作用的是我应该怎样使自己更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治疗不会让我更健康

我们需要的是培养能力,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东西,而非一味改正错误的东西。”培养能力就是建立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有了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就不容易生病。其实就是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应对不可避免的困难

课程的五个前提

  • 搭建学校与世界之间的桥梁:使命感,对让世界变美好的意愿;但光有意愿还远远不够,有时我们能力不够;
  • 改变是可能的;幸福与外部环境无关,主要在于我们怎么认知世界;顺从于人性,接受他的缺点和优点;

如何提升自尊

  • 只是不加区别的赞美会害了别人

每周三次锻炼,每次30分钟。

看到59:13,讲到「改变是可能的」

不要总是说失败,那为什么有人在逆境中成功
研究可行的事,研究最优秀的人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0、笑是能传染的。
你愿意做哪个阻断笑声传播的那个人吗?你愿意只是有意愿但不付出行动吗

1、幸福不幸福决定于自己的心境,而不是外部信息、外部成功
极端情况对我们的幸福水平影响很小。中一百万彩票会让你更幸福吗。可能会,但不会持续很久。
有基础的满足后,更多的钱并不会让你更快乐。
可以想想当你被aLi录取时,或者得到比较好的年终奖时,或者晋升时,你会感觉很棒,但持续很久了吗。
当你面临了一些压力后,你变得跟之前一样不快乐
那我们就不需要努力工作了吗?
降低期望,就会提升幸福水平?长远来看这并不会奏效。
影响我们的是错误或正确的期望,而不是低或高的期望。
错误的期望:进入某家公司,获得升职。换个居住环境。
正确的期望:相信内在的改变,改变我们的认知,对世界的认识,对成功、失败、困难的认识,领悟到什么。重要的是 转变(课程的核心就是转变)
幸福不幸福决定于自己的心境,而不是外部信息、外部成功

2、接受人类的本性,还是改善它
Talor的观点是人性固有论,人的本性难改,不管好的还是坏的。我们能做是首先理解他,通过内省理解他,然后好好利用他
Permission to be human。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我们放任哭笑,那叫人类的本性,生而为人。当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有了「面子」,开始不做自己,不接受自己的痛苦情绪(只有两类人没有痛苦的情绪:一类是精神病人,一类是死人),因此付出很大的代价,焦虑,自由,成就。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受自我的地方:写日记

当我们压抑某种自然现象时,他只会加强。就像演讲紧张,你越让自己不紧张,他越紧张。接受这种紧张,慢慢他会消失。
你上班时不愿意?接受这种不愿意,慢慢他会消失
人类本性的痛苦情绪,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是自然的。
不是屈从,是主动接受。
我要选择怎么样的行为去应对情绪。
沉思没有太大帮助(不要光想),书写和倾诉更有帮助

冥想

(1)坐直身体,放松,闭上眼睛,焦点放在呼吸上,腹部深呼吸,缓慢平稳的深呼吸。如果走神了,回到呼吸上。
(2)继续深呼吸的同时,焦点转向情绪,转向感受。注意你的情绪,不论感受是什么,让它流过你的全身,体会那种感觉。你可能先体会到一种,再体会到另一种,没关系,接受他,准许自己为人。如此重复。
(3)随着呼吸的加深,用自己的心眼,看自己走出屋子,做到工位,看到外面的一切,感受这一切。
(4)继续让呼吸和情绪流动,任由它。拥抱自己,拥抱这份安静

还有一种
(2)关注你身体哪个地方最紧绷,关注他,慢慢的放松,让元气都集中在那个位置,看着他,继续慢慢呼吸

环境的力量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摆脱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是一次深呼吸,可以是和朋友交谈,关键是要行动起来,思考起来,我能做什么?
越抑郁,我们的思维越狭窄,恶性循环。
快乐的人在追求而非逃避,创造力更强,越快乐,良性循环。
问题是道德问题,当我说我想更快乐时是一件自私的事情。多数人在自我感觉良好时会内疚,我怎么可以追求自己的快乐,还有那么多痛苦在。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快乐了你就快乐了。
要以身作则,光说不练是不能影响自己的,更别说影响别人了。

信念的重要性(信念即自我完成预言:我们创造现实)

四分钟跑一英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当有第一个人突破了这个极限,慢慢的会有更多人突破。在这以前,为什么不能,因为人们被潜意识限制了。
一旦对自己的信念变得更坚定了,你可能发挥出来更大的潜力,其实那些潜力可能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你没有注意到

环境的力量:人是容易被环境被角色代入的;
如何创造积极的环境:下节课讲

乐观主义(对失败的态度)

积极的环境能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创造积极的环境。

  • 找一些你爱的人或地方的照片、艺术品
  • 名人名言

所谓很多书籍中传递的「相信就能成功」有时是过分放大了相信的力量。严格上讲,相信是会让成功的概率更大,但离不开努力,离不开面对失败。所以,一味有这种信念有时会让人面对失败时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无助。感觉挫败,内疚。

自尊和幸福感线性相关。

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5000次,但他却说,我没有失败,而是成功了5000次,证明了5000种不可行。如果你找工作失败了,你会怎么想?是自暴自弃还是把他当做一次机会,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学会失败,从失败中成长。不空想,不只是相信。

悲观主义者: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很现实。

  • 他们不认为自己能行。即使某一次成功了,也不能够给自己带来自信的提升,仅是认为自己走运而已。
    乐观主义者:短期目标上不现实,长期目标上很现实。
  • 短期的期望很高,积极性很高。即使前期遇到了很多失败,会主观解释:that’s ok, what can I learn from it?对待失败的态度不一样

怎么理解 乐观主义者的长期目标很现实。

现实的乐观主义和不现实的乐观主义的区分:举个例子,你能换个大房子,但不是在今年。目标不要设太大,要切实际。目标太大,没实现了,那就会失望。

那为什么父母都要 降低我们的期望 呢: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因为失败伤自尊,不快乐。他们认为高期望导致失望。这是错误的,

幸福线是起起伏伏的,那我们能让其基线逐步上升吗(虽然也是起起伏伏,但趋势上升),而不是保持不变?
也就是如何提升自尊:就是去面对而非逃避

  • 自我觉知理论:你看到别人能做到,反推到自己其实也能做到
  • 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弱,困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当我应对后,我就知道困难没有那么难,我能应对。
  • 学习失败,在失败中学习

如何变得更乐观

  • 行动,尽管去做:站在镜子前一直对着镜子说你能行,不一定管用。只给积极的肯定甚至是有害的;
  • 想象力
  • 认知疗法:

成功的人的特性:<<秘密>>

乐观(信念)、热情(投入工作)和勤奋(action)

逆境还是机遇

Event -> Evaluation -> Emotion;我们能干预的就是Evaluation
认知疗法

  • 夸大事实:一次失败就认为永远不会成功?
  • 快速从我的失败或我的错误中,恢复过来。即使感到后悔,但Permisson to be human
  • 认知疗法也是让我们实际一点:你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 虚构,构造:

更正扭曲的想法,关键是真实化

  • 我的结论和现实相关吗;它合理吗,我有没有忽视其他重要的事情;
  • 打开视野,不局限于现在想的,不局限于不快乐

「关注」

  • 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客观环境更重要
  • 消极者总是关注失败的方面,认为无论怎么你都会遇到一个糟糕的老板,而没有认识到是自己创造了现实;积极者呢

【那怎么做呢】

  • 认知重建:学习乐观的诠释事情。换句话说,要积极的肯定值得肯定之处。永远不要忽视每一次危机,利用好。

面对压力

自我和谐的好处

  • 让我们更快乐;解决焦虑,让我们专注自己想做的事儿;也更容易成功
    你越专注做愿意做的事儿,对你的其他不十分愿意做的事儿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能给老人过多的便利,不能让他们太方便。要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也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长期来看还会增加他们的寿命。可以想想对老爸的做法,和外婆的做法。

这也说明 压力的重要性

如何对待工作
面对工作,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诠释。(1)工作就是工作(2)工作是职业(3)工作是使命。
有不同诠释的人对工作有不同的追求:认为工作就是工作的人,追求的是月末的工资,期待的是周五,放假休息;认为工作是职业的人,追求的是薪酬和晋升,期待的是更高的权利/职位;认为工作是使命的人,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只有认为工作是使命的人,在会长期的快乐。你以为进了大公司有了好的薪酬好的岗位你就会幸福吗,其实不然。你看不到这份工作本身的价值,本身的意义的时候,只给你更多的钱或职位你是不可能持续努力的,不可能有持续的动力的。
所以,突然理解了公司一直强调的价值观,使命驱动,这真的是很重要。首先,必须有使命驱动的意识,第二是认同公司的使命,找到自己的使命,你才会有动力,才不会每天都苦着脸。
还有一点,Talyor提到,虽然你有了使命驱动,有了价值的追求,但你工作中仍然会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比如Talyor需要备五次课),永远快乐是不现实的,没关系,从整体来看,大目标大方向是符合你的追求的,anyway,你也会把不想做的事儿做好,有动力去做,因为他对于你的终极目标是必须的。

另外,只有高级的工作种类才可能会有使命感吗?不是,一个医院的清洁工都可能是有使命感的(没有我,医院的人的环境会更差),关键是自己怎么看待。任何工作都能被看作工作,也能被看作是职业和使命。

所以,要找到你的使命。你的使命是什么。使命是可能变化的,允许他变化,今年可能是这个,五年后是另外一个。

目标

  1. 写下来
  2. 指定最早实现时间,不是我马上做,而是xxx前做好
  3. 给我们力量,达到最终目的

面对压力(视频1:05,解决办法就是注重休息,工作->休息->工作->休息)

  • 要问这样的问题:那些健康的人能面对好压力的人是怎么做的;而不是问为什么压力大。
  • 压力对人的好处:想想健身房你给肌肉的压力,肌肉会越来越强大;但是你不能不停的去给它压力,他会受伤。所以,重要的是要注重休息,注重恢复。所有人都会面对压力,成功的人懂得休息
  • 工作上也是一样,你现在就是个马拉松运动员,面对压力你总是选择长时间工作。好的工作方式是:做一个好的短跑运动员(一小时,或两小时),然后休息,冥想,健身,不去想工作。我们就能持续工作。 这样,你可能净工作事件减少了,但效率会提升,创造力会提升。
  • 一件事情对我很重要。那我要一次性完成吗, 实际上也不太可能,我会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打断。那我就拆分时间段,一次完成一部分,但保证时间段的个数的足够
  • 不同程度的恢复:低级别,简单休息一下;中级别,睡个好觉;最后,假期

感激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感激健康,感激生活。一定要等到异常发生的时候吗?
为什么感激:

  • 想想感激的时候你是怎么感觉的?别人是怎么感觉的?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 他能让你学会知足,学会仁慈,学会容忍别人
    方法:每天找出一两件,专注于这件事情,感觉生活的美好;
    这么做的困难是什么:我们不会经常感觉到新鲜感,那变为一周一次?不可以,那样你养不成性格。那怎么办呢:发现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关注你原来没关注的东西
    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关注消极的东西,关注困难,关注痛苦,对幸福视而不见。
    Talor的榜样:也是他的外婆,经历了目睹亲人被杀害,生了多个死产儿,仍然感激生活的美好。

积极情绪

为什么我们不都是积极主义者?媒体在放大消极
如何拥有感激之情?那就是用心思考我们拥有的美好的东西。
感激不是简单的说句谢谢,而是认真思考他/她真的给我带来了什么。然后表达出来,不要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
研究表明:
对于消极情绪的处理上:

  • 书写最糟糕的经历的人效果是最好的,身心都会变好
  • 谈论的人次之,也会相对较好
  • 只是沉思的人,只会越来越遭
    而对于积极情绪的处理上:以上三种措施正好相反
  • 书写积极情绪的人会越来越不好
  • 反而是沉思积极情绪的人会越来越好

**个人理解,当然对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可能有失偏颇。但他告诉你的是:面对消极情绪时最好的方式是写日记,理性去分析当前的问题,你会豁然开朗,感觉好很多。
而面对积极的情绪,你只需要不断重复回忆就够了,不断的脑海里replay快乐的事情,你就能得到满足。

Talor后面也会提到日记的写法:对积极情绪,简单记录就好。对消极情绪要去理性分析**

如何改变(别无他法,就是付出行动)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接受这个事实,享受改变的过程。
刻意练习,让他成为一种自动的反应。

改变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改变。
有时候你很难改变,是因为你的内心里在同时追求两样东西。比如你既想不忧虑,又想追求完美主义。既想不忧虑,又想不抛弃自己的责任感。这看起来前后两者是冲突的,但Talor的观点是两者不一定冲突,比如把失败看成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是通向完美主义的一部分。
其实,主要是你要分清什么该保留,什么该舍弃。

我们想改变什么?
更多的是你的意识决定你改变的可能性

改变分为渐进式改变和突变式改变
渐进式改变:冥想

如何改变
(1)获取高峰体验:permition to be human。允许自己痛苦情绪;专注当下,专注听音乐,不要一边听音乐一边发短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如何获取高峰期现的后通路:脑海里replays;简单记下它

哪些能够改变的人的特点:立刻实践,而不是等到xxx再实践。态度能影响行为,但行为也能影响态度。
身体反馈理论

  • 挺胸抬头,大声说话,… ,这些都会让你摆脱焦虑。

假装高兴,你就可能变得高兴。但假装高兴是不是和Permssion to be human是不是冲突的呢?其实不是,接受自己的不高兴,但选择「假装高兴」这种更积极的方式去面对

改变别无他法,就是付出行动

养成良好习惯

一开始还是讲「改变」。
你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改变:
(1)集中精力,鼓起勇气,激励自己,敦促自己做出承诺,然后去做某些事情
(2)or just do it
所以,别那么多废话,别那么多思考,直接做就是了。

  1. 想想自己,一直知道自己的弱点是什么,但为什么一直下不去手去做某些事情。反倒是愿意在这里看这么多心理学的视频,以为这能提升自己,鼓励自己。

舒适区 -> 拉伸区 -> 恐慌区。最好的方式是呆在拉伸区,既不太难,也不太简单。
每次只改变一点点,不要过度。

关于自律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律能让自己更幸福或更成功,关于这个话题,Talyor说了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1)坏消息是你永远没有足够的自律
(2)好消息是你不需要更多的自律,就用你现在已有的自律

那怎么做呢,不要依赖自律,而是依赖「例行公事」,让他变为习惯,肌肉记忆。
为什么呢,Talyor提到一个实验:过度的自律会让你丧失毅力、坚持,因为你过度消耗了一些东西。我们只有有限量的自律,关键看我们用在了哪儿。

Talyor也提到每个人都会制定新年计划,还对比了每天的刷牙。新年计划永远没有实现,而刷牙确每天都进行。因为新年计划需要自律。
还有锻炼身体,不要依靠自律,而是靠习惯。

如何做呢:/ 如何养成习惯

  • 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定义精确的行为,在特定的时间执行他们,以深深扎根的价值观为动力。
  • 例行公事不需要大量的自律,但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的自律。
  • 一般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30天,每30天内不要建立超过两件的例行公事,最好一个。专注改变一个习惯,因为你的自律就那么多

反面的例行公事:三小时查收下邮件。可能会让你和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脱节

A、B、C(情感,行为,认知)
认知重建: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看待方式。一个清洁工的工作,看起来无趣,但如果认为他是锻炼身体,这种观念的转变就会带来的好的效果

我们常常一觉醒来顿悟,或者想到解决方案,这不是偶然,而是潜意识在活动,你能安静下来思考,跳出来思考。但接下来是评估
大量的准备 -> 高潮(灵光一现) -> 评估 -> 实践(详细阐明)

写日记

光靠思考、相信是不能改变的,没有其他捷径,必须付出努力和热情两大要素。

写日记其实冥冥之中包含了情感的宣泄、困境的分析、后续的行动等。

目标的重要性

防止拖延,更有效率。减少压力
目标让我们解放思想,享受当下

想要变得快乐,当下更重要。关键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当下

冥想

冥想的方法:<如何去改变> 25:00左右

  • 我理解主要是佛学的方法,放空自己,关注自己的任何情绪,就看着他,改变自己不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