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固执在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当下觉得在大公司失业后很危险,hz找工作太难。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到了那一步,能看到更多更大的机会吗?

    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纯粹是缺乏面对课题的勇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

    人怎样才能获得勇气?

    阿德勒认为:人只有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时才可以获得勇气。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呢?

    对共同体有用 -> 他者贡献 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那对别人没用就没有价值了吗?

    存在标准,而不是行为标准。

    存在标准上的感谢就是这么回事。病危状态的母亲尽管什么都做不了,但仅仅她活着这件事本身就可以支撑你和家人的心,发挥巨大的作用。

    共同体感觉,横向关系,对存在本身的感谢,这些谁能做得到呢。你能在周围环境中特立独行吗?

    “必须得有人先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跟你也没关系”

    跟上司之间能有平等的横向关系吗?

    哲人:的确,尊敬长者非常重要。如果是公司组织,职责差异自然也会存在。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哲人:假设你按照上司的指示做,结果工作以失败告终。这是谁的责任呢? 你有拒绝和提出更好方法的余地。你为了逃避其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也为了逃避责任,而认为“没有拒绝的余地”,被动地从属于纵向关系。

    是的。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怎样才能获得归属感? —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这种情况下,对你来说的他人会是怎样的存在呢? 是伙伴。 如果把他人看作伙伴,那你也就能够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也就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也就是说,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他者贡献会是自我牺牲吗?

    但是,他对于他者贡献却不太明白。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他人”,那就势必会是充满痛苦的自我牺牲。另一方面,如果这种贡献是“为了自己”,那就是一种彻底的伪善。

    人生/职业可规划吗?

    时长纠结于当下的工作和未来的关系?总觉得当下的事情没有意义?

    又或者,你父亲也是在认真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与远大目标或者那种目标的实现没有关系,只是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假若如此,你父亲的人生应该是很幸福的。 青年:您是对我说应该肯定那种生活方式?认可父亲那种整日忙于工作的姿态? 哲人:没有必要勉强去认可。只是,不要用线的形式去看其到达了哪里,而是应该去关注其如何度过这一刹那。 青年:关注刹那…… 哲人:你自己的人生也同样。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假如我认真过好了“此时此刻”,那每一个刹那就都是一种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