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原本看似一本跟工作效能相关的书,读下来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工作,家庭,亲子关系,个人品德等等多个方面。我认为,很多人生困惑或生活遇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积极主动

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找到好工作的人往往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坐享其成。他们只要有必要就会立即行动,并且一以贯之地遵照正确的原则,确保顺利完成工作。

消极的人和积极的人的话语区别

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例如:“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我根本没时间做。”(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我只能这样做。”(意味着受迫于环境或他人。)

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辨别它们。

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了,我就没这么烦心了。”“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如果孩子肯听话……”“如果我学历更高……”“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对于婚姻中吵架的态度

婚姻出现裂痕的时候,只顾着揭发对方的过错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这种强调“错不在我”的做法本身就证明了你是个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受害者,自然更谈不上影响对方。不断的指责不但无法使人改过迁善,反而会令人恼羞成怒。
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我们当然也盼望对方也能感受这份苦心,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过对方的反应如何,并非重点所在。

除了好丈夫、好妻子,我们不妨试着做个好学生或好职员。如果遇上实在无能为力的状况,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仍是上上策,不管快乐或不快乐,同样积极主动。有些事物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比方说天气,但我们仍可保持内心的愉悦或外在环境的愉悦气氛。对力所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改变的则全力以赴。

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别人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如果你一直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那么请马上打住,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问题。
image.png

对于错误的态度

人的一生中,错误的选择在所难免,其后果让人悔不当初,却又无能为力,于是想象着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必会另作他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第二件事。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

从日常琐事中实践

日常生活的种种琐事同样可以训练我们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以应付人生的巨大压力。具体表现在我们如何做出和信守承诺,如何面对交通堵塞,如何应对顾客的无理要求或是孩子的叛逆行为,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哪些事情上以及使用

改变的途径

由此就找到了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即便只是承诺一件小事,只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也有助于培育内心的诚信,这表示我们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勇气和实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次次做出承诺,一次次信守诺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克服情绪的掣肘,获得人生的尊严。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知识、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响圈内,改善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改善三者之间的平衡,三者的交集越大,就说明我们对于习惯及其原则的修养越完善,就越能够以崇高的品德实现平衡而高效能的生活。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就是要找到人生目标

个人理解:以终为始就是要找到人生目标,找到做事情的使命感,价值观。这是真正去做事情之前要确立的准则,比“做事情”更重要。
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沟通技巧能都是做事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做什么事情”,“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才是要先想清楚的。

类似的观点有:领导(leader)比管理(manager)更重要。leader制定并把控方向,manager做好执行。

要事第一

工作做技术pm也是一样,让有优势的人发挥所长,而不是事必躬亲,定义清楚职责,放手去做

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比如分派子女洗碗的父母,领导一群设计人员的建筑师,或监督其他秘书与行政人员的执行秘书

各种局限的以某一方面为中心的人

以工作为中心的人

只知道埋头苦干,即使牺牲健康、婚姻与家庭。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他的职业或工作。 正因为他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都以工作为基础,所以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任何妨碍工作的事情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

反思自己,也是这样,过去几年,在工作上的困扰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不是因为喜爱工作,而是把工作看得太重,太以工作为中心。比如:休息时间时不时要看dd消息,否则就不心安;休息时间突然来一个自认为的紧急问题,高度紧张,所有家庭中发生的事情置身事外,无心感知。

正确的中心:以原则为中心

原则是做事的准则,以原则为中心是可以始终依赖的做事方式。
以这个case为例:你准备带妻子去参加party,对方期盼着,突然公司要求晚上加班,第二天早上有个重要会议。

不同的中心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以婚姻为中心的人,会非常考虑妻子的感受,所以会拒绝加班,对加班嗤之以鼻;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会认为工作大于一切,选择加班,虽然内心并不热爱加班,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妻子应该理解自己。等等。

而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最终做出的选择可能也是加班或不加班。但他是经过非常理性的分析,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可能的后果,这样做出的选择坦然,自我认可,不会纠结,不会后悔。同时会努力达到双赢的局面。比如,最终选择了加班,因为这次工作内容确实重要,可能影响xxx,又没法将工作委托给他人,同时妻子内心里也接受,因为日常和妻子在这方面建立了信赖的关系;又或者,选择不加班,因为工作内容不重要,或可以委托他人,日常和领导也建立信赖关系,领导也能理解。

一个知道自己原则的case

一个可敬的父亲,在准备带子女出门旅游时,接到公司要求加班的电话,但他拒绝了,因为他说“工作还可以再来,但童年只有一次”。

使命宣言

开发右脑的两个途径

拓宽思路和心灵演练。重点讲心灵演练。

心灵演练是在内心先预言可能发生的最差结果,然后推演思考自己应该做出的反应,进而指导日常原则和行为。未雨绸缪。

组织的使命宣言

组织的使命宣言,唯有让全体员工参与制定才能形成共识,并做到知行合一。否则只会有空头口号,不会实践得很好。

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的处理方式

又或许最重要、最有效的投入只是听他说说话,不要插入你的判断,不要老把自己的过去搬出来,只是单纯聆听,试着理解他,让他知道你在乎他,并且尊重他。

他未必会马上做出回应,还可能满腹疑问:“爸爸又想干什么?这一次妈妈又想用什么新招儿在我身上?”但只要坚持下去,存款总会增加,赤字会越来越小。

牢记一点: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如果因为他反应冷淡或者不以为然就不耐烦起来,那就是前功尽弃。千万不要这样去指责他:“我们为你做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你怎么这么没良心?我们想要做得好一点,你这叫什么态度?真是太不像话了!”

当然,保持耐心很难,不但需要积极的态度,还要对影响圈有所关注,要循序渐进,切忌不切实际 。事实上速战速决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

双赢思维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终将对长远的关系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你必须慎重对待这些影响的代价。如果你无法同对方达成双赢的协议,那么最好选择放弃。

在家里,“不能双赢就干脆放弃”这个原则也能让大家感到轻松自由。如果在看什么电影的问题上僵持不下,那么不如放弃看电影,做些别的事情,总比这个夜晚有人欢喜有人愁要好。

不要总想着自己单方面的短期利益

为了维系关系,人们有时要不停地妥协让步,嘴上说的是双赢,脑子里想的却是赢/输或者输/赢,这会引发很多问题,如果竞争不建立在双赢模式和协同合作的基础上,问题就尤为严重。

双赢绝不是妥协。而是大家打心里认同的一致

当然,有时候这个模式(指不能双赢就干脆放弃)并不适用。比如我不会放弃我的孩子和妻子(如果有必要的话,妥协会更好,这是双赢的较低模式)。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用“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的模式协商的,因为这一模式意味着宝贵的自由

双赢的品德

诚信:
成熟: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知足 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一般人都会担心资源稀缺,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难怪俗语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都是“匮乏心态”(Scarcity Mentality)作祟。抱持这种心态的人,甚至希望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小灾小难不断,疲于应付,无法安心竞争。他们时时不忘与人比较,认定别人的成功等于自己的失败。纵使表面上虚情假意地赞许,内心却妒恨不已,唯独占有能够使他们肯定自己。他们又希望四周环境都是唯命是从的人,不同的意见则被视为叛逆、异端。

相形之下,富足的心态(Abundance Mentality)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因此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公众领域的成功并非意味着压倒旁人,而是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探讨,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理想,这种成功要以知足心态为基础。一个诚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一个诚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双赢关系

双赢关系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但是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敬,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不论哪一方阐述什么样的观点,另一方都会洗耳恭听,力求知彼解己(习惯五)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这种协作的解决办法让彼此都受益。

同赢/输模式的人打交道,关系很重要。你要以影响圈为核心,通过以礼相待,尊重和欣赏对方及其不同观点来进行感情投资。这样你们的交往就得以维持,你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和深入了解对方,同时也更勇于表达自己,而不再是被动的,你的潜力和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你的努力最终将让对方相信你希望实现真正的双赢,而交往过程本身就是很棒的投资。

双赢过程

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Roger Fisher)和威廉·尤利(WilliamUry)在二人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一书中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如何做呢? 移情沟通 和 统合综效(习惯五和六)

移情沟通

移情(Empathy)不是同情(Sympathy)。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四种“自传式回应”(Autobiographical Response)的倾向: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表达也要讲技巧
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其实你现在就可以练习习惯五。下次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就算他们不愿意向你吐露自己的问题,你也要感同身受。你可以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受到的伤害,并做出回应——“你今天心情不好”。也许他们会沉默,但是没有关系,你已经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不要太过心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对方。在你能够感同身受之前,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向你吐露心声。你要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并表示理解。你应该睿智、敏感而又头脑清楚,并能够抛开个人经历。

关于思维方式

你有过多少次,像那个经理一样想当然地做出推测?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观点各不相同。我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或参照系,就像我们赖以观察世界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的真正水平,那么绝对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而且伪装实非长久之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情感账户的七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明确期望

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障碍都源于对角色和目标的期望不明或者意见不一致。我们需要明确应该由谁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比如当你想让女儿收拾自己的房间的时候,你会怎样说?你想让谁去喂鱼和扔垃圾?期望不明确会导致误会、失望和信用度的降低。

很多期望都是含蓄的,从来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过,但是人们却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事是心照不宣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没有明确的期望,人们就会变得感情用事,原本简单的小误会也会变得很复杂,原本很小的事情也会导致严重的冲突和人身攻击,最终不欢而散。

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期望,让相关的每一个人都了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过事实会向你证明,这样做会省去你将来更多的麻烦和周折。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男女和夫妻间的生理差异显而易见,那么社会、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呢?不是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生活形态和环境吗?它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实现自我,自尊自强,有机会完成从依赖到独立,再到相互依赖的成熟过程。统合综效不正好能够培养我们下一代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吗?让他们少一些防御意识、针锋相对和自私自利,多一些坦诚相待、相互信赖和慷慨大方,少一些自我封闭、自我防御、玩弄权术,多一些仁慈爱心和关心同情,少一些占有欲望和主观臆断。

我发现只要鼓起勇气,诚恳地言人所不敢言,总会获得相应的回馈,统合综效的沟通由此开始。

是的,这种例子在身边也经常发生,言人所不敢言,往往带来更多的掌声。

虽然坦诚往往与风险相伴,但是非常值得,因为你的收获与进步将是不可思议的。

你想想,大家开会时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都不想伤害别人,都保持“互相尊重”,这样的会议有意思吗,能产出什么有效的结论吗?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你不一定要对他们表示赞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尽量给予理解。如果你只能看到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或道路——你的和“错误”的,那么你可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

不断更新

身体层面

史蒂芬,锻炼的所有好处几乎都产生于最后阶段。我想增强力量,就必须等到肌肉纤维断裂,神经纤维感到疼痛才行,因为这时候自然机制才会予以过度补偿,纤维在48小时后会变得更加坚韧

你刚开始时也许并不喜欢锻炼,甚至还很厌恶,但是一定要积极一点,坚持下去。在你执行慢跑计划期间,即使清晨有雨,也不能放弃。而是要想太好了!下雨了!我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磨炼意志

精神层面

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有一句名言:“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要多花一个小时祷告。”对他来说,祷告并不是例行公事,而是释放和增加活力的源泉。

正因为如此,我才坚信个人的使命宣言至关重要。一旦深刻理解了生活的中心和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活动。

宗教领袖戴维·麦凯(David O.Mckay)说:“每天人生最重大的战争都在灵魂深处的密室中进行。”如果你能够在这些战争中获胜,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平息下来,就会感到一片祥和,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自然而然地,你会取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即秉持着合作精神,为他人造福,由衷地为他们的成功感到快乐。

智力层面

在当今多变的世界上,如果不能保持头脑敏锐,你将陷入大麻烦。智力的成长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并不一定都靠一纸证书,尽管证书也是重要的。小说、艺术、科教节目、智力测验以及游戏也都能培育你的智力。

阅读

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这是第二象限事务,人们可以借此接触到当前或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我极力推荐大家从每个月读一本书开始,然后每两周读一本书,接着是每周读一本书。“不读书的人跟文盲没什么两样。”

阅读什么

文学巨著、哈佛经典、名人自传、《国家地理》等出版物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不同领域的当代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和提高智力。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的时候实践习惯五,则会事半功倍;否则,如果尚未真正理解作者的初衷,就根据自身经历过早地做出判断,就会事倍功半。

写作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如果能够在写信的时候与他人深入交流思想、感受和理念,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事物表面,也有助于我们提高思考、推理和获得他人理解的能力。

社会感情

实践习惯四、五、六的典型case

假设你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我们需要交流、共事、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但却存在意见分歧和不同视角,比如你看到的是年轻女子,我看到的却是老妇人。

这时候我就要实践习惯四。我对你说:“我知道,咱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不如先交流一下意见,直至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法。你觉得如何?”多数人都会点头同意。

然后,我开始实践习惯五——先理解别人,我要做到移情聆听,目的不是做出回答,而是深入、全面地了解你的想法。当我能够像你一样解释你的观点之后,就集中精力阐明我自己的观点,让你也能够理解我的观点。

既然我们都致力于寻找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深入理解彼此的观点,就可以转向习惯六。我们共同努力,拟定消除分歧的第三种解决方案,该方案需要被双方认可且优于你我最初提交的方案。

习惯四、五、六的成功关键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情感问题,与我们个人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改变他人

我们不应该给他们“贴标签”,与他们共处时要从全新的角度“打量”他们,帮助他们独立和实现自我,并建立起美满、丰富和卓有成效的人际关系。歌德(Goethe)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平衡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

各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在培养独立性的习惯方面加以改进(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真正的经济独立指的不是家财万贯,而是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是内在的。

再谈从内向外造就自己

理解什么是刺激和回应,以及如何利用好之间的距离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也侧面看如何做好夫妻之间的交流

下面这个case能让你理解什么是 刺激 和回应。

还有一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多年,那就是桑德拉固执的偏好。她似乎对某品牌电器有一种我绝对无法理解的痴迷,她从来不考虑购买其他牌子的电器。即使在我们经济尚很拮据的时候,她还是坚持要驱车50英里到“大城市”去购买该品牌的电器。 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所幸只有购买家电时才会出现这种场面,但是每次出现都是一种“刺激”,会引发激烈的“回应”。就像一个导火索,能让我联想起各种烦心事,引发一系列不愉快的感受。 我通常会逃避,再次表现出“机能障碍”般的孤僻行为。我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搁置它,否则我一定会失控,口不择言,而每次出言不逊后,我都要再回去道歉。

以上case说明:在遇到问题(刺激)时,自己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成长和幸福。

作者又是如何做的呢?

早春的一天,我们谈到了这个话题。此前的所有交流已经为这次谈话奠定了基础,基本规则也已经确立:一是不要刨根问底,二是如果一方或双方感到痛苦就搁置话题。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我们没有去海滩,而是一直在甘蔗地里兜风,大概是因为我们不想彼此对视吧,毕竟这个问题牵扯到太多心理矛盾和不愉快的感受。尽管这个问题已经潜藏了许久,但还没有严重到导致关系破裂的程度,但当我们试图营造一种美好而和睦的关系时,任何导致分裂的问题都不容忽视。

这次沟通的效果是惊人的,这是真正的统合综效。桑德拉好像是第一次思索自己痴迷于这个品牌的原因,她谈到了自己的父亲,说他曾经在中学担任了多年的历史教师,后来为了糊口,进入了家电行业。经济衰退使他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而没有濒临破产的唯一原因就是那个品牌的公司允许他赊账进货。

桑德拉和父亲的感情无比深厚,劳累一天的父亲一回到家里,就会躺在沙发上,而桑德拉则为他按摩双脚,给他唱歌,两个人每天都沉醉于这样的美好时光,持续多年。每当这时候,父亲就会对桑德拉坦言他在生意上的烦恼,并告诉她幸亏那家公司允许他赊账进货,他才得以渡过难关,为此他对这家公司十分感激。

父女之间的这种交流自然而率直,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难以想象的。在那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任何心理戒备都不会存在,因此父亲的话在桑德拉的潜意识里印上了深深的烙印。她原本或许已经忘记了这一切,直到我们能够无拘无束地进行沟通的那一刻,往事就自然而然地重现。

我逐渐意识到,桑德拉所谈论的不是电器,而是自己的父亲,她在谈论一种忠诚——对于父亲的愿望的忠诚。

那次谈话让我们热泪盈眶,不只是因为这些新发现,还因为我们更加尊重彼此了。我们发现,看似琐碎的小事,往往也源自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如果只看表面,而没有挖掘深层的敏感问题,无异于在践踏对方心中的圣土。

在夏威夷的那段日子让我们收获颇丰,交流变得卓有成效,我们几乎能够瞬间理解彼此的想法。离开那里时,我们决心将这种实践进行到底。在那之后的许多年里,我们仍然定期骑着本田车出行,如果天气不好就开车,目的就是交谈。我们认为爱情保鲜的秘诀就是交谈,特别是讨论彼此的感受。我们尝试每天都交流数次,即使当我奔波在外时也不例外,那让我感到快乐、安全和珍惜,就像是回到了家里。

在全心交流的同时,我们还会审视交流的情况以及各自的表现。我们用新颖而有趣的方式利用刺激与回应之间的那段距离,思考自己如何变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

我们逐渐有了两项心照不宣的基本规则。一是“不要刨根问底”:无论哪个人露出了内心最脆弱的一面,另一人都不得追根究底,而是要尽力体谅对方,否则就显得太过咄咄逼人、霸道和刻板。因此尽管我们心里很渴望尽可能多地了解,还是渐渐认识到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来让双方倾吐心事。二是在话题过于尖锐或痛苦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打住,晚些时候或者第二天,等到当事人愿意时再谈。

这种交流最艰难也最有成效的时刻,就是在两个人的脆弱相互触碰之时。由于主观情绪作怪,我们可能会发现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距离已不复存在,不祥的感觉开始露头,好在我们之间存在着默契和共同的愿望:时刻准备在曾经中断的地方重新开始,重新面对这些问题,直至解开彼此的心结。

理解什么是由内向外

我们尝试过自外而内的手段。我们彼此相爱,于是想通过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靠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来消除分歧,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作用有限。只有从最基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下手,才能根除长期的潜在问题。

成为转型者

在你的家族中已经延续数代的趋势可以在你这里画上一个句号。你是一个转型者,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你自身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后世的许多人。

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想法,我这一代是转变命运的一代。

办公室的一天

何为第二象限为中心的思考模式

作为第二象限事务的管理者,你要明白,大多数“产出”活动属于第一象限事务的范畴,大多数“产能”活动属于第二象限事务的范畴。管理好第一象限事务的唯一途径就是重视第二象限事务,而最重要的就是未雨绸缪和抓住机遇,同时要有勇气对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务的活动说“不”。

未雨绸缪的例子:培养下属的独立做事能力,解放自己;作为小组leader,做好任务分发,而不总是自己应急。

回想自己在做lego客户端监控的时候,我对小组成员的培养就缺失,而是自己一直在疲于应付各种事情。

与总经理共进午餐 你或许会发现,这是在轻松气氛中讨论第二象限事务的难得机会。你可以在上午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做适当的准备,也可以干脆把它当作一次社交活动,认真聆听就好,或者根本没有任何计划。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是你与总经理搞好关系的大好机会。

但假设发现了第一象限事务的问题,你就可以采取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方法,致力于解决长期性的隐痛,同时用第一象限事务的方法解决眼下的问题。

简单来说,要思考如何让重要紧急的事情不再出现,从深层次解决问题,这就变成了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最近的工作中,生意参谋的大数量的数据加工成本问题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总是倾向于不考虑他。因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往往也会比较困难。

运用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思维来安排日程,结果是你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授权、训练、准备主管会议发言、打一通电话、吃一顿收效颇丰的午餐。只要采取重视“产能”的长效手段,再过数周或数月,你可能就不会再被急事缠身了。

“产能”可以理解为“产出的能力”,而不是具体“产出”,是“砍柴前或砍柴中的不断磨刀”。

我们的日常就应该是有条不紊的,就应该是大部分时间投入在学习和能力提升上的,而不是大部分时间被繁杂事务填满。这点之前我存在认知误区,总以为让自己傻傻的忙碌才会感觉有价值,其实是麻痹了自己。

难道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经理完全不用应对紧急事件吗?

阅读以上做法时,你也许认为过于理想化了。你也许纳闷,难道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经理完全不用应对紧急事件吗?

我承认确实有点理想化。但本书的主旨并非低效能人士的习惯,而是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而高效能原本就是努力争取,有待实现的理想。

当然,你必然会在第一象限事务上花一些时间,即使准备最周密的有关第二象限事务的计划有时也无法实现。然而,第一类的事件可由此而大幅减少,变得比较易于处理。这样你就不会时时处于压力过大的危机氛围,也就不会对你的判断力和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这无疑需要相当大的耐心和毅力,你眼下也许无法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方法处理所有,甚至大部分活动,但如果你能在其中几项上取得突破,就会有助于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思维在他人和自己的头脑中扎根,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业绩就会出现惊人的增长。

我承认,在家庭或小企业中,这种授权可能是行不通的。不过,这并不排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仍然能在你的影响圈里独辟蹊径,帮助你想出其他的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办法来减少或减轻第一象限事务的危机。

当你在实践中遇到困难

如果你觉得你要失去理智了,怎么办

前瞻性的内省

首先要跳出原有困扰,向自己提问:“好吧,一个月以后我还会那么在意这件事吗?一年以后呢?”若你觉得即将失去理智,先确定一下这背后的起因是否合理,如果你突然发觉引起巨大压力的原因其实很荒谬,不妨一笑置之。